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小型商品兔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对90只患豆状囊尾蚴病的商品兔进行解剖,阐述了商品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总结出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兔的绦虫病。感染的病兔表现消化机能紊乱,饲料  相似文献   

3.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常见的寄牛虫病,笔者对其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兔专业户的重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常见的寄生虫病,笔者对其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兔专业户的重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及囊壁破裂后囊液会引起兔中毒,降低机体免疫力,进而诱发其他疾病。目前大量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发生于许多疾病中,且对疾病具有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主要感染家兔等兔形目动物.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寄生虫病中较普遍和较严重的一种,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因而临床用药不规范,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了中国养兔业的发展.因此,作者综述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与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分析豆状囊尾蚴病引起的原因,发病后的各种症状以及如何做出诊断,对兔群所造成的一系列危害和豆状囊尾蚴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主要寄生在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小如豌豆,透明,直径10~18毫米,内含1个头节。现把该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即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家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2012年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门诊部共接收2例囊尾蚴病例,发病多与场内饲养猫或犬有关。兔场内老鼠多,很多场内饲养了猫来防治老鼠,殊不知猫传染疾病的危险性也非常大,兔囊尾蚴病就是与犬、猫等肉食  相似文献   

11.
1 兔豆状囊尾蚴病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家兔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流行需要犬等肉食动物作为终末宿主,一般在养犬的养殖场较为多发。1.1 流行病学 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家兔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犬、猫等肉食动物是本病的终末宿主,而兔是本病的中间宿主。主要传播方式为消化道,感染成虫的犬、猫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孕节或虫卵污染饲料、饲草、饮水等,家兔通过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饲草、饮水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2.
正1兔豆状囊尾蚴病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家兔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流行需要犬等肉食动物作为终末宿主,一般在养犬的养殖场较为多发。1.1流行病学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家兔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犬、猫等肉食动物是本病的终末宿主,而兔是本病的中间宿主。带虫的犬、猫、狐狸以及病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为消化道。感染成虫的犬、猫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孕节或虫卵污染饲料、饲草、饮水等,家兔通过食入这些被污染  相似文献   

13.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带绦虫的犬,家兔因采食了被患犬粪便  相似文献   

14.
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绦虫蚴病,大量感染时能引起兔的肝炎、肠炎,兔出现被毛粗乱、粪便不正常、持续性消瘦等症状。兔场一旦爆发此病,感染率几乎100%,造成兔群整体抵抗力弱,凡遇气候突变,易出现成批死亡,仔幼兔更甚。兔豆状囊尾蚴病未能引起人们重视,文献报道也少。  相似文献   

15.
<正>兔豆状囊尾蚴是寄生在狗、猫和其他肉食兽小肠内的豆带状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的一种绦虫蚴病。讷河市讷河镇铁路社区一养獭兔场发生了狗、兔间互相感染引起兔死亡的豆状囊尾蚴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獭兔的寄生虫病中,豆状囊尾蚴病是比较普遍和严重的一种,随着我国獭兔饲养量的不断增加,豆状囊尾蚴病给养兔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益增加。临床用药不规范,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养兔专业户的经济效益和养兔业的发展。笔者对2006~2008年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确诊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病例进行整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疾病,因其囊泡形如豌豆而得名。成虫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猫科动物小肠内,乳白色,体长60~200cm,最大宽度4.8mm,有200~400个节片。头节为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从豆状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得到Tp-dUTPase基因编码区,构建了pET32a-Tp-dUTPase原核表达载体,以重组蛋白dUTPase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兔豆状囊尾蚴病Dot-ELISA诊断方法对226份兔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Tp-dUTPase基因编码区长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6 200,该重组蛋白能与家兔豆状囊尾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以重组蛋白Tp-dUTPase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Dot-ELISA诊断方法显示有较高的特异性(85.7%~92.9%)和敏感性(86.4%~88.0%),与其他种类兔寄生虫病阳性血清有较低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纯化的Tp-dUTPase重组蛋白可作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9.
<正>豆状囊尾蚴病是兔的寄生虫病,是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寄生在兔内脏所致,多寄生在肝脏、肠系膜和网膜上。兔豆状囊尾蚴病是因兔食用污染有豆状带绦虫的节片和卵的饲料后,六钩蚴便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肝脏开始发育,在肝内穿行15~30天后,钻出肝被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生长、发育为豆状襄尾蚴致使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带绦虫的犬,兔因采食了被患犬粪便污染的饲料而感染。本病各季节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状囊尾蚴病对兔生产性能与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分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试验组在16~35日龄兔喂食含有豆状带绦虫虫卵的日粮;对照组喂食日粮与试验组相同,但不含豆状带绦虫虫卵,预试期结束时在试验组中选取呈阳性感染、公母各半、体重相近的试验兔32只,在对照组中选取呈阴性感染、公母各半、体重与试验组所选试验兔相近的试验兔32只开展正试试验。正试期两组试验兔均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病可造成幼兔日增重、饲料报酬率、屠宰性能显著降低(P<0.05),同时使得死亡风险增加,造成养殖利润减少47%左右。由此可见,豆状囊尾蚴病可严重影响兔的生产性能,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