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青海高寒草地放牧藏母羊的规范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通过高寒草地放牧绵羊4种不同生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Ⅰ和生产模式Ⅱ,羔羊初生重、2月龄重及2月龄日增重有极显著差异 (P<0.01);生产模式Ⅰ和生产模式Ⅱ母羊产羔率和2月龄羔羊的成活率高于生产模式Ⅲ和生产模式Ⅳ,差异极显著(P<0.01);生产模式Ⅰ和生产模式Ⅱ母羊生产单位羔羊利润明显高于生产模式Ⅲ和生产模式Ⅳ,达到了牧民增收,减少天然草场载畜量,保护草地生态的目的,最终实现了“保护草地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双赢的高原藏母羊生产模式。 关键词: 放牧绵羊,羔羊,生产模式,断奶重,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李连任 《科学种养》2008,(10):32-33
一、抓好放牧 秋季气候凉爽,正值牧草结籽期,草质营养丰富,是放牧羊的最佳时期,应结合气候、羊的采食量等优势,尽量延长放牧时间,让羊多食增膘。经夏季放牧后,羊的体况明显恢复,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再加之逐渐进入繁殖季节,公羊吃草不专心、游走范围增大,争斗增加,常对母羊进行骚扰,影响母羊采食。因此,放牧过程中应控制好羊群的游走速度和游走范围。同时要注重放牧场地的选择,避免在以有芒、有刺的植物为主的草场上放牧,以免带刺的种子落入羊的被毛而刺伤皮肤和内脏器官,造成损伤。此外,要充分利用农作物收获后的茬地,使羊能吃到鲜嫩的牧草。  相似文献   

3.
放牧是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家禽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便排泄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强度的放牧对地下土壤与地上植被的影响不同。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来放牧对地下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容重、有机碳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植被多样性及草群成分的影响等,旨在为今后家畜放牧行为研究以及放牧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秀海  赵芬 《科学种养》2013,(12):53-54
一、基本情况鲁中山地绵羊主产地为山东省平阴县,平阴当地人称之为“山匹”,其祖先为古代北方蒙古羊,随着人口的迁移,蒙古羊被引入平阴县。鲁中山地绵羊在平阴县独特的山上放牧,以丰富的作物秸秆野草为食,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和世代进化,逐渐形成了耐粗饲、采食能力强、抗逆性强、早期生长发育快、易抓膘、肉质细嫩、膻腻味小、毛孔细小、皮质密实的肉裘兼用型优良绵羊品种。  相似文献   

5.
放牧对草地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对滇东北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压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利用对主要影响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放牧压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容重则以GPI0.76最大,GPI0.57下土壤容重随放牧时间波动较小,说明适度的放牧利用有利于稳定土壤结构;(2)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占0-30cm土层的64-74%,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压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山羊补饲与草畜平衡及其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处理下山羊补饲、草畜平衡、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牧压下山羊补饲精料、配比组成与成本和山羊体重变化,并对放牧系统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经过补饲后,高、低载畜率组羔羊日增重分别为153.8、140.2 g,两组差异显著(P<0.05);高载畜率组大多数情况下过牧严重,而低载畜率组又放牧不足,造成草地资源的浪费;高、低载畜率组经济效益分别为113315、64590元,两组毛利、羊的效益分别为2060、1845元;经过补饲后,两组经济效益已存在较大差距,应重视补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为例,对不同放牧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团聚体水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地较之放牧林地的土壤结构及结构稳定性要好;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差;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多、团聚体水稳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热带优良牧草舍饲海南黄牛的适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由采食法舍饲海南黄牛,根据供试牛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比较营养生长期四种热带优良牧草品种的适口性大小。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远远大于其它三个牧草品种,适口性最好;热研2号柱花草和黑籽雀稗差异不显著,柱花草适口性略好于黑籽雀稗;热研8号坚尼草最低,与其它三个牧草品种差异极显著,适口性最差。个体牛对于四种牧草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四种牧草的喜食程度基本一致。建议舍饲时,以王草64%、柱花草16%、黑籽雀稗15%,坚尼草5%的食谱结构饲喂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草地退化是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调、物质再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的逆行演替过程.我师现有草地面积24万hm2,由于过度放牧、滥挖、滥垦、人口社会等因素,导致50%的草地面积退化,其中严重退化面积约占30%左右.治理退化草地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在高寒牧区严重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草地的实践,探讨其基本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对檀香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场圃条件下不同浓度(800、1 000、1 200 mg/L)赤霉素和不同处理时间(6、12、24 h)对檀香种子发芽及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赤霉素处理檀香种子能显著地促进檀香种子的萌发及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场圃条件下播种1个月内最高平均发芽率为67.3%,发芽高峰期在13~16 d,最高平均发芽势为48.0%,最高平均发芽指数为8.64,1个月后幼苗最高平均高度为5.87 cm,最高平均叶片数量为7;赤霉素在800~1 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各发芽指标及幼苗生长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的处理时间以及浓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各发芽指标和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也不显著。结合生产成本与幼苗生长情况,采用800 mg/L赤霉素浸种6 h以上为檀香种子最佳的催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