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80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于1996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6176-1.2005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其主要特点是高油、稳产、抗倒伏.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升我国油用大豆生产优势和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通过亲本系谱与血缘关系、基因与性状遗传及亲本使用效果分析,优选亲本、配制组合与创建选择群体,优化育种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3.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9.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25.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0%;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区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3.
吉农29号是以吉农9722-2为母本,吉农99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熟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8.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03.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粗蛋白含量为39.76%,粗脂肪含量为21.50%.该品种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  相似文献   

4.
吉育501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在2002年以吉育58为母本、以公交2152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获得杂交后代材料,再进行系谱法育种,并在201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7-1.该品种在吉林省2009年和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73.1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27.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5.2%,表现出高油(脂肪含量23.43%)、高产、优质及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石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豆8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冀豆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84.2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15%;2013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10.6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30%.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8号的主要特点是高油(22.11%)、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丰40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大豆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大豆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豆生产的发展以及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大豆品种不仅要求产量高,而且向提高品质及专用化方向发展.所以,选育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豆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黑龙江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脂肪含量高(三年平均21.06%),丰产性好,单株荚多粒多(三年平均单株荚数53.3,单株粒数137.8),百粒重18g左右,符合我国芽豆市场对种粒大小的要求,是制作豆芽的优良品种。混合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秆强不倒适应性强,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是以荷引10为母本,以吉农8601-2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17.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6.2%;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6.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4.9%.粗蛋白含量为38.18%,粗脂肪含量为21.66%.该品种2009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通过中试示范,从良繁体系、栽培技术体系、高产生育动态及高产生理指标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新大豆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张勇等 《中国种业》2012,(10):71-71
克豆2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大豆研究室于2002年以北豆5号为母本、东农4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油、高产、综合性状优良,2010年列入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项目,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豆2012017)。  相似文献   

12.
卓越 《中国种业》2013,(2):53-54
濉科8号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依据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遵从优中选优的原则,以中豆20为母本、平99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12003.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作为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小,主要原田是受国际大豆价格冲击,使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缓慢。基于目前油脂加工业和饲料产业的强大需求,转基因大豆以其价格低廉、含油量高、油品好等诸多优势强占中国市场,逐步压缩蚕食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种植业和市场份额。尽管我国大豆在品质上优于国外转基因大豆,但是我国大豆单产低、成本高、没有价格优势,无法与转基因大豆抗衡。因此,培育高产、优  相似文献   

14.
<正>1选育过程北豆44号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大豆育种研究室合作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02年以农大05800为母本,农大154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3年种植F1代,当年冬季南繁种植F2代;2004年种植F3代,当年冬季南繁种植F4代;2005年F5代决选,品系代号为农大74052。2006~2008年进行内部鉴定和品比试验;2009~2010年参加  相似文献   

15.
石豆24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石豆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的高油高产夏播大豆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210004。对石豆2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以提升河北省夏播大豆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石豆2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石豆1号为母本、绥05-74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品质好,产量高、田间抗倒性强,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操作,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210007。对石豆25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以提升河北省夏播大豆区的大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辽豆1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豆11号(原编号:辽85009)是由辽宁省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辽84063(辽8015×辽豆3号)做母本,以辽豆3号为父本进行回交,采取基因重组、基因累加和系谱选择的方法、精心育成的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1996年通过省级审定,199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推广项目,1999年获得农业部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0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适于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先推广的优质大豆品种.此外,还获得2000年度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征特性 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的春大豆,株高100cm左右,通常有2个分枝,主茎节数约23个.叶片椭圆形,上部叶片较小,中、下部叶片较大.紫花、长灰毛.成熟荚褐色,3粒荚居多.籽粒圆形而有光泽,种皮和种脐均为黄色,百粒重23.5g.  相似文献   

18.
刘佳 《中国种业》2016,(1):72-73
吉育40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98年利用长农5和地理远缘材料意3杂交,采用集团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油大豆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油分含量低是造成商品大豆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表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生产的大豆含油率平均为20%,较进口大豆含油量低1~2个百分点.提高国产大豆含油量一是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二是研究并制定高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龙豆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的高油、高产、广适应性且适合芽豆生产的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脂肪含量高(3年平均21.06%)、丰产性好、单株荚多粒多(3年平均单株荚数53.3、单株粒数137.8)、百粒重18g左右,符合我国芽豆市场对种粒大小的要求,是制作豆芽的优良品种。混合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秆强不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