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静  王冰  李宛  倪蓓  武爽  孙向东  赵琳  张瑞英 《大豆科学》2022,41(1):107-113
为了解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现状,探寻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优势,扩大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用途,本研究将2020年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与进口大豆(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和俄罗斯)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以高蛋白为主,55%以上品种粗蛋白质含量超过40%.与进口大豆比较,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2.
董丽杰 《杂粮作物》2006,26(4):281-282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辽豆16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6.28%,是目前东北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主栽品种。平均产量3 000 kg/hm2,较一般品种增产15%左右,2005年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是辽宁省大豆品种更新,提高品质竞争力的首选品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赣豆10号为优质高产的南方春大豆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214公斤/公顷,较对照中豆40增产9.16%,粗蛋白含量为40.1%,粗脂肪含量为22.8%,属高油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耐旱、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汾豆9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豆93为耐旱、高产、抗病大豆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8.37公斤/亩,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63%。该品种品质好,蛋白质(干基)含量42.40%,粗脂肪(干基)含量21.74%,高抗大豆黑斑病,春播生育日数125~135天。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南方大豆增产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个南方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R1)和鼓粒期(R5)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和复硝酚钠,试验设置5个处理,3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3次重复,通过2年的数据,研究了叶面喷施氮肥以及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对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品质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南方大豆各品种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可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时,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与单独施用氮肥相比可使油6019、中豆44、中豆41和中豆63的产量增加,对脂肪和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高蛋白品种皖豆28未起到增产的效果,但可使脂肪含量有所增加;经过氮素处理后,油6019的产量与品质呈现正相关性。综上所述,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喷施具有进一步协同提高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潜力,但由于对不同品种作用效果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需要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豆品种品质特性与豆腐凝胶特性的关系,选用15个来自黑龙江、北京等地的食用大豆品种为试材,测定籽粒百粒重、容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且研究相同条件下制作GDL豆腐的凝胶体积和质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品质特性和豆腐凝胶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豆腐凝胶体积与质构参数中的弹性、内聚性和耐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750、0.8410和0.7932),而与硬度和胶粘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556和-0.8196);大豆籽粒品质特性与豆腐凝胶特性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并不能由大豆品种粗蛋白含量、百粒重和容重等简单指标判定豆腐得率与品质.产生这种差异的化学和分子学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跟踪测试国家攻关项目示范区的主栽品种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品质现状。21个示范区两年平均脂肪含量为20.20%±0.74%,蛋白质含量为39.76%±1.27%;种植的40个品种两年平均脂肪含量为20.15%±1.13%,蛋白质含量为39.95%±1.76%。基本对策:发挥优质品种作用,加大推广力度,改善大豆品质,使脂肪含量与进口大豆持平;规模化种植,强化机械化生产,提升标准化技术水平,主攻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重大计划,在优质高效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优质高效大豆生产形成机理及高效农艺技术方面,加强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赣豆9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油春01-49为母本,沔0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60.5 kg·hm-2,较对照中豆40增产3.06%,春播全生育期88 d,粗蛋白含量为44.6%,粗脂肪含量为19.1%,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总含量为63.7%,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做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和辽豆15为材料,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明确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感病品种辽豆1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辽豆15.  相似文献   

11.
鲁坤存  麻浩  田森林  李爱华  何小玲 《作物研究》2006,20(2):143-143,146
南春204是湖南农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育成的无豆腥味大豆新品种(湘春豆10号×Suzuyutaka-123),在湖南省2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598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1%.该品种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4.5%,脂肪含量为19.8%,脂肪氧化酶缺失(无豆腥味),是理想的大豆加工原料.介绍了南春20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豆脂肪酸组分及配比影响大豆油脂的营养价值和贮运加工环节,是决定大豆油脂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着脂肪酸各组分含量高低,生态环境通过影响脂肪酸的积累动态,同样影响着脂肪酸的含量.以品质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生殖期遮阴对大豆籽粒发育过程脂肪酸各组分积累动态的影响.遮阴显著降低了黑农35和垦农18成熟籽粒内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降幅达1.51%),并显著升高了亚油酸的含量(升幅达2.02%);与此相反,遮阴升高了海339大豆成熟籽粒内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升幅达1.01%),并显著降低了亚油酸含量(降幅达2.63%).与对照相比,遮阴升高了海339大豆成熟籽粒内油酸含量(升幅达2.01%),但降低了黑农35成熟籽粒内油酸含量(降幅达1.72%),对垦农18成熟籽粒内油酸含量无影响.遮荫对大豆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动态的影响,因大豆品质和脂肪酸组分的不同而各异.开花后30 d是遮阴影响大豆籽粒内各脂肪酸组分积累的关键期,表明大豆群体过早郁闭将影响到大豆脂肪酸的品质,应根据不同品质大豆脂肪酸积累的生理特性确定合理的群体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9%,南方大豆提高了6.3%.大豆优质品质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选育出一批无豆腥味、无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14.
前言根据测定结果,全省栽培面积在10万亩以上,主栽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加脂肪总含量,与审定标准相比有下降趋势。大豆化学品质与遗传基因,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他们企图为品种选择,品质改良、育种方式提出依据。因此在这方面文献报导很多。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戴瓯和等人对安徽省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做了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陈霞1986年~1988年3年间收集全省7个地区286份样品,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本研究收集90个主栽品种进行了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含量,农药残留与毒性测定。本报告仅就营养品质进行论述。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51种大豆为原料,对大豆理化指标与豆腐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以显著相关的大豆理化指标为输入,豆腐品质指标为输出,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法的原料大豆的豆腐加工特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大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豆腐产量(r=0.743)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豆腐的黏附性(r=0.481)和弹性(r=0.456)呈显著正相关;豆腐硬度与总固形物含量(r=0.466)呈显著相关性,与滴定酸度(r=-0.478)呈显著负相关;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对较准确地预测了不同大豆品种加工成豆腐的加工特性,产量、硬度和弹性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046%、3.05%和8.49%。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抚豆20高产、高油、稳产、适宜性好。2007—20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8.8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66.1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4.4%。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22%、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2.91%。中抗(MR)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7.
以51种大豆为原料,对大豆理化指标与豆腐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以显著相关的大豆理化指标为输入,豆腐品质指标为输出,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法的原料大豆的豆腐加工特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大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豆腐产量(r=0.743)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豆腐的黏附性(r=0.481)和弹性(r=0.456)呈显著正相关;豆腐硬度与总固形物含量(r=0.466)呈显著相关性,与滴定酸度(r=-0.478)呈显著负相关;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对较准确地预测了不同大豆品种加工成豆腐的加工特性,产量、硬度和弹性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046%、3.05%和8.49%。  相似文献   

18.
从黑龙江省引进15个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春小麦下茬复种种植,研究其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产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存在线性回归(Y=97.033x-5494.3,R2=0.7827**).早、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880.30、 2673.74、 2955.01 kg·hm-2.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脂肪含量负相关.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有晚熟的黑农44、益春128、益春05-94、绥农10及中熟的绥农27.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有黑农48、益春05-94、绥农27及垦鉴豆4号.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垦鉴豆28、益春2号、垦农22及益春128.产量高、品质好的晚、中熟大豆品种适宜沈阳地区春小麦下茬复种.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当前辽宁省主栽的两种不同结荚习性的4个大豆品种,对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两种结荚类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群体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限结荚类型品种辽豆15号和铁丰29号适宜种植密度在12万-1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类型品种辽豆21号和铁丰31号适宜种植密度在18万株/hm^2左右。随种植密度增加,品种的株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呈现递增趋势,而有效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性状及籽粒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种植密度对不同结荚类型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百粒重和群体产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奇  谢甫绨  谢志涛 《大豆科学》2007,26(2):154-157
以辽宁20年代、辽宁当代以及与辽宁近纬度的美国俄亥俄州当代育成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4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籽粒品质的差异,以及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试验采用的品种而言,俄亥俄州立大学更注重籽粒脂肪含量的改良,而且遗传获得较大,而辽宁省育成的新品种其脂肪含量也比老品种稍高一些,蛋白质含量则有所下降.就品种来说,老品种Mukden的品质最好,蛋脂总含量高达64.7%,辽宁新品种中辽豆12号最好,俄亥俄新品种中OhioFG1最好.蛋白质含量以Mukden含量最高,达44.85%,脂肪含量以Darby含量最高,为21.39%.与不施肥相比,150 kg/hm2、300 kg/hm2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会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得到提高,脂肪含量有所降低,从不同来源品种组平均值来看,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的处理,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于150 kg/hm2处理,脂肪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