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退耕还林迹地进行白桦食用菌原料林试验,初植密度分别为2 500、3 300、4 400和5 500株/hm2,营造白桦与落叶松混交林作为对比试验林分,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和造林方式对白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 500株/hm2栽植密度林木生长最快,各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初植密度与树高、胸径的相关程度不明显;初植密度与树高、胸径的拟合方程均为3次方程,拟合程度一般;白桦与落叶松混交林较白桦纯林生长性状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2.
在低丘红壤上设立湿地松纸浆林每公顷900~2 700株的5种初植密度随机区组试验,8年的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增大,林分胸径、冠幅、活冠层长度和单株材积减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8龄时每公顷初植密度2 250株以上的林分已到间伐始伐期,但间伐下的小径材无造纸价值。结合造纸利用分析,每公顷1 350~1 800株是湿地松纸浆林较适宜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抚顺矿务局搞落叶松造林,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到一九七九年末统计落叶松人工林面积达二十八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一百二十六万立米,已成为重要的坑木林基地。关于落叶松造林密度,解放前多采用1.75m×1.75m的株行距,每公顷3265株。抚顺矿务局在解放初期仍然沿用上述的造林密度。五十代受苏联密植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改用1.5m×1.5m的株行距,每公顷4400株,少数采用1.6m×1.6m或2.0m×1.5m株行  相似文献   

4.
在对伊春林区Ⅰ、Ⅱ地位级上生长较好的落叶松林分进行调查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测算和对密度试验林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伊春林区营造落叶松原料林主伐年龄为20年,初植密度3000~3500株/hm2,主伐密度2200~2600株/hm2,20年林分平均胸径11.2cm,公顷产量158m3。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土壤厚度、海拔高和整地、栽植方式、造林密度、抚育方法、混交类型是影响黄山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和技术措施。黄山松造林时,除采用全面或带状整地、大穴栽植、初植密度每公顷4500—6750株外,还要及时对幼林松土抚育或林粮间作,并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坡中上部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7年来,对秃杉造林成活率、苗木等级、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用1年生优质壮苗造林效果最佳,成活率达90%以上,材积增加41~54%;采用带状整地加大穴或全面整地加大穴,材积则增加52~72%;株行距以1.5m×1.5m(初植密度4440株/公顷)生长量最大,材积是其它密度的1.4~9.6倍,经济效益显著,每公顷材积净增值高出其它密度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是速生的针叶树种之一。它是能忍耐一定寒冷和干旱气候条件的树种。天然分布于日本岛富士山山区。在日本大约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营造人工林。据报道,人工林的造林密度,每公顷多为2500~3000株,林分年生长量,每公顷高达14立米。欧洲诸国家,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引种造林。苏联是于19世纪末期开始引种的。美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日本落叶松的引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如何因地制宜的确定该树种的造林密度,是当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在原辽宁省林研所时的调查材料和我省的具体条件和经营水平,对落叶松的造林密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立地条件和密度的关系辽宁东部属长白植物区,从全区看来,是营造落叶松的良好基地。但由于局部地区立地条件的不同,落叶松生长的差异十分显著。如,清原县湾甸子林场,在好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的每公顷6,666株的朝鲜落叶松,栽后7年(2年生苗),平均树高5.3米,平均胸径4.25厘米;而条件较差的平均树高只有2.05米,平均胸径1.07厘米。为了使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能够按期郁闭,人们常用不同的造林密度进行调整,一般的立地条件坏的密度要大,立地条件好的要小。  相似文献   

9.
以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的32株标准木各组分的生物量,建立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单株林木各组分与林木胸径的回归方程W=aDb,并由此推算出4种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每公顷生物量。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分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对单株生物量及其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取适当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引种情况日本落叶松是速生针叶树种之一,天然分布于日本富士山山区。在日本大约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营造人工林,造林密度每公顷多为2500—3000株,林分生长量每公顷高达14立方米。由于生长快,产量高,能抗病虫害,受到世界很多国家重视和引种栽培。综合国外报导,欧洲在北纬56度以北的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量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为了提供生产及进一步试验的参考和借鉴,特将我所加杨造林密度试验情况简介如下。加杨密度试验地设在盖县大清河右岸,北纬41°10′,东经122°09′,海拔高22.2米。土壤为河岸淤积沙质壤土,土层深厚。pH值6.5。地下水位4.5米以下。年平均气温9.2℃,年平均降雨量696毫米。无霜期168天。适合于加杨的生态要求。该试验共设计了6个不同的初植密度试验小区:1×1米(10,000株/公顷)、1.5×1.5米(4,444株/公顷)、2×2米(2,5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2.
迹地更新的初植密度,不仅影响林木营养面积、光能利用及生长质量,而且直接关系经营森林的效益.如何确定合理的初植密度,一直是营林工作者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总结历史经验入手,立足森林的总体经营谈几点认识. 回顾黑龙江省更新造林历史,在五十年代,曾推广苏联经验,流行过每公顷初植密度6,000株的大密度更新造林.主张大密度造林的前提是全面皆伐、全面人工更新,其理由是幼林可以提前郁闭,既能解决地广人稀  相似文献   

13.
造林密度,就是在单位面积上每亩或每公顷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一般又称初植密度.通常用造林的株行距来表示.造林密度之大小,对于人工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对于实现造林目的和人工林的经营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近代各国造林大都主张采取大工程量整地的方法,选用良种大苗,大株行距,大穴深植造林,实行集约经营,以达缩短轮伐期和速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早期经济效益考虑,香椿芽矮林密植的初植密度,以每公顷6万株为宜,以后随着林龄的增长,逐年疏去自然枯死的植株和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植株,使每公顷矮林最终保持在1.5~2.25万株。如果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较稳定的矮化密植林,初植密度以每公顷1.5万株为宜。密植林的栽植,以每穴栽1株为好。  相似文献   

15.
长白落叶松丰产林造林密度及其经济效益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长白山落叶松人工林的造林初植密度为研究对象,在5种不同初植密度下,优选出适于黑龙江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集约经营人工林项目合理密度。建筑材林分的合理初植密度为3000株/ha,纤维材林分为3300株/ha。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工业用材林初植密度选择及收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在未经人工干扰、发育良好、保持初植密度不变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典型取样,应用静态标准地树干解析作动态分析,应用林学理论、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工具分析扩展初植密度。以11.3地位指数分析,15~35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竞争敏感密度(竞争阈)平均1800株/hm2;15~10a密度竞争减弱,竞争敏感密度和有效密度上浮在1900和2000株/hm2为理论依据设计初植密度;10a以下竞争不明显。为培育工业用材,强调收获量和降低成本,适合采用1700~2000/hm2为理论依据设计初植密度。以此密度设计造林能够产生空白生态位,用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为搞复合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红松不同的造林密度,造林投入成本不同。造林密度大不仅造林成本高,而且初次透光抚育提前,经济效益低。造林后20a,每公顷4444株与每公顷3330株的造林密度林分相比,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一般红松造林以每公顷3330侏的密度为宜,在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适宜每公顷2500株的造林密度,并进行林粮间作。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的开展,我省目前 已有油松飞播幼林几十万公顷,其中80年以前 播种的几万公顷都已郁闭成林。但这些林分至 今未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有的仍保留原密 度,每公顷15000株以上,有的不分林龄、立 地条件,一律每公顷保留9990株。这种不合理 的林分密度致使林木开始分化,林分生长不 良,抑制了油松早、中期速生的特性。 油松飞播林,尤其是幼龄林的生长发育规 律不同于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世代重迭多 为异龄林。人工林从初植密度,种植方式起就 受人为因素的控制。飞播造林是模拟天然落种  相似文献   

19.
从早期经济效益考虑,香椿芽矮林密植的初植密度,以每公顷6万株为宜,以后随着林龄的增长,逐年疏去自然枯死的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植株、使每每公顷林最终保持在1.502.25万株。如果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较稳定的矮化密植林,初植密度以每以顷1.5万为宜,密植林的栽植,以每穴栽1株为好。  相似文献   

20.
净月潭林场于1955年,结合生产进行了丛植造林实验。把调查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实验地位于潭南分区5林班,总面积3公顷。其中二株及三株丛植的各为0.5公顷,不同密度单植对照地为2公顷。实验地与对照地的初植每公顷株数相近似;立地条件相同,均为丘陵地,棕色森林轻壤土,土层深度40厘米。1955年春,用本场自育的二年生苗造林,1972年春林龄为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