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提出了制备供牛和羊边虫病血清学试验的高敏性和特异性抗原的方法。免疫酶测定、间接血凝反应和直接补体结合反应诊断价值比较试验的结果证实,前二者优越。免疫酶测定和间接血凝反应诊断价值评比证实,免疫酶测定比间接血凝反应特异性高。证实了羊、牛边虫抗原交叉活性,建议用羊边虫作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 间接血凝反应诊断牛的锥虫病,是近几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为了验证间接血凝反应诊断牛锥虫病的特异性和敏感  相似文献   

3.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是监测口蹄疫流行和免疫抗体水平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正向间接血凝为一种微量的定量反应试验,当待检血清中抗体浓度过高,易造成前带现象[1-2],影响判定结果.2008年我州用IHA方法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试验中,达日县10份牦牛血清,试验结果均发生前带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找到猪瘟抗体检测的最佳方法,笔者分别选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猪瘟抗体免疫金标试纸条快速检测试验这3种不同方法对猪瘟抗体进行检测,从检测方法、检测成本和准确度3个方面进行结果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猪瘟正向间接血凝反应(IHA)试剂盒操作简便、准确实用、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监测成本,是较为理想的猪瘟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间接血凝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其中Gill(1965)报道了用甲醛化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检查家兔和大白鼠血清中的伊氏锥虫抗体;Jatker等(1971)报道了骆驼伊氏锥虫间接血凝试验;Verma等(1977)报道了实验感染水牛犊和黄牛犊的间接血凝滴度。胡氏等(1979)报道了用丙酮醛—戊二醛双醛化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以诊断耕牛锥虫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笔者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初步标化了各种反应要素,并对疫区耕畜血清,以补体结合反应作对照,检测了伊氏锥虫病抗体。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8年10月上旬,新疆某家禽场,有一幢蛋鸡舍饲养成年母鸡5000多只,突然发现产蛋量下降,呼吸困难,并有湿性罗音、咳嗽、口角有血染的粘液,发生率30%左右。间接血凝反应是最敏感的血清学方法之一,它可以测出微量抗体,一般于1—2小时可判定结果。若用玻片反应,只需3~5分钟,因此,间接血凝是一种微量快速的诊断方法。材料和方法: 1.毒株:ILT/BA(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引入)。  相似文献   

7.
用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应长沅(浙江省临安县农业局,311300)许平荣(临安县昌化农技站)1976~1977年,上海家畜血研所在浙江省江山县和临安县采用间接血凝反应(简称“血凝法”)、环卵沉淀试验(简称“环沉法”)与常规粪孵...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6年至1977年上海家畜血研所在浙江省江山县和临安县采用间接血凝反应、环卵沉淀反应、常规粪孵法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比较试验,共剖检17头粪孵法为阴性而免疫法(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反应)为阳性的牛,结果其中7头剖检到日本血吸虫。为了提高日本血吸虫病牛的检出率,加快消灭该病的步伐,我们在上海家畜血研所的热情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在用常规粪孵法普查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自1978年起,全县用间接血凝反应检查42429头,其中阳性牛1127头,并对阳性牛用硝硫氰氨、吡喹酮进行治疗,使我县很快达到基本消灭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目的。1984年至今没有粪检到日本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方法并进行了一些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间接血凝反应法诊断牛伊氏锥虫病,其检出率高于团集反应及厚血片法。间接血凝反应法的三种处理致敏血球悬液(单醛化+鞣化,双醛化+鞣化,三醛化+鞣化)均具有相同的敏感性。血清稀释液可用生理盐水,作者认为此法简易、快速、准确性较高,适于普查牛伊氏锥虫病。药物试验在小白鼠体内进行,共使用了13种药物,结果除拜耳205、贝尼尔和 Samorin 对牛伊氏锥虫病有治疗效果外,其余药物均无效。  相似文献   

10.
牛的伊氏锥虫病目前在诊断上有镜检法,动物接种法以及间接血凝等多种检查法、但通常仍是以临床症状、血常规观察、镜检虫体、动物接种及间接血凝法来进行综合判定。间接血凝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敏感快速的诊断方法被广泛地使用。但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有时会出现漏检和误判现象。为了分析比较间接血凝法的可靠性,特将几种诊断方法的分析比较资料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动物:1.受检牛:系新建县乐化乡、联圩乡的锥虫病疫区的耕牛,经间接血凝检出一个“+”号以上的阳性牛252头。2.小白鼠:本所动物房饲养的20—25克小白鼠252只。  相似文献   

11.
正间接血凝实验(IHA)是一种简单、快速、适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但实验结果受操作技术、器材、样品影响较大,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体会,现就实验中器材、试剂、样品、过程和判定标准等方面的优化做一综述,以期作为本实验的借鉴。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因其准确度较高、操作相对简单实用、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深受县级县级兽医实验室的青睐。间接血凝试验(IHA)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国发展起来的血清学诊断技术,是用已知血凝抗原致敏与免疫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几种弓形虫诊断方法,包括染色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改良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干扰素释放反应。在使用活的、有毒力的速殖子情况下,染色试验(DT)仍然是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的弓形虫病检测手段;间接血凝试验(IHA)特异性不高,但由于其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经常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改良凝集试验(MAT)也可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且因其特异和敏感性高,目前仍然是检测弓形虫病的金标准;亲和力ELISA省时省力,对于鉴定弓形虫急慢性感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免疫胶体金技术(GICT)适用于弓形虫病早期检测和诊断,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干扰素释放反应(IGRA)目前主要应用于人的弓形虫检验,在动物的检测中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应长沅(浙江省临安县农业局,311300)许平荣(临安县昌化区农技站)笔者在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指导下,在用常规粪孵法普查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上,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简称“血凝法”)和环卵沉淀试验(简...  相似文献   

14.
影响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血凝反应板,温度,稀释液的pH值及稀释液中兔血清的加入量进行了反复试验,结果表明血凝反应板只能用V型96孔110°血凝反应板,反应温度以20~25℃为宜,稀释液的pH值可控制在7.4~7.8,兔血清加入量以1%~2%为好。  相似文献   

15.
对牛付结核病的诊断。国外已研究了八十多年。迄今为止,尚无满意的诊断方法。目前以禽结素和付结素(Johnin)为变态反应原的皮内反应,和血清学方面的补体结合反应较为常用,但两者均有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了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我们研究了一种不同于国内外迄今所报导的间接血凝反应。研究了  相似文献   

16.
间接血凝技术是本世纪40年代建立的一种血清学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直接吸附或化学偶联的方法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动物的红细胞上,当其遇到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把抗原联结到红细胞上检测抗体称之为正向间接血凝;把抗体联结到红细胞上检测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该法以其试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准确、快速、灵敏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人医和兽医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一种微量的体外免疫反应,主要利于抗原、抗体在一定条件的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该复合物微小,所以采取先将抗原与红细胞结合,再让其与特异性抗体反应,使带有抗原的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从而利用凝集现象进行免疫效果的判断。论述了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18.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E/SA)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人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并用弓形虫虫体抗原致敏的红细胞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检测中,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弓形虫虫体抗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符合率为100%;在人工感染兔血的检测中,E/SA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比虫体抗原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阳性检出时间提前2d,显示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具有早期诊断和生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丝虫病的诊断,一般采用寄生虫检查法,为了找出更简便、准确、检出率高的诊断方法,我们在免疫诊断中探索了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反应(IIP)和病理组织虫体沉淀反应试验(叶立云等1985),根据有的作者用间接血凝试验探索人体丝虫病的诊断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间接血凝试验及猪气喘病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血凝反应(IHA)检测猪气病。结果表明,对气喘病情的检出率达97.7%,健康猪的检出率在达100%。在诊断猪气喘病方面,IHA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比日前采用观察临床症状的诊断方法,更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