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北省晋州市李家庄村为侧,用生态污染因子筛选法界定了典型区域农田水分、土壤与大气环境质量,分析了工业废物对大田作物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小区附近农田生态环境状况不良;以氟化物为主的废气污染危害小麦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晋州市李家庄村为例,用生态污染因子筛选法界定了典型区域农田水分、土壤与大气环境质量,分析了工业废物对大田作物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小区附近农田生态环境状况不良;以氟化物为主的废气污染危害小麦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伏牛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破坏3个方面的26项指标建立了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初步的评价模型,为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尼洋河流域景观生态系统廊道体系构成和布局现状分析,揭示了流域内廊道体系的主要问题:构成单一、布局简单;详细分析了各种廊道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廊道体系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17,(6):1324-1328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质量,本研究重点从标准农田占补动态管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开发了宁波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胖客户端(单机)模式,以.Net为开发环境,以Arc GIS Engine组件为主要技术支撑,开发建成以标准农田占补管理为核心应用功能的系统,为农业行政部门提供耕地特别是标准农田质量管理服务。通过系统试运行,能够较好地实现全市标准农田建设占用与补划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保持标准农田数据现势性,为防止多占少补、先占后补和重复占补等现象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吉林省西部潜水位埋深与盐碱化程度的空间相关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潜水钠离子含量、土壤质地、人口密度和草场载畜量作为预警因子 ,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警。预警结果表明该区无警区占 2 0 .12 % ,轻警区面积占 2 0 .92 % ,中警区面积占 33.2 2 % ,重警区面积占 2 5 .74 %。  相似文献   

7.
畜禽健康养殖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实现动物健康、人健康、环境健康的畜禽健康养殖目标,提出了畜禽健康养殖预警体系内容。以猪肉为例,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猪肉价格预警模型并采用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了猪肉价格预警;以肉鸡为例,采用Java EE架构设计实现了肉鸡产品质量和养殖疫情预警;用C#语言设计实现了给定区域畜禽养殖自然环境承载量预警;嵌入式编程设计实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环境参数预警。当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超过15%,肉鸡日死亡率与产品投诉率超过设定的限值,养殖数量超过自然环境理论承载量,养殖环境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范围均会给出预警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构建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根据中国农区水体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的概念及其构建原则,设计了由基础数据层、专业服务层和决策应用层构成的预警框架体系,并对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出了中国农区水体监测网络及其预警指标体系。该研究可为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的真正建立和国家水资源安全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力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在建立田块尺度耕地生产力空间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粗糙集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河北省雄县耕地生产力及稳定性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层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产力和生产力稳定性水平上,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变化.生产力方面,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波动的主控因素主要有排水条件、有机质、灌溉保证率、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升高,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出现交替现象,具体表现为:生产力相对较低区人为因素和土壤自然属性共同作用,生产力较高区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稳定性方面,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空间波动的主控因素有全氮、土体构型、盐渍化情况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水平上主控因素对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亦不相同,人为作用对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土壤自然属性因素在中等稳定程度与人为因素相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城镇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需求及补偿意愿,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居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环境的需求强烈,高达73.08%的受访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有正的补偿意愿;且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与化肥农药施用的限制标准呈正相关关系,补偿额度在3 000~8 000元.hm-2之间。(2)城镇居民对化肥农药施用在不同限制标准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有显著的需求偏好,且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去购买;当化肥农药施用量在不同限制标准下,受访居民支付的溢价率均为70%以上,溢价均值在0.76~1.82元.kg-1之间,价格溢出波动幅度为19.20%~46.20%。(3)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及农产品消费需求意愿主要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渝北区土地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了渝北区土地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实现渝北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林网结构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防护林优化配置建议。结果表明:综合防风效应和有效防护距离因素分析,对乔木农田防护林的综合防风效应进行评价:疏透型农田防护林 > 通风型农田防护林 > 紧密型农田防护林护林;在垂直方向上,三种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不同高度上大体遵循随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逐渐下降的趋势。乔灌混交林、灌木防护林平均防风效能: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21.5% > 灌木防护林带20.5%,风速降低20%的有效防护距离分别出现在林后25H和12H。防护林建设方面乔灌木混交林应为首选;灌木防护林可布设在沙漠化严重的坡耕地或风口地带的农田;乔木防护林不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建立了区域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库 (RSEDBS)。该系统采用ARC/INFOGIS管理空间数据 ,VisualFoxPro管理属性数据库 ,二者通过公共标识码 (ID)共享数据 ;并运用计算机程序语言 (C )开发了DEM、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环境指数等应用模型建立模型子库 ;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应用模型库通过内部和外部接口集成一起 ,对秭归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秭归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乡镇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且具有覆盖度高、人口密度低、降雨量充沛等特点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乡镇分布在沿江地区 ,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覆盖率较低、降雨相对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 ,为了实现秭归县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根据区域生态特征 ,优化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生态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理论的基础上,以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为例,对其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黑龙江省绥化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挖掘手段,以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等为基础,构建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图谱信息,来反映绥化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绥化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好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0.16%,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东部地带,环境质量为优的区域面积占11.68%,主要集中在东北,而环境质量为一般的区域占28.16%,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研究表明信息图谱不但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反映出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及设计,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并分析了其特点及建设成效以及未来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特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介绍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例,介绍西部干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控模式,为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反馈机理是当前地理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共同的研究热点,山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重点区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以河北省平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平山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平山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处于拮颃阶段,时间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现东、中、西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为中国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相应的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和经验公式判定各因子的作用分值,采用AHP赋以权重,模糊综合比较法计算出生态环境综合分值.GIS作为数据处理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并以朝阳市为例做具体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能为环境改造和城市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而且GIS的应用.使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具有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针对露天矿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利用情况,提出了能够体现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主要特征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水平由1995年前的5级变为2000年的4级,又转为2005年的2级,未来的理想状况会向1级水平发展。说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