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生姜脱毒、脱菌良种繁育,生姜良种的离体选育和基因工程育种,生姜种质的保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生姜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德馨 《西南园艺》2010,(5):61-62,98
翠屏区是四川省宜宾市生姜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大,产量、产值高,销售范围广。本文在调查分析宜宾市翠屏区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翠屏区生姜产业发展的五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无法利用有性杂交等手段育种,因此,品种选育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本文总结了秋水仙碱处理"莱芜小姜"得到多倍体生姜的最佳材料、浓度、方法、选择世代及优异表现型的特性,建立了一整套利用秋水仙碱进行多苗型生姜幼芽根茎处理并选育出优良变异系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白水生姜产业的发展,提升生姜种植综合效益,研究了不同姜块大小及密度对白水生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100 g的姜块、播种密度为20 cm×50 cm时产量最高,生长和发育情况更佳,可在相似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与绿色安全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生姜茎基腐病,促进生姜产业健康发展,对茎基腐病在莱芜生姜上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阐述,并在大量调查和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茎基腐病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其中莱芜生姜茎基腐病致病菌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生姜整个生长期和...  相似文献   

6.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生姜是江口县双江镇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利用普通地膜覆盖栽培生姜,常年667m2产量在2000kg左右,按平均每kg售价2元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生姜产业发展,从种植面积及效益、种植模式、品牌建设、产区分布等方面梳理了河南生姜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生姜种植面积整体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多种植者采用露地种植,打造出了以清化姜、张良姜、黄姜、州姜为代表的知名地方生姜品牌,形成了豫北、豫中和豫南3大主产区;并针对存在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缺乏、科研推广实力弱、价格变动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加强品牌效应和打造全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姜产量的增长,在贮藏力不足、鲜销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生姜时有积压现象。积极开发加工制品,是促进生姜生产、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同时开展生姜残次品和加工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也是提高生姜价值,增加生产效益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硝酚钠和DA-6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丛  徐坤  李云  宋小艺 《中国蔬菜》2011,1(20):69-7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DA-6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硝酚钠、DA-6均可显著促进生姜的生长,但生长前期以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生长的进行,生姜植株各器官鲜质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生姜收获时,复硝酚钠、DA-6处理的生姜株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59%和14.02%,分枝数分别增加24.59%和28.69%,产量分别提高18.53%和22.30%,但复硝酚钠、DA-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复硝酚钠、DA-6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姜根茎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徐坤  李秀 《中国蔬菜》2013,1(16):1-6
姜古名薑,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为食用器官。姜既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姜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自然选择、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开展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姜新品种选育及良种保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DES、NaN_3诱变剂溶液对莱芜大姜和金昌大姜的幼芽根茎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浸渍处理,并对VM_1代的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莱芜大姜和金昌大姜VM_1代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增强,金昌大姜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高于莱芜大姜。其中,用0.035 mol/L的DES浸渍处理莱芜大姜与金昌大姜的幼芽根茎50 min,或0.001 mol/L的NaN_3浸渍180 min,是进行生姜化学诱变育种较为适宜的处理方法,其VM_1代的株高均比对照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唐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山东大面 姜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生姜品种昌邑大姜、山农一号、胖娃娃、平顶四、安徽大姜、江永香姜以及自育 品种冀姜5号和苗头品系DJ09-6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植株农艺性状、根茎商品性状、品质、产量及植 株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冀姜5号、平顶四和山农一号植株长势旺盛、丰产性好,667 m2 产量分别达到 7 294.58、7 021.42、6 865.34 kg,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唐山地区推广种植,苗头品系DJ09-6虽然产量突 出,但群体整齐度较差,需要进一步留种观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姜种植地区的增多和市场对高质量生姜制品需求的增长,生姜的产品开发已经成为生姜产业发展的趋势。全面介绍了生姜的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研究情况,从原料/配方、工艺参数和主要功效等方面对目前研究较多的生姜饮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归纳,介绍了生姜加工副产物的利用情况以及生姜新型保健产品的研发情况,旨在为中国生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生姜抑菌作用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细菌,而对于酵母菌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鲜姜汁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为生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本文将鲜姜研磨后,按照不同料液比进行梯度稀释,以5种常见酵母菌为试验菌,采用牛津杯法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法来对鲜姜汁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鲜姜汁对于5种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条件下,鲜姜汁对W.anomalus J12-7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该菌适合用于鲜姜汁制作生姜酒产品;并且在鲜姜汁发酵过程中,有高生物活性成分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坤  徐峰 《中国蔬菜》1999,1(6):6-0
合理施氮量可促进生姜生长,提高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产量。但氮肥用量过多,可减少养分向根茎的分配率,而造成减产。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以600 kg·hm - 2 为最佳,生姜产量达45 330 kg·hm - 2 ,分别比对照和施氮量1 200 kg·hm - 2 处理增产61 .1 % 和23 .7 % 。  相似文献   

18.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688.68kg·(667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