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麦11小麦在棉麦套种下的优良特性与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小麦品种宁麦11茎秆粗壮坚韧,耐肥抗倒性强;春性偏弱较抗(耐)寒;穗大粒多,增产潜力较大,成熟期较早,因此,十分适于作棉麦套种栽培。宁麦11号大面积种植的产量大多在7 200~7 800 kg/hm2,比郑麦9023等品种平均增产750~1 050 kg/hm2;而高产示范方(50 hm2左右)实收产量可达8 580 kg/hm2,比相邻种植的郑麦9023等品种增产1 050~1 200 kg/hm2。宁麦11棉麦套种的高产栽培要点为:(1)优化麦棉组合配置;(2)推广高低垄种植;(3)适期播种,降低播量;(4)早施苗肥促苗早发;(5)重施拔节肥,巧施孕穗肥,保花增粒提高粒重;(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提高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2.
宁麦11在2001~2003年江苏省苏中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两年各试点均比对照品种豫麦18号增产;在2002~2003年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展示中,也比郑麦9023(CK)增产6.80%,充分表明宁麦11在苏中片(盐城、沿淮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宁麦11子粒品质较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4.91%和33.20%,面团稳定时间6.6min,评价值67.5。宁麦11为半矮秆大穗型品种,株高85cm左右,且茎秆紧实坚韧,耐肥抗倒性较强,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宁麦14的高产特性及适宜密度和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麦14的高产、稳产性能十分突出,在江苏省淮南地区2003-2006年连续3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28点(次)中,平均产量位次均居第一,不仅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或扬麦11增产,而且也比其他所有参试品种增产,平均增产6 706.65~7 319.55 kg/hm2,增产幅度为2.17%~15.83%.该品种的穗、粒、重三因素较协调,一般产量结构为有效穗465万~495万/hm2,不低于对照品种,平均每穗实粒数38粒,比对照品种多2粒,千粒重41~42 g,比对照品种高2~3 g.宁麦14株高适中(85 cm左右),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强,根据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较适合密植和较高肥水栽培.本试验区大面积生产上作中高产栽培(6 000 kg/hm2以上),较适宜的基本苗应在225~300万/hm2,相应的肥料运筹为纯氮225万~300 kg/hm2.  相似文献   

4.
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水平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对不同施氮量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小麦一生施纯氮16 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宁麦13比宁麦9号明显增产。而在一生施纯氮8 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一生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江淮下游的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施纯氮16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中,宁麦13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施纯氮8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6.
淮南农场于2001年开始推广强筋专用小麦郑麦9023,2004年大面积订单种植,但遇到冻害,减产严重.针对郑麦9023这一弱点,从2005年秋播时大力推广统一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午季丰产丰收,小麦平均产量6375kg/hm2.产量构成要素是基本苗615~675万/hm2,穗粒数29~32粒,千粒重37~41g.  相似文献   

7.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突出特点是株高适中,茎秆韧健,耐肥抗倒,穗层整齐,穗子长大方正,穗粒数多;抗旱耐瘠、耐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高产稳产好,适应性广泛,是小麦高产创建和高产示范的首选品种,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绵麦367和绵麦51的高产潜力,本文重点阐述了两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特点,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育成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历小麦品种七次更新,产量由450kg/hm2提高到6000 kg/hm2左右,高产地块9000 kg/hm2,并育成一批9000 kg/hm2~10500 kg/hm2高产潜力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育成豫麦34、豫麦35、豫麦47、郑麦9023、郑麦366、郑农16、郑麦9405、郑麦98、新麦18、周麦19等10多个既优质又高产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目前全省优质强筋小麦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育种途径由常规杂交育种拓宽到分子标记育种、生化标记辅助、矮败、航天、组织培养、辐射诱变等育种手段.今后强筋小麦育种方向: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质稳的定性差、抗寒性、抗到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在沙壤土高肥水平条件下,设置了不施氮肥和施氮肥270 kg/hm2 2个处理,研究了生产上常用的5个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条件下,郑麦9023和豫麦68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产和较高的氮素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郑麦9023和豫麦68的品质,提高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条件下,西农979均表现为产量较高,但该品种氮素利用率低,施氮后氮素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皖38的氮素利用率较低,但施氮后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率略有降低,子粒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施氮后豫麦34的产量显著提高,但品质未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淮南农场于2001年开始推广强筋专用小麦郑麦9023,2004年大面积订单种植,但遇到冻害,减产严重。针对郑麦9023这一弱点,从2005年秋播时大力推广统一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午季丰产丰收,小麦平均产量6375kg/hm2。产量构成要素是基本苗615~675万/hm2,穗粒数29~32粒,千粒重37~4  相似文献   

11.
普那菊苣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普那菊苣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普那菊苣产量要达到83390kg/hm^2,种植密度应为64253窝/hm^2,配施N肥为331kg/hm^2,K肥为59kg/hm^2,P肥为256kg/hm^2。  相似文献   

12.
宁麦13号小麦具有较卓越的高产、稳产性能,大面积生产中的一般产量为400 kg/667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500 kg/667m2以上,少数千亩连片高产场圃产量高达550~600 kg/667m2。宁麦13号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并以穗粒数为主,且植株偏矮,抗倒性较强。因此,中高产栽培中,为求得高产、低耗、高效目标,应采用中高密度配以中高氮肥的模式,即基本苗15万~20万/667m2,施氮量19.0 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比例对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能极显著提高宁麦13的穗数和每穗粒数,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增加拔节孕穗期氮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小麦宁麦13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为 5:1:4:0时最易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P2 O5、K2 O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 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 ,增施磷肥更利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临麦 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施肥措施是 :施纯N 14 0 .79~ 3 45 .5 6kg/hm2 ,P2 O5177.3 1~ 2 2 5 .0 0kg/hm2 ,K2 O 60 .78~ 14 5 .92kg/hm2 。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郑麦7698提供适宜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郑麦7698各处理总茎数及穗数呈现增加的趋势(P0.01);播量与穗数呈对数曲线关系(y=536.4+80lnx);低播量条件下,增加播量增产显著,高播量条件下,增加播量增产不显著,播量与产量呈对数曲线关系(y=9 210.8+782.4lnx)。播量对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穗数穗粒数粒质量;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但穗粒数、粒质量随之下降,高产栽培必须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郑麦7698属半冬性耐密植品种,适宜播量是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关键。豫东潮土区10月10日播种的郑麦7698适宜播量为187.5~22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正>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常年棉花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其中棉麦间作是当地一种主要种植模式,面积一般在2万亩以上,核心区面积1000余亩。经实际测产,小麦平均单产425kg,平均亩产籽棉315kg。下面就馆陶县棉麦套种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棉种和麦种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棉麦配套原则,棉花品种优先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中后期  相似文献   

18.
宁麦17具有耐迟播(迟播早发、迟播早熟)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07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相当(扬麦11为目前本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宁麦17在2006-2008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480.51 kg,比对照品种扬麦11增产5.07%,增产点次率80%以上,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73.51 kg,比扬麦11增产7.11%,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可达500 kg/亩左右.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亦较轻.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此外,还阐述了宁麦17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0—2012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比较了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漯麦6010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平均产量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1.15%。具有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产量三因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好等特点,为适合湖北地区、黄淮海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清水河流域固海扬黄灌区春小麦模式化栽培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该区的光、热、水及土壤养分有利于春小麦密植高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出春小麦产量8400kg/hm^2的高产栽培最优农艺措施为:播种量556.0-691.5万粒/hm^2,施氮量210.2-285.2kg/hm^2,施磷量114.1-168.3kg/hm^2。该措施经大田生产示范验证,有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