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野螟(豆荚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豇豆、菜豆、荷兰豆、扁豆等豆科蔬菜的叶、花及豆荚。蛀荚危害时,豆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粪,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造成豆荚产量和品质下降,菜农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豆野螟的钻蛀危害习性,常用药  相似文献   

2.
豆野螟(豆荚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豇豆,菜豆,荷兰豆,扁豆等豆科蔬菜的叶,花及豆荚.蛀荚为害时,豆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粪,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  相似文献   

3.
豆野螟为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学俭 《蔬菜》2002,(5):27-27
一、分布与为害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叫豆荚野螟、豇豆荚螟,俗称豇豆钻心虫,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为害。以幼虫为害豇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豆科蔬菜的花蕾及豆荚为主,幼虫蛀食花蕾造成落花、落蕾。蛀食早期造成落荚,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蛀孔内外堆积粪便,不堪食用,并引起腐烂,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二、发生规律豆野螟的发生代数因地域而异。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上海及华中等地1年发生4~5代,福建1年发生6代左右,广州1年发生9代,无明显越冬…  相似文献   

4.
豆野螟的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又称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豇豆螟等,是因其在豇豆豆荚上危害特重而得名,特别喜食豇豆、四季豆、扁豆等表面少毛的豆类蔬菜。豆野螟以幼虫蛀食豆类作物的花器、嫩荚危害,花蕾期、幼荚期受害,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影响产量;转色期受害,豆荚出现蛀孔,荚内和孔口处虫粪堆积,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豇豆花、荚虫害(豆荚螟)消长动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荚螟是如皋夏秋豇豆上的重要害虫,发生量大,危害重,世代重叠。田间发生危害情况复杂,生产中防治效果多较差。了解豇豆花、荚被害情况,掌握豆荚螟幼虫危害动态变化,对有效开展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豇豆蛀荚害虫主要有豇豆螟和豆荚螟两种,隶属鳞翅目螟蛾科。豇豆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豇豆蛀螟、豆野螟、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等,豆荚螟又名大豆荚螟、洋槐荚螟、槐荚螟、豆钻心虫、豆蛀螟等。这两种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有豇豆、菜豆、荷兰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等许多种豆科植物,是豆科蔬菜田的主要害虫,其中以豇豆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7.
豇豆荚螟幼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是如皋地区豇豆上的常发重发害虫,常年危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豇豆荚果被害率在30%~40%,重发田在50%以上.甚至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多数药剂防治豆荚螟的效果不理想,且盲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为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豆野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别名豇豆荚螟、钻心虫,是严重危害豆科作物的一种害虫。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扩展,豆野螟进人大棚危害的情况非常普遍。据2003年我们在本院蔬菜基地的大棚内调查,豆野螟主要危害四季豆、豇豆和扁豆,其中豇豆的蛀荚危害率为15.4%,秋季以危害扁豆为主,蛀荚率可达23.5%。2003年,笔者对该虫发生和危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豆科蔬菜上常见的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有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和豆蚀叶野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等.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又名豆荚野螟、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蛀野螟等,在国内主要以中、南部地区发生较重.豆蚀叶野螟又名豆卷叶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各地,二者主要为害豇豆、菜用大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豆科蔬菜.  相似文献   

10.
豇豆荚螟是豇豆上常见的重发害虫,其发生期长(6-10月),世代重叠,着卵分散,幼虫钻蛀花荚,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差,且虽经防治危害仍较重,7、8月份盛发期,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经防治后仍达50%以上,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由于菜农盲目滥用农药,豇豆豆荚上农药残留量高,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豇豆荚螟的药剂,我站于2004年选择辛·唑等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济南豇豆上豆野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名豆蛀螟、豇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济南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成虫产卵于花蕾或嫩荚上,初孵化的幼虫蛀入花蕾的子房或撤荚内危害,造成花蕾、嫩荚脱落。枯梢,3龄后幼虫蛀入果荚内危害,荚条上堆有幼虫排泄的粪便,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使豇豆生产受害率达30%,干旱年份达40%以上。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残留,掌握有利的防治时期和技术,1988年笔者在济南西郊田间,对豆野螟及寄主的生育特点进行了观察。豇豆开花有明显的分…  相似文献   

12.
试验比较了在樱桃树生长季节喷施16种杀虫剂防治桑白蚧的效果。认为桑白蚧孵化盛期喷施1~2次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具有较高防效;其次为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0%三唑磷乳油1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倍液、2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樱桃成熟期防治桑白蚧,应严格遵照安全间隔期,提前或拖后喷施菊酯类或残效期短的有机磷类农药,如氯氰菊酯、毒死蜱、二溴磷等。  相似文献   

13.
豇豆荚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7种药剂防治豇豆荚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第7d,5%氯虫苯甲酰胺SC1500倍液的保荚和防虫效果均达90%以上,1.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2000倍液、15%茚虫威SC2000倍液、10%虫螨腈SC1000倍液和2.5%多杀菌素SC1000倍液的保荚和防虫效果均达85%以上。上述药剂可在生产上轮换应用,但每季每种药剂最多使用2次。  相似文献   

14.
豆野螟是夏季豇豆重要害虫,发生量大,危害重,蛀食鲜豆荚后影响豆荚产量及其商品性,防治不好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豆野螟成为豇豆生产上的重点防治对象。豆野螟成虫喜产卵于开放的鲜花上,孵化后的低龄幼虫首先直接取食花瓣,引起落花,幼虫虫龄稍大后会转移到豆荚上,幼虫一旦钻蛀进入豆荚,防治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吉林蔬菜》2004,(1):21-21
锈病可危害的蔬菜包括各种菜豆、豇豆、蚕豆、葱类和菊苣等多种蔬菜。其流行性较强。因此在防治策略上要及早防治。在一些地区,豆类锈病的发生季节性很强,可在发病季节的初始即开始用药。可用的农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  相似文献   

16.
<正>1)合理施肥。土壤中不施未腐熟的农家肥,以防金龟子产卵。对未腐熟的肥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化粪,杀死虫、卵、蛹。2)树盘撒药。3%敌百虫粉每亩1 500~2 500 g或50%辛硫磷颗粒剂2 500 g与25~50 kg细土充分混合后,均匀撒于地面,再翻入土中,毒杀土中的金龟子幼虫蛴螬;金龟子出土盛期用50%久效磷或50%磷胺等有机磷农药200倍液喷洒树盘土壤,杀死出土成虫。3)树上喷药。在金龟子危害盛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于花前、花后树上喷药防治,喷药时间为下午4:00后即金龟子活动时。  相似文献   

17.
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豆科蔬菜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豇豆、四季豆等。1发生特点豇豆豆野螟以幼虫蛀食花蕾和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花蕾及幼荚期受害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荚,影响产量。成荚期为害豆荚出现蛀  相似文献   

18.
要抓好以下3个技术关键:一是要掌握防治时机。越冬幼虫出蛰盛期,转叶化蛹前防治,是控制和压低全年虫口密度的有效措施。各代卵孵化盛期、幼虫尚未卷叶时,药杀初孵幼虫的效果很好。成虫羽化盛期喷药,药杀成虫的效果也很好。二是要根据虫情和防治时期,选择用药种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转叶化蛹前,以喷布1500倍50%对硫磷乳剂,或800~1000倍50%速灭松乳剂较好。各代卵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卷叶前,以喷布1200~1500倍50%敌敌畏乳剂或1500倍敌百虫石灰液  相似文献   

19.
豇豆荚螟是豇豆上常见的重发危害害虫,其发生危害期长,世代重叠,着卵分散,幼虫又有钻花蛀荚的生活习性,致使生产中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差。在7、8月份主发生期内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达50%以上,极大地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由于盲目滥用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红枣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枣瘿蚊 又名枣叶蛆,以幼虫危害嫩叶。防治方法:结合防治盲蝽象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1代幼虫发生期树上喷药防治,药剂可选: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600~800倍液,单打冠军3000-4000倍液,每10d用药1次,共喷2~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