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天然林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标的研究成果,根据三江并流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江并流区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标准、23个指标。根据该体系,对三江并流区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分类分区。  相似文献   

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陆地卫星TMD131/41图像上可以看出,三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并流的真面目。通过遥感判读、利用判读的野外概率抽样和GIS处理技术,对三江并流进行地理景观分析。该三江并流地具有地质地貌的独特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奇特性。通过对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分析得知森林植被是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此外,科学管理也是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国瑾 《云南林业》2003,24(6):10-11
世界上压缩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在“三江并流”区域。在宽约150公里的范围内,相间排列着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几组巨大的山脉和大江深谷,构成了横断山脉的主体。在这片土地上,自北向南并肩奔腾着3条大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构成了世界自然奇观——“三江并流”。怒江与澜沧江最近的距离仅18.6公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近的距离66.3公里。“三江并流”涵盖了云南西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  相似文献   

4.
以三江并流区白桦林、川滇高栎林、丽江铁杉林、长苞冷杉林、山杨林、苍山冷杉林6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6种森林类型土壤养分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C、N降幅比较大,普遍呈"倒金字塔"分布形式;P含量降幅比较小,呈"圆柱体"分布形式。6种森林类型土壤的C∶N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的C∶N平均值,6种森林类型所在区域土壤具有较高的N含量和较低的P含量,森林植被生长主要受P限制。取样地点受人为活动的干预较小,有机质、全氮等土壤养分要素空间分布体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因此认为,三江并流区6种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决定,将中国云南省的“三江并流”列入该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由八个独立的片区组成,老君山片区就是八个片区之一。老君山是横断山系云岭主脉在玉龙、剑川、兰坪、维西等四县境内的总称,山脉主体在丽江市的玉龙县境内。到目前为止,丽江老君山拥有四项桂冠: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云南省政府批准作为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试点设立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6.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内,幅员面积6392平方千米,拥有林地面积7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森林资源是全县最大,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是全县山区各族群众赖以生存的根基,山区群众50%以上的生活和经济来源要依靠森林。天然林禁伐后,玉龙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行政,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丽江市委“建设生态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树立大林业意识,坚持“保护促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促保护”的指导思想,使林下产业成为越来越多林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圣境     
“香格里拉”被称作梦中的天堂,恐怕要归功于普达措。普达措位于三江并流腹地,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析“三江并流”区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促进高质量发展,运用ArcGIS软件和地理探测器等手段,对区域自然保护地重叠关系、重叠面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367.00×104 hm2,其中不重叠面积为182.52×104 hm2,占49.73%。9类23处自然保护地均存在重叠关系,重叠类型以相交为主。在8个县级行政区中,自然保护地净面积排名前3的是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和贡山县。(2)因子探测研究发现,人均GDP、森林面积、生物物种数量、公路里程、旅游收入和湿地面积是影响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任意2个影响因子交互后对“三江并流”区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异性的解释力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自然保护地重叠关系中2层重叠分布广泛,3层及以上重叠有4个集中分布区,重叠类型复杂,管理困难,整合优化工作难度大;区域自然保护地呈带状分布特征,4个高密度区的分布格局与该区域主要山脉分布格局相符;...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历史数据 ,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计算三江并流区怒江州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原因 ,这种变化与森林经营的关系 ,并提出了该地区森林经营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2013,(17):8-9
玉龙县鲁甸乡位于金沙江上游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西部,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接壤,西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相邻,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区的核心腹地。全乡3983户,17万余人。幅员面积574平方公里,80%被森林覆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曾被植物学家称作是“植物天堂”、“植物药生长的最佳小环境”。  相似文献   

11.
熊艳  辉朝茂 《竹子研究汇刊》2007,26(1):27-31,36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并流”地区的核心区域,在对该州竹亚科植物进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该州竹类植物的分类与分布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和“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针对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旅游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于2010年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及样线方式对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植物群落垂直带谱明显,种类繁多,鸟类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公园内人为干扰、火灾隐患随进入人数的增长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联邦德国天然林保护区借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德国和中欧地区的天然林基本消失。从1970年开始,联邦德国各州相继把天然林或近乎天然状态的林分划设为天然林保护区。到1982年,除黑森州外,共划设350个保护区,其中的大多数面积各为10-20公顷,仅6个超过100公顷,75个少于10公顷。所有保护区受国家有关法规如森林法、自然保护法及林业方针政策和公告等的保护。为加强天然林的研究,1979年拟定了包括森林学、植物学、土壤学、区域动物学、森林立地及历史等方面的"天然林保护区科学研究纲要"。  相似文献   

14.
丽江石鼓镇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湾"畔,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南大门,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独特。文中在分析长江第一湾景观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出石鼓镇母亲河文化的历史积淀是田园文化和柳林文化,提出弘扬母亲河文化、建设美丽石鼓镇的6条建设性意见,以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评价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是当前自然保护区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其目标在于发现管理不足、识别管理威胁、提出改进建议等。文中比较了6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和3种我国现有的评价方法。其中国际上的评价方法多是基于世界保护区委员会提出的框架构建。“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优先性确定方法”、“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是目前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2种方法, 可以实现快速识别管理威胁并进行动态跟踪。我国有2种评价方法采用指标分级打分的形式,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已应用到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评价中。此外, 将森林认证引入管理有效性评价是我国研究者的一项创新。发挥认证的优势将对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改进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记述古代云南森林发展概貌的基础上,依据"唯象理论"诠释了云南森林的演变架构。云南森林在地史中的发生与发展状况表明:在古生代泥盆纪发生了孢子植物组成的原始森林,用x0来表示,由裸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分系统",发生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用x1来表示,而由被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则发生在新生代的第三纪,用x2来表示。当云南的环境演变为"垂直气候带"状态时,则保留着"针叶林分系统"和"阔叶林分系统",这是近代的"云南森林"现象。依杨振宁教授提出的"唯象理论"可将今天的"林学结构"分成四层,从一到二到三到四。近代的"云南森林"基本现象所表述的是由裸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分系统"和由被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从一个很广但不一定很深的领域提炼出"针叶林分现象"和"阔叶林分现象",从其"林分现象"即"唯象"着眼,归纳出云南森林的"针叶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又归纳出其"阔叶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林分现象"与"森林现象"之间的关系,既是归纳的,又是推演的,这就把"森林现象"按逻辑推演常用的方法一分为二。此森林的基本现象是从一变到二,而二跟三是要变成更深的"理论结构";可用逻辑斯谛方程来表达云南森林的"针叶林分系统"和"阔叶林分系统"形成的更深的理论结构。最后的从三到四,则是把这些理论结构变成一个数学的语言,而用马尔科夫过程来刻画云南森林的状态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云南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NAP)”1991~1995年的科技推广情况。前后推广了省内外重要科技成果6项,对主要造林树种建立了试验林、示范林、环境保护监测样地,以及配套的科学管理等措施。通过这些举措,使项目造林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造林任务6427581hm2,为协议任务面积的1461%,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由于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科学造林水平,使“NAP”项目在省内工程造林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19.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开始,利用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的部分剩余资金,选择了15个自然条件较好的项目村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示范活动.介绍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特点、基本原则及技术措施,阐述此次近自然森林经营示范实践活动的工作流程,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论述了在云南省集体林区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前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训,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科技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