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素玉 《内陆水产》2014,(10):65-65
驯化投饵:驯食方法是先确定若干投喂点,投喂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为了便于投喂,需选在塘边;2为了便于鱼摄食,此点应是塘的相对中点;3附近无杂草树木且向阳。并在投喂点附近设1-2个饲料台。开始时沿池塘边四周投喂,饲料台及其附近多投喂些,以后每天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并向饲料台处移动,一般经5-7d的驯化,  相似文献   

2.
缴建华 《科学养鱼》2012,(10):19-20
(8)饲养管理饲料投喂。鱼苗下塘后即开始投喂豆浆。每1.5千克黄豆加水20千克,浸泡10~12小时后磨浆,当天磨成的豆浆当天投喂。一般每天投喂2次,9:00-10:00和14:00-15:00各1次。鱼苗初下池时,每亩每天用黄豆2~3千克,以后随水质的肥度而适当调整。经泼洒豆浆10余天后,开始投喂由鱼粉、豆粕、次粉混合制成的糊状饲料,糊状饲料制成团置于岸边水面以下处,同时继续泼洒豆浆。鱼苗下塘20天后,停止投喂豆浆。水质调节。鱼苗下塘5~7天后开始注入新水,  相似文献   

3.
正驯化养鱼是依据鱼类具有条件反射的生物学原理,在每次喂鱼时,一边投料,一边给鱼类发出固定的声音信号,使鱼类建立声音信号和投喂饲料的条件反射。这样鱼类一般经过7天左右(有的鱼类可能要15天左右)的驯化后,即可形成条件反射,进入正常的饲料投喂。每次投喂饲料前,只要给予固定的声响信号(如敲击木板、铁桶等),鱼类就会集群游到投料点区域摄食。黑龙江省尚志市山区有许多小塘坝,通过采取驯化养鱼技术,显著提高了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采用浮性颗粒饲料驯化养殖加州鲈的技术.方法:在池塘上方搭设饲料台,在水中设置浮性的饲料框,手撒投喂,每隔2~3h投喂1次,同时制造一定的条件反射的声响,以后每天的投喂时间间隔逐渐拉长,投喂次数逐渐减少,通过约1周左右的驯食,加州鲈即形成上浮抢食浮性颗粒饲料的习惯.驯食成功后,日投饵减至2次,以后视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和调整.结果:3亩池塘生产加州鲈成鱼1 737 kg,平均规格579 g,饵料系数为1.12.结论:完全采用浮性颗粒饲料驯化养殖加州鲈取得显著成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淡水渔业》1999,29(4):8-11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乌鳢的人工繁殖及仔鱼摄食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黑龙江地区乌鳢的人工繁殖和仔鱼摄食生长研究,初步摸清了乌鳢的人工繁殖条件、催产方法、产卵和孵化等,并对受精卵和鱼苗的色彩变化进行了描述。仔苗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仔鱼不摄食人工鲟鱼开口饲料,这一阶段可进行鱼苗发塘,利用池中天然饵料喂养。仔鱼孵出4天卵黄囊吸收消失后,进行不同时间投喂活铒对鱼苗生长影响试验,在卵黄囊消失后1-3内天开始投喂活铒的鱼苗可快速生长,在4-7天内开始投喂的生长明显减慢,8天以后才开始投喂的已不能摄食活铒。  相似文献   

7.
<正>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培育 当鱼苗能够开口、头部能来回活动后,开始游至水面寻找食物。鱼苗的“上浮”通常出现在孵化后的第3~4天,此时应投喂包含各种营养要素的高蛋白饲料(含粗蛋白45%~50%)。据最新研究,鱼苗饲料中的蛋白质应包含60%的鱼粉,饲料应磨得很细,易于鱼苗摄食。  相似文献   

8.
在饲养鱼投喂饲料前,要想鱼吃好饲料,先要对鱼进行驯化。用金属物进行同一频率、有节奏地敲打,发出均匀声响(或播放音乐),通过声响的感应召唤鱼来食台前上游水面争抢摄食。每次的声响要敲打5~6分钟,这样的驯化一般需用7~10天。对鱼驯化的好处是:1.便于管理在饲喂幼鱼时发出一种声音,经过一段时间后,每当听到这种声音,鱼都会游来吃饲料。利用鱼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9.
三、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一 )鱼苗开口期的饲料  卤虫与水蚤对于刚开口的史氏鲟鱼苗来说比较适口,营养也较全面,但投喂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度,鲟鱼苗才能充分摄食。当鱼苗得不到足够食物时,会引起相互残食;其次,开口之后的史氏鲟鱼苗生长速度加快,大约经过 4~ 5天左右的培育后,卤虫与水蚤也不再适口,必须改用其他的适口饲料,或用配合饲料强行驯化。水蚯蚓也是较好的鲟鱼开口饲料。但水蚯蚓对刚开口的鲟鱼苗来说,规格稍大些。在投喂前应先将水蚯蚓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这样持续 4~ 5天后,待鱼苗…  相似文献   

10.
鱼苗的标粗与管理 1、鱼种驯化 海鲈在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小虾及其它小甲壳类,所以培育期间需经过驯饵使其逐渐转食。驯饵进程按照鱼糜、鱼糜与鳗料、鱼糜与适口配合饵料、配合饵料逐渐进行,将饵料均匀泼洒投喂,还要逐渐驯化其定点摄食。每日投饲2~3次,目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6%。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分台投喂技术也称分区投喂技术,是近年来推广应用效果较好的鱼类投喂技术。池塘鱼类混养模式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养殖模式,过去同一池塘混养的吃食鱼类多采用一台投饵机投喂一种饲料,但由于鱼类营养需求、摄食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养殖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投喂方式存在问题,分台投喂技术是将同一池塘混养的两种吃食性鱼类,通过驯化使两种鱼类分别到不同的两个区域摄食。每个区各搭一个投料台,投料台上固定自动投饵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州鲈的养殖现状和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科学投喂1.投喂配合饲料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需经驯化才能使其摄食配合饲料,而且加州鲈对蛋白质要求较高,饲料中含粗蛋白需达到40%~50%。  相似文献   

13.
鱼类养殖,实质上是鱼类摄取食物,经过新陈代谢,把饲料转变为鱼产品的过程。因此,饲料是养鱼的物质基础之一,如何取得大量饲料是养鱼的技术关键。一、饲料与配方大口黑鲈是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此阶段结束后,鱼种直至成鱼在野生状态的大自然中,它摄食某些较大的水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过驯饵,它可以摄食人工投喂的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综合国内外的生产和科研结果,大口黑鲈的饲料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颗粒饲料在制作过程中含有水份12%~14%,贮存时间长,易潮解、霉变,影响颗粒饲料使用价值,投喂这种饲料后,鱼易患病。因此最好边生产饲料,边投喂。一、增加投喂次数鱼无胃,饲料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投饵次数,减少每次投饵量,使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二、要有一定投饵面积和时间在多品种混养池中,鲫鱼、草鱼抢食快,摄食量大,而鲂鱼吃食“斯文”,相应摄食量少,往往影响其生长。因此在使用颗粒饲料前要进行短时间驯化,使鱼形成固定食场、固定时间的摄食习性,每次…  相似文献   

15.
翘嘴红鲌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6.
虹鳟颗粒饲料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种、饵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饲料的形状、结构和规格对鱼接受或排斥某种食物十分重要。饲料颗粒大小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消化率。因此,选择投喂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鱼很大而饲料过小,鱼不容易摄食而下沉池底;相反,鱼很小投喂的饲料颗粒很大,不利鱼吞食而溶失水中,这样的饲料投喂利用率低。虹鳟饲料中,12克以下的鱼苗鱼种,根据其个体大小可选择0.3~2.2毫米颗粒料投喂;12~60克的鱼种可分别选择2.2~3.2毫…  相似文献   

17.
在闽西北山区池塘进行了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每hm2放养300万~375万尾水花,放苗后前10d投喂豆浆或蛋黄,后期投喂鳗鱼粉料制成的团状饲料,经20~25d培育,鱼种规格可达4.0cm以上,该密度范围适合淡水白鲳夏花鱼种的短期培育。采取生石灰消毒池塘,鱼苗培育成活率低于70%,使用漂白粉消毒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放苗后前期投喂蛋黄的平均成活率可达91.6%,投喂豆浆的只有83.3%。采取漂白粉消毒、清水下塘、前期投喂蛋黄后期投喂鳗鱼饲料的技术措施培育淡水白鲳夏花鱼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多年来,苗种培育成活率差一直影响着成鱼的产量和规模化生产。培育鱼苗比养殖成鱼技术要求高,这是因为鱼苗体小,游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侵袭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在鱼苗生产中,常常出现成活率不高,甚至全军覆灭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鱼苗生产培育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未能满足鱼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造成了鱼苗大量死亡。我县鱼苗培育方法多是采取肥水下塘,并投喂豆浆。肥水与投饵相结合比单一施肥培育法容易掌握,比清水下塘把握性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技术水平不同,鱼苗  相似文献   

19.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亩,养殖期间平均水深1.5米,池塘底泥在20~30厘米之间,注排水方便,水量充足,水质良好;苗种下塘前20天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带水清塘,6月8日鱼苗下塘前7天,对全池泼洒牛粪500千克培育天然饵料。2.鱼种放养6月15日运回体长4厘米花&苗种2万尾,运回后按照1万尾/亩立即投入养殖池塘中,苗种投放时池塘水位控制在80厘米,7日后加深至1.5米。3.饲养管理(1)池塘培育阶段精细喂养:在池塘中搭建食台一个,在食台中进行投喂,根据花&鱼苗营养需要,在生长的阶段投喂不同粒径的颗粒饲料,前期我们投喂粒径为0.7~1.0毫米、粗蛋白含量为4…  相似文献   

20.
翘嘴红舶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