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12个省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17种病原真菌、8种病原细菌和酵母菌为供试菌,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了No.24菌株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17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以上的占76.5%;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8种供试细菌和酵母菌的4种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对No.24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和酸的稳定性强,发酵液加热到80 ℃未丧失活性,在pH 2~3的1 mol/L HCl溶液中活性几乎不丧失,但对碱的稳定性差.菌株传接5代时,活性稳定,从第6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第10代的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仅减少了1.8 mm.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H50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可见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热、酸、紫外光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洋放线菌B5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B5菌株是从山东威海浅海海域分离得到的一株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杀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B5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发酵液对3种病原细菌进行室内杀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B5菌株发酵液对3种供试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5mm以上.发酵液经80℃处理6h,活性仅丧失了18.2%.在酸性条件下活性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不稳定.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抑菌谱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鉴别发酵液中抗生素类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2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10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供试7种细菌中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7.75 mm;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抑制率分别为100 %和71.39 %.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3~9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测定表明,发酵液中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洋放线菌I10菌株发酵产物抗菌活性及其初步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10菌株是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为了测定Ⅰ10菌珠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以13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双层平板法,对Ⅰ10菌株发酵液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Ⅰ10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的占到76.92%,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8 mm以上;Ⅰ10菌株发酵液原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9.57%和75.53%。稳定性研究发现,Ⅰ10菌株连续转接10代,其培养特征和产生活性物质性能均表现稳定,第10代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珠为不吸水链霉菌(S.ahygroscopicus)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6.
放线菌Y23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及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临沂、日照等主产烟区烟田采集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Y23,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了Y23菌株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Y23菌株发酵液对3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60%左右,占供试真菌数的20%;琼脂扩散法生测结果表明,Y23菌株发酵液只对布克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对Y23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低温贮藏效果好,对热、酸碱及紫外光照稳定性较强,对日光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链霉菌S417菌株发酵液的抗真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链霉菌S417发酵液的抑菌谱;以采后香蕉炭疽病菌为指示菌,管碟法测定发酵液经不同理化园子处理后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链霉菌S417发酵液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等5种真菌的抑制率在82.53%~69.63%之间,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菌株.120℃处理20 min,发酵液仍有较强抑菌活性;紫外线照射25 min,对发酵液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阳光照射4h,抑菌活性丧失;发酵液对酸碱稳定,在pH值6.0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对拮抗放线菌菌株F1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做了研究。抑菌活性实验表明:菌株F1发酵液对供试17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李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1.04mm和40.12mm;病原细菌中,对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可达22.15mm;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F1发酵液对紫外线、热和酸碱较稳定,在pH为6~10条件下,均能保持较强的抑菌活性,但不耐强酸、强碱;当温度低于60℃时,处理30min和60min,抑菌活性几乎没变化,仍能保持较强的抑菌效果,但高于80℃时,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土壤放线菌G30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谱及其发酵液的稳定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测定发酵液的生物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中,6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在连续传代10代过程中,4℃及常温保存条件下,G30菌株的培养特征和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发酵液在60~100℃的温度梯度下没有丧失活性,在强酸(pH值2)、强碱(pH值12)条件下也都比较稳定。G30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强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巨大芽孢杆菌B196菌株发酵滤液的抑菌谱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巨大芽孢杆菌B196菌株发酵滤液对1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发现该滤液抑菌谱较广,对供试的所有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其中8种真菌的抑菌率在80%以上;对6种供试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7.67mm.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测定了B196菌株发酵滤液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蛋白酶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在pH 2 ~8条件下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经121℃处理20 min,抑菌活性为原有活性78.43%;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均稳定,但对木瓜蛋白酶敏感;对紫外线稳定,在处理4h后,抑菌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P3-2的抗菌活性筛选及发酵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高坡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出的256株放线菌进行发酵液拮抗性筛选,得到1株放线菌菌株P3-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发酵液对14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9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对碱稳定性较差。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A1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其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管碟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了A19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并以活性追踪为指导,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室内生测发现,A19菌株发酵液对1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对枯草牙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L-链球菌3种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 mm。盆栽试验表明,A1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54.3%和65.0%。A19菌株发酵液对热稳定,对酸碱不稳定。从A19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1,15-2和15-3 3种化合物,其中15-2鉴定为7-羟基-3异丁基六氢吡咯[1,2-α]吡嗪-1,4-二酮。【结论】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抗菌谱较广,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旱柳枯萎病疫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对该病原菌(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YQT13(米根霉Rhizopus oryzae)。通过平板打孔对峙方法对该菌株进行最佳培养基筛选、最适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液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0 g·L-1、蛋白胨10 g·L-1、初始p H值6.2、摇培速度160 r·min-1、培养温度35℃,其发酵原液抑菌直径(14.2±0.3)mm。浓缩作用能有效提高发酵液抑菌效果,发酵液于121℃灭菌30 min或-80~0℃保存20 d抑菌活性几乎不变,但光稳定性较差;p H值3.0保存24 h抑菌活性不变,随着p H值增大抑菌直径减小,p H≥10.0保存24 h会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从山西农业大学果园中的梨树侧枝木质部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LP1,通过采用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将LP1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活菌拮抗筛选,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圈达到10 mm以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其中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抑制率达到99.32%,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98.18%。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菌液的吸光值(OD600)测定,结果表明,在24 h后,菌体的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菌液的吸光值达到1.649。  相似文献   

15.
链球菌诱导后家蝇幼虫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枯草杆菌诱导后的家蝇幼虫提取物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测量法测定链球菌诱导后家蝇幼虫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分析其对温度、酸碱和离子强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链球菌诱导的家蝇幼虫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55~11.01 mm。诱导组中家蝇幼虫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和工程菌大肠杆菌JM109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未诱导组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01~8.01 mm,诱导组的抗菌活性高于未诱导组。抗菌肽样品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当pH值为4~10时,抗菌肽样品的抗菌活性均较高,以pH值为8时最高。抗菌肽样品的抗菌活性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受环境离子强度的影响,与其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测定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可分泌Melittin(1-13)-LL(17-30)(M-L)杂合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谱以及生物稳定性。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6株指示菌的抑菌效果,以及经过模拟胃肠液和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清液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直径半数在20mm以上,而对有益菌屎肠球菌无抑菌作用;经模拟胃液处理后,活性明显下降;但经过模拟肠液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杂合肽M-L发酵液抑菌谱广,温度耐受性好,但在胃液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