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10月11日,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宰后检疫中,检出一例罕见的猪囊虫和肉孢子同时寄生的病猪,现介绍如下:1品种来源该猪来源于安徽省怀远县万福镇。地方杂种老母猪,肉尸重 175 kg,中等膘情。2虫体形态特征剖检视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交错、杂乱寄生,数目和虫体大小分布不均匀;猪囊虫为栗粒至米粒大小,包囊半透明,囊液较少,包囊似贴于头节,头节内陷呈淡黄色;肉孢子虫为淡黄色,长 0. 5 cm~ 1. 1cm不等,均呈梭形。 显微镜观察猪囊虫可见头节浅黄色,具4个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两…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1 0月 1 1日 ,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宰后检疫中 ,检出 1例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同时寄生的病猪 ,介绍如下。1 屠猪来源 安徽省怀远县万福镇。地方杂种老母猪 ,肉尸重 1 75 kg,中等膘情。2 虫体形态特征 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交错、杂乱寄生 ,数目和虫体大小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3.
正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猪囊尾蚴形态猪囊尾蚴呈乳白色、半透明状的圆形或卵圆形,囊壁充满液体,有一个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点状头节。低倍镜下可见头节顶部有顶突,顶突有两排整齐的小钩,顶突下方有四个吸盘。有些囊虫在猪体内发生钙化,在皮下或肌肉中呈米粒状或黄豆状,其称为米猪肉。2病猪症状患猪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泽,生长停滞,水肿,跛行等。病猪寄生囊虫较多  相似文献   

4.
<正>猪囊尾蚴病又叫猪囊虫病,为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养猪业影响很大,人因食用患病猪肉而感染发病。我国的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为该病的高发区,每年造成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1病原猪囊尾蚴,为外观呈椭圆形的囊泡状,大小为6~10mm×mm。头节上有4个吸盘,头节最前面的顶突上有两圈角质小钩,它主要寄生于横纹肌和心肌,但当虫体感染量大时,在大脑、眼、内脏器官及皮下脂肪中也常有寄生。寄  相似文献   

5.
<正>猪囊尾蚴(猪囊虫)是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猪的肌肉内。链状带绦虫只寄生于人的小肠中。猪囊尾蚴不仅寄生于猪的肉内,而且还可寄生于人的脑、心肌等器官中,危害严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1病原体本病病原体猪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带科带属的有钩绦虫(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的幼虫。有钩绦虫虫体全长2~4 m,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带有25~50个(两圈)小钩的顶突,体节总数约700~1 000个,体节较薄,  相似文献   

6.
猪囊尾蚴病是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猪囊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1病原病原体为猪囊尾蚴,其成虫是有钩绦虫或称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虫体大,长达1~2.5m,头节呈球形或略似方形,有4个吸盘,在头节顶端有一个顶突  相似文献   

7.
猪囊虫并非只寄生在猪肌肉组织内,在一些没有肌肉组织的地方也可以寄生。我将所见囊虫寄生在猪左侧肉尸脂肪内一例报告如下: 该部位在距脊椎25cm处脂肪膜处,透过脂肪膜可清晰发现有一个如黄豆大的圆形白色包囊,周围略有浅色充血带,中间有一白色小圆点。撕开脂肪膜,摘除包囊,剥离后囊虫  相似文献   

8.
近来,在农贸市场的肉品检验过程中,不时可在酮体的臀部、腰背部等肌肉中见到一种灰白色,长纺锤状,略小于大米粒的包囊,很易将其误诊为肉孢子虫。其实这是坏死性猪囊虫的包囊。众所周知,典型的猪囊虫外观为近圆形,有黄豆粒大,呈乳白色半透明水泡,  相似文献   

9.
猪囊虫病又叫猪囊尾蚴病,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多年来该病的发生与传播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威胁着人身的健康与安全。1虫体特征和它的生活史猪囊虫是寄生在人或畜体的有钩绦虫的幼虫,患猪是人绦虫的中间宿主。猪囊虫为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包囊,包囊壁为薄膜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上有一个绿豆大的白色头节,猪囊虫寄生在肌肉内,以舌肌、肩腰部肌、股内侧肌及心肌较为常见,严重时,全身肌肉以及脑、肝、眼、甚至脂肪内也能发现。猪囊虫也可在犬、猫、兔、牛、骆驼等动物和人体内寄生。人吃了未煮熟的囊虫病猪肉或误食了沾有囊…  相似文献   

10.
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肉孢子虫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对人畜的危害都相当严重 ,而且在宰前难以检出 ,必须经过宰后检疫才能判定。同时由于这 3种寄生虫形态和寄生部位比较相似 ,因此在宰后检疫中很容易混淆。现将猪宰后检疫中囊尾蚴、旋毛虫、肉孢子虫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1 猪囊尾蚴1 .1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于咬肌、膈肌、舌肌、臀肌、肩胛肌和腰肌。1 .2 肉眼观察 虫体较大 ,易看到 ,长径 6~1 0 mm,短径约 5mm,明显位于肌纤维间 ,外观椭圆形。包囊为单层、半透明 ,囊内充满液体 ,囊壁是一层薄膜 ,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小的乳白…  相似文献   

11.
肉孢子虫病是我国法定检验的三大寄生虫病之一(囊虫、旋毛虫、肉孢子虫),是宰后检验必须检查的病种。但在目前的肉品卫生检验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囊虫病的检验,而对肉孢子虫病的检验则重视不够,有些地区甚至根本就不检。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寄生于肌肉间引起的,猪、牛、羊、马等多种动物及人均可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肉孢子虫属二宿主寄生虫,寄生于肌细胞内。其终宿主为猫、犬、狐、狼、人等,中间宿主为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禽类、啮齿类等。寄生在中间宿主横纹肌肉的虫体是一种包囊结构,称为“米氏囊”。猪肉及牛肉内…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它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猪囊尾蚴在肌肉中呈囊状,故称之为猪囊虫,病猪的肉又称米猪肉或豆猪肉.猪囊虫的成虫可寄生于人的小肠,故其为重点防制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3.
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肠寄生虫病.其幼虫为猪的囊尾蚴,寄生于猪、野猪等中间宿主引起的动物寄生虫病.其症状因寄生部位不同而异,主要寄生在横纹肌,亦见于其它实质器官和组织,如肩胛外侧肌、臂肌、咬肌、腰肌、腹内斜肌、膈肌、舌肌和心肌以及脑、眼、淋巴结、胃壁、食道和肺脏等处.猪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寄生3∽5年,一般猪感染虫卵后约经60∽70 d即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大小为5 mm×(8∽10)mm,呈乳白色椭圆的半透明囊体,内充满囊液,头节倒缩囊内.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豆猪肉”或“米糁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11日,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场在宰后检疫中,检出一例罕见的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同时寄生的病猪.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囊虫病的猪屠宰后,在患猪肌肉中,可见到白色半透明,如黄豆大小囊泡的猪肉囊尾蚴,囊泡内有小米粒大小的白点,农村俗称患囊虫病的肉为"米碎猪".  相似文献   

16.
以猪为中间宿主的肉孢子虫有猪犬肉孢子虫(S·suicanis)、猪猫肉孢子虫(S·suifelis)和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三种。终宿主分别是犬、猫或人.鉴于多量摄取带有猪人肉孢子虫包囊的肉时,引起类似食物中毒样症状,所以对猪的肉孢子虫的实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对检查方法也进行了若干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东地区猪囊尾蚴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尾蚴 (猪囊虫 )病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们俗称“米猪肉” ,临床常见的猪囊尾蚴外观呈椭圆形囊泡状 ,大小为 6× 5mm~ 1 0× 5mm ,囊内充满液体 ,后期呈白色浑浊状颗粒。该病的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幼虫寄生在横纹肌中 ,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 ,头、劲部肌肉中均可寄生。人的感染是吃了囊虫肉而引起 ,患病猪轻者在四肢、面部、颈部或皮下呈现圆形米粒大结节 ;重者肌肉酸痛 ,疲乏无力等症状 ,如果寄生于脑部 ,可引起癫痫病。  养猪业是青海省海东地区的一项支柱产业 ,笔者通过对本地区猪囊尾蚴的血清…  相似文献   

18.
鸡瑞利绦虫病是由虫卵传播感染雏鸡引起的 ,发病率较高可达 2 0 %~ 70 % ,主要表现为雏鸡发育缓慢、蛋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1 病原形态1 .1 四角瑞利绦虫 寄生于鸡和火鸡小肠后半部 ,虫体长 2 5 cm,是鸡体内最大的绦虫 ,头节较小 ,顶突上有 1~ 3行小钩 ,数目 90~ 1 3 0个。吸盘卵圆形 ,上有 8~ 1 0行小钩。成节的生殖孔位于一侧。孕节中每个卵囊内含虫卵 6~ 1 2个 ,虫卵直径 2 5~ 5 0μm。1 .2 棘沟瑞利绦虫 寄生于鸡和火鸡小肠 ,大小和形态很象四角瑞利绦虫。但其顶突上有两行小钩 ,数目 2 0 0~ 2 40个。吸盘呈圆形 ,上有 8~ …  相似文献   

19.
猪囊虫病是屠宰猪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的重点检查项目。笔者于1991年12月6日在一农贸市场肉检时检出一具特小囊虫感染猪肉尸,现报道如下。包囊椭圆形,囊液清澈透明,长径为1.45mm,短径为0.75mm。虫体为白色,针尖大小。包囊体积为3.41649mm~3。和一般常见囊虫包囊(长径11.95mm,短径5.45mm,体积1486.79309mm~3)相比,后者体积为前者435.18倍。感染强度为每40cm~23~4个虫体。取小囊虫制成压片,在低倍显微镜(5×10)下观察,吸盘和小钩清晰,头节已发育完  相似文献   

20.
牛肉孢子虫病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6——1988年对贵州省五地区十个县(市)耕牛肉孢子虫病调查,共剖检水牛155头和黄牛195头。调查肉孢子虫感染情况;对几种住肉孢子虫进行形态观察、测量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耕牛住肉孢子虫共有三种,总感染率为89.4%。寄生于水牛的住肉孢子虫有两种,Ⅰ、梭形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fusiformis,感染率100%,终宿主为猫,Ⅱ、小型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sp,感染率83.9%(与梭形住肉孢子虫混合感染);终宿主为狗。Ⅲ、黄牛一种;枯氏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cruzi,感染率81%,终宿主为狗。三种住肉孢子虫以梭形住肉孢子虫感染最严重。患牛全身布满包囊,病变明显而销毁和高温处理的占3.9%。各种感染程度分别为:轻度占62%,中度占24%,严重占14%。包囊在牛体内的分布以食道最多,为100%,颈肌次之,为73.5%,舌肌和背肌均为40%,心肌未见有此种包囊。三种住肉孢子虫以梭形住肉孢子虫的包囊最大,平均9×3.5毫米,孢子囊较小,平均13.4×7.8微米,慢殖子平均14.4×5.5微米。小型住肉孢子虫和枯氏住肉孢子虫两者相似,包囊细小,大小分别为1.6×0.17毫米和2×0.16毫米.慢殖子大小为13.8×6.7微米和13.87×4.93微米,孢子囊大小为15.81×10.33微米和15.75×10.22微米。猫感染梭形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6—7天,排囊持续2—22天,狗感染小型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为8天,持续1—20天;狗感染枯氏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为10天,持续1—10天。兔感染各种住肉孢子虫均未获得成功。对本病的防治方法文内提出讨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