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择江苏省宿迁市2个农田林网典型乡镇为样点,按不同方位林带和不同林缘距离,即1/6H(H为林带平均高度)、1/3H、1/2H和2H处(对照)设置试验样方,于水稻主要生育期,分别观测水稻群体分层的光照度、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同时测定水稻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等,并于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随着与林缘距离减小,样方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而水稻群体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的变化不明显;水稻产量连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大幅度降低;而不同林缘距离样方水稻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变化甚微.该研究结果可为苏北农田林网的合理规划和科学更新、促进农林双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长季毛竹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41-143
本文以福州旗山森林公园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毛竹林内、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曲线均呈“二峰二谷”型,但林缘出现波峰和波谷时间有所提前或滞后。林内与林缘在11:00—13:00、17:00—19:00出现全天的2个高峰;在7:00—9:00、15:00—17:00出现全天的2个低谷。林内颗粒物以细颗粒(PM1.0、PM2.5)为主,而林缘则以粗颗粒物(PM10、TSP)为主。在毛竹林缘处,4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峰值和低谷的时间细颗粒物较粗颗粒物有所提前或者滞后。各粒径颗粒物浓度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均成正相关,而与平均风速成负相关,且林缘处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州旗山森林公园毛竹林为例,对生长季毛竹林内外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1)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曲线均呈“二峰二谷”型,只是林缘出现波峰和波谷时间有所提前或滞后。林内与林缘在11:00-13:00、17:00-19:00出现全天的二个高峰;在7:00-9:00、15:00-17:00出现全天的二个低谷。林内颗粒物以细颗粒为主,而林缘则以粗颗粒物为主。(2)对于毛竹林外,各种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出现峰值和低谷的时间细颗粒物较粗颗粒物有所提前或者滞后。(3)各粒径颗粒物浓度与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且林缘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与分析冬季新疆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为有效控制牛舍中的温湿度及部分有害气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舍内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NH3浓度,H2S浓度和CO2浓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舍内空气日平均温度分别在不同高度层的0.5、1.5和3.0m中,依次为3.33、4.54和6.36℃,其中,3.0m显著高于0.5和1.5 m(P <0.05),0.5、1.5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相对湿度平均值分别为98.5;,97.2;及99.3;,各层相对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CO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 083、2 102和2 021 mg/kg,各层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NH3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2、1.02和1.70mg/kg,各层浓度间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H2S未检测出.[结论]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等环境因素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温度对其他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是难以实现减少有害气体的目的,必须从牛舍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健康肉牛,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0-45 mg.kg-1)Cd2+对小型西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2+浓度小于5 mg.kg-1时,对根系及体上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15 mg.kg-1时,开始对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d2+降低了叶绿素总含量,改变了叶绿素a/b的值。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总量与土壤中Cd2+浓度间极显著(P〈0.01)负相关。Cd2+胁迫减弱了西瓜苗的光合强度,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镉胁迫引起叶绿素等光合相关生理因子降低,是导致西瓜幼苗光合强度减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大西洋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光合强度和CO2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约为1 400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50μmol/(m2?s).在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之间,随着光合强度的增加,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升高,胞间CO2浓度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升高,其CO2的饱和点约为2 000μmol/mol.在CO2的饱和点以下,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典型城区环境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城区环境相对于郊区环境,大叶黄杨的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蒸腾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CO2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较低,净光合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环境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的响应关系.不同月份两个样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都不相同,总的来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温度和湿度状况影响着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同化CO2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锐齿栎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森林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内设置13块样地进行间伐,其中抚育强度5%,10%,15%,20%的样地各3块,对照样地1块,测定不同间伐强度样地内的环境因子及锐齿栎的光合生理生态因子,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抚育后的林内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抚育强度15%,20%的林内光强(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而相对湿度(RH)极显著或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在抚育强度15%的林内极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经抚育后显著降低,但在不同抚育强度间无明显差异;通过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可知,抚育强度15%和20%的林内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较高;通过假设检验可知,Pn与环境因子PAR、Ta、Ca、RH在α=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n与PAR、Ta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s、Ci呈极显著负相关;抚育后林内的光合同化量有所提高,其中抚育强度15%的林内光合同化量最高。【结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抚育强度设置在15%为宜。  相似文献   

9.
设施栽培下空气中CO2浓度经常处于亏缺状态,为提高秧苗的光合强度,在同一黄瓜品种上采用3种不同的CO2浓度进行穴盘育苗CO2气肥试验,得出穴盘育苗条件下增施CO2可显著提高秧苗生长量,最适宜的CO2施用浓度是1.200ml/L。  相似文献   

10.
用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紫叶黄栌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研究温度和湿度对紫叶黄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随着湿度的增大而降低;相对湿度和温度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显著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蒸腾速率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顶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除了在12:00~14:00略高于气温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气温;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最大值出现在14:00;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变化;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在8:00~16:00逐渐减小,并在18:00开始回升。1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始终低于当年生针叶,而前者叶绿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是引起湿地松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图3表1参17  相似文献   

12.
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高黎贡山南段3种生境(荒草地、林下、苗圃)中生长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幼苗进行连续3d的光合特性测定,为其科学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结果显示:(1)3种生境下的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未见"午休"现象,9:00—11:00所测值为1 d中最高;水分利用率无明显变化规律;胞间CO_2摩尔分数与其他光合参数日变化相反。(2)相关性分析显示,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对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为,荒草地幼苗从大到小依次是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林下幼苗从大到小依次是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苗圃幼苗从大到小依次是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空气温度。(3)荒草地幼苗光饱和点为(1 284.96±48.231)μmol·m~(-2)·s~(-1)、林下幼苗(1 052.31±24.746)μmol·m~(-2)·s~(-1),苗圃幼苗(1 255.62±52.374)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28.65±1.094)、(17.09±0.828)、(6.75±0.317)μmol·m~(-2)·s~(-1),饱和点后,三者均出现抑制现象。(4)CO_2响应曲线差别较大,其中荒草地幼苗最高,三者CO_2饱和点不明显,补偿点分别为荒草地幼苗(103.75±6.826)μmol·m~(-2)·s~(-1)、林下(102.67±5.081)μmol·m~(-2)·s~(-1)、苗圃(130.1±2.022)μmol·m~(-2)·s~(-1),说明不同生境下的幼苗光合特性存在细微差别,苗圃环境下光合特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叶片数目、叶总面积、株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显著降低。高光强水平(100%光照)和深度遮阴(20%光照)均不利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度遮阴(60%光照)最利于幼苗的个体发育。而且,当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光合指标在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干旱时,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其中60%光照处理下其光合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光强水平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60%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充足条件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都最大,进一步证明了适度遮阴可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幼苗生长,而光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对于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来说,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影响要高于光强的影响;而对于云南蓝果树光合指标来说,光强的贡献率更高。因此,充足的土壤含水量(100%WHC)和中等光强水平(60%光照)最适合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垄体走向对打顶期烤烟不同部位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体走向对打顶期烤烟不同部位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群体内温度和CO2浓度均以东南西北垄处理最高;相对湿度以东南西北垄最低;风速表现为南北垄>东南西北垄>东西垄;光照、垄沟和垄上5 cm和20 cm土层温度在3个垄体走向处理间差异不大;不同垄体走向下温度随烟株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湿度、CO2浓度、风速和光照各部位表现不一致;垄沟和垄上5 cm和20 cm土层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各异。  相似文献   

15.
张光飞  翟书华  苏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2-14683
利用CO2光合测定仪分析了引种栽培的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的光合补偿点和饱和光强,通过控制叶室的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分析了叶片的羧化效率和CO2补偿点,并进行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的光合补偿点为5.3μmol/(m^2·s),饱和光强为500μmol/(m^2·s),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092,CO2补偿点为51.8μmol/mol;光合速率在叶温10-20℃内随温度升高上升,加~35℃随温度升高下降,最适温度为16~31℃;相对湿度20%~80%内,叶片光合速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最适相对湿度条件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喜旱莲子草是中国首批9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探究喜旱莲子草在5个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势,进而为防治和利用喜旱莲子草提供参考。测定了5个不同小生境下喜旱莲子草生长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玻璃温室内喜旱莲子草的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其它种植点。分析了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与喜旱莲子草的茎长、分枝数、节数和叶对数的相关性;并用逐步回归建立了这些生长指标与环境因子的模型。不同生长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一。茎长主要受晚上温度、中午湿度和早晨光照的影响,分枝数和节数受中午湿度和晚上温度的影响最大,中午、晚上温度和中午湿度是影响叶对数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花水桠木、红瑞木、山杏、桃叶卫矛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以及表层、外层、中层和内层4个部位的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和树冠微环境变化的研究,探讨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的合理取样部位以及增湿、降温量与树冠微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树冠不同方位(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由大到小均呈现为南侧(表层)、东侧(外层)、西侧(中层)、北侧(内层),树冠西侧和外层与增湿、降温量的平均值接近。树冠内微环境呈现为空气CO2摩尔分数在树冠内的变化不明显;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和空气相对湿度南侧→东侧→西侧→北侧及表层至内层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空气温度、叶面温度和风速呈下降的趋势;树冠西侧和外层的微环境与树冠内的平均值更接近。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风速与增湿、降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增湿、降温量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空气CO2摩尔分数、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与增湿、降温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点定时观测方法,在春夏秋3季对安塞县具有代表性的退耕模式如混交林、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及对照裸地进行小气候观测,选取光照强度、大气温湿度、土壤温度进行小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退耕模式对小气候均有改善作用,较对照裸地降低了光照强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了大气湿度;混交林在改善小气候方面的作用最明显,人工乔木林次之,人工灌木林较差;季节更替对不同退耕模式的影响不明显。建议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优化退耕地植被结构,增加退耕还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杏鲍菇发菌速度、催蕾时间和菇体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杏鲍菇发菌期,可以将温度设置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设置在60%~75%,CO2浓度设置在3000~4000 mg/L;在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5%,CO2浓度可以设置在1000~1500 mg/L,光照强度可以设置在100 lx;在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0%,CO2浓度应控制在2000~2500 mg/L,光照强度应设置在100 lx。  相似文献   

20.
在春秋大棚进行金盏花杂交授粉试验,探讨不同授粉次数和环境条件对金盏花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2次和3次授粉均能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其中又以隔天授粉3次的结实率最高;当日均温在21.9—31.7℃之间,每日11:00—16:00的相对湿度维持在37%左右,光照强度在40744~71022lx之间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授粉结实率。但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条件对金盏花结实率的影响幅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