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查阅大量科技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农业措施与土壤微生物变化关系进行了概括性叙述,主要介绍了无机肥、有机肥、免耕、秸秆还田和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及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应用耕作指数评价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耕作指数(TI)定量评价了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选择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05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设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CT)3个处理,测定了2007、2008年水稻收获期0—20 cm土层有机质(SOM)、土壤容重(BD)、全氮(TN)及pH等理化性状指标,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结果】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影响显著,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2=0.45),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R2=0.67);可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到TI,TI = 0.40 SOM' + 0.60 BD',且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7),可作为选择耕作措施的依据。试验中3个耕作处理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I变化表明试验期间NT处理初期土壤质量较差(TI=0.79),但其TI增加最快,免耕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结论】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能够较准确的定量描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免耕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改良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保护性耕地秸秆还田可有效地控制秸秆焚烧,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病虫害发生,能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延长适耕期、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最佳肥料施用技术,在山西洪洞县进行了4种施肥措施(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和菌肥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肥料残留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与菌肥无机肥配施这2种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小麦生长的土壤硝态氮当季残留主要分布在土层的0~100 cm,且在各施肥措施下其大小顺序为: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菌肥无机肥配施措施下土壤的当季硝态氮残留分别比农户施肥降低了19%,48%和55%;同时,0~200 cm土层来源于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当季肥料的硝态氮残留率分别为35.87%,31.41%,22.93%和18.26%。菌肥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N肥利用率,并且可明显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因此,这2种施肥措施适宜在旱作小麦种植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黔西南烟区生产上土壤耕作深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土壤不同耕作深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深耕可改善烤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经济性状,耕深25cm烤烟的农艺性状最佳;耕深20cm和耕深25cm烤烟的株高较常规耕深15cm分别增高4.86%和17.67%,茎围分别增大8.33%和22.22%,叶长分别增长5.20%和12.88%,叶面积分别增大3.82%和38.21%,产量分别提高20.08%和15.88%,产值分别提高22.91%和21.81%,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5.31%和7.31%;土壤深耕可提高烟叶的钾含量,总氮含量随着耕深的增大而提高;耕深25cm烟叶的氯含量较常规耕深15cm降低28.57%,糖碱比减小10.84%,使其化学成分组成更趋合理。黔西南烟区土壤耕深25cm并与其他农艺措施配合,对烤烟产质量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白浆土有机态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长期耕作与施肥对白浆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氮含量为1840.8mg·kg-1。其中,非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29.8%,其余为酸解氮。酸解氮4种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有机肥极大提高了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含量(除酰胺态氮),化肥则以增加酰胺态氮为主,秸秆还田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也有一定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氮库处于严重消耗状态。土壤酸解总氮各组分对氮素营养贡献大小为,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素,主要向酰胺态氮转化,秸秆还田中氮向氨基糖态氮转化最多,有机肥中氮向氨基酸态氮转化率最大。长期免耕,不利于植物对氮素吸收以及有机态氮矿化,致使其比普翻和深松更有利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及耕地深度对贵阳植烟土壤及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在翻地和松地耕作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翻地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最高;在烤烟生育前期(移栽后30~60 d),以旋耕1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生育后期(移栽后90~120 d),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耕作方式对烤烟的株高、茎围影响较大,其中旋耕方式的效果较好;在旋耕方式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耕作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翻地方式下则相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以翻地35 cm下最高,且在旋耕和松地方式下其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处理中,以松土35 cm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比翻地15 cm处理提高了15.45%,新增经济效益9271.80元/hm~2。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及施肥对土壤环境和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33-1637
以高粱、玉米轮作5 a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5 a连续单独施用生物炭及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后,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 a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单施生物炭(B)处理与空白对照(CK)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OPT+B)处理与单施化肥(OPT)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但对全氮、容重的影响不显著;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但对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没有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相比,单施生物炭能显著提高高粱产量和千粒质量;与单施化肥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籽粒千粒质量,但对高粱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能显著降低高粱籽粒直链淀粉的含量,但对总淀粉含量没有影响;施肥能显著降低高粱籽粒单宁含量。总体来说,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在低肥力土壤上施用生物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香玲’核桃为研究对象,施肥试验共设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和有机肥,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5个处理,通过分析核桃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数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核桃产量逐年上升,且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增产率最高,可达101%。有机肥配施还可改善核桃品质,其中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配施效果最佳,蛋白质、谷氨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Zn、Fe含量分别可达18.0%、3.65%、93.1%、225.1 mg/kg和34.9 mg/kg。土壤含水率、速效氮、磷、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肥料配比间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单施化肥>不施肥,因此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配施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核桃产量品质,增加土壤肥力,能满足高产、稳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西农业学报》2022,(5)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及耕地深度对贵阳植烟土壤及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在翻地和松地耕作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翻地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最高;在烤烟生育前期(移栽后30~60 d),以旋耕1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生育后期(移栽后90~120 d),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耕作方式对烤烟的株高、茎围影响较大,其中旋耕方式的效果较好;在旋耕方式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耕作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翻地方式下则相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以翻地35 cm下最高,且在旋耕和松地方式下其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处理中,以松土35 cm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比翻地15 cm处理提高了15.45%,新增经济效益9271.80元/h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平衡施肥可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试验条件下,测土平衡施肥玉米单产达9 071.9 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 385.2 kg/hm2)增产1 686.7 kg/hm2,增长22.8%;平衡施肥净增效益27 840.66元/hm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1 888.68元/hm2)增加5 951.98元/hm2,增长27.2%;大田示范也获得相似的效果,重现性较好,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