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烈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鸟都可发生,成年禽造成的损失很大。本病在南方各省常年流行,北方各省呈季节性流行。本病是由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急性死亡率高,慢性低。该病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养禽业发展的几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每年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的损失巨大.禽霍乱又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俗称“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类(鸡、火鸡)和水禽类(鸭、鹅)均可发生此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两季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常呈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的防治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危害多种家禽、野禽。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这是一种目前尚无很好防治办法而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禽类疾病。 (一) 流行特点 禽霍乱侵害所有的家禽及野禽。鸡、鸭最易感,鹅的感受性较差。本病的发生有时是由外地传入,有时可自然发生。外购病禽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 (又称禽出败 ) ,在养禽生产中较为常见。该病一旦发生 ,传播快 ,流行广 ,极易造成家禽发病急、死亡率高、损失重。笔者经多年临诊、实地观察发现 ,该病的发生及流行具有一定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发病特点1 .1 发病日龄的不稳定性 据以往资料报道 ,禽霍乱发病在 1 6周龄以上 ,1 6周龄以下幼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笔者在临诊中发现 ,禽霍乱最早发病可在 9日龄 ,迟的在 1年以上 ,且鸡在 2 0~ 5 0日龄、鸭在 2 5日龄以上至产蛋期发病居多。禽群…  相似文献   

5.
费强 《动物保健》2014,(2):58-59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本病对鸡最敏感,它常表现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南方各地常年流行,北方地区则多呈季节性流行。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禽霍乱慢性带菌状态的时期是终生的。成年鸡特别是性成熟鸡对本病更易感。被病鸡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通过消化道传染于健康鸡;由病鸡的咳嗽,口、鼻分泌物排出病菌后,通过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家禽和所有鸟类都可感染,各种年龄的家禽都有易感性。但性成熟的禽对禽霍乱特别敏感,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我县经常发生。1 流行情况和主要症状 据调查,我县1996年5个乡、23个村,326户全年共死亡鸡、鸭、鹅1458羽,其中死于禽霍乱占198%。1997年6个乡,31个村,313户共死亡鸡776羽、鸭401羽、鹅38羽,其中死于禽霍乱的占238%。1998年调查6个乡,32个村,共死亡鸡、鸭、鹅137…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较高,慢性发病时死亡率很低,但对鸡的生长发育和母鸡的产蛋率影响较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多发生于冷热交替期。2013年3月,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蛋鸡感染禽霍乱,现将诊治情况叙述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饲养蛋鸡2 000只,发病时42日龄,鸡舍窗户破损,导致冷风侵入。  相似文献   

8.
<正>禽霍乱是由鸡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又称鸡出血性败血病,简称鸡出败。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创伤感染,多发生于闷热、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见于青年鸡和产蛋鸡,对产蛋性能影响较大。饲养管理不当、阴雨潮湿、通风不良等易引起发病和流行。急性流行时,往往晚上吃食好好的,第2天就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近年来,急性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笔者通过本站动物医院近3年1 042个门诊病例进行筛选,发现鸡慢性禽霍乱的病例约为182例,占17.47%。由于养殖户对此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给养殖经济效益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现就鸡慢性禽霍乱的诊治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又叫禽出败,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呈急性、出血性、败血性病症.禽霍乱对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和鸟类都有易感性.在鸡群中常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成年鸡.我县哈尔套镇张某家饲养散养鸡4500只,6月1日送检死鸡5只.经过剖检确诊为最急性禽霍乱,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较高,慢性发病时死亡率很低,但对鸡的生长发育和母鸡的产蛋率影响较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多发生于冷热交替期。2013年3月,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蛋鸡感染禽霍乱,现将诊治情况叙述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饲养蛋鸡2 000只,发病时42日龄,鸡舍窗户破损,导致冷风侵入。第二天下午,发现有几只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一些养禽场,不断发生禽霍乱,造成鸡、鹅及其他野生水禽发病死亡。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发生于多种禽类的一种传染病。急性以败血症和下痢为特征,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慢性表现肉髯水肿,慢性呼吸道炎症和关节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某县养殖户发生少量的鹅死亡,经我站诊断为禽霍乱。现将诊断和防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综合防治于德浩(新野县畜牧兽医工作站473500)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对不同日龄的家禽都可感染发病,且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鸡发病一般为2月令以上的育成鸡和成鸡,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主要疫病。近些年以来,...  相似文献   

13.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等家禽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最为常见,以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2020年3月,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雁江镇某鸡场发生了一起发病急、腹泻、败血和大批死亡的病例,经现场调查、症状检查和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禽霍乱。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家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具有死亡急、死亡率高,全身呈出血性败血症的特点。1流行特点及规律1.1各种禽类均能感染,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容易感染,成鸡比幼禽更易感。同一禽群中,个体强壮的家禽比体形瘦小的家禽容易发病死亡。舍饲蛋鸡鸡群多发,而舍饲肉鸡(如AA鸡)则不见发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本病是由禽型巴氏杆菌感染家禽及野生鸟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各种家禽都有发生,多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本病目前在河北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正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9 d,其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流行病学本病各种家禽和野禽都易感(但鹅的易感性较差),其可造成产蛋鸡死亡,产蛋鸡较幼龄鸡更易感染禽霍乱。16周龄以下的鸡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自然感染的鸡产蛋量下降,常发生持续性感染。断料、断水或突然改变饲料都易诱发本  相似文献   

17.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FOWICHOIERA),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接触传染性传染病、普发病,各种禽类皆可发生。而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禽业带来了较大损失。由于健康鸡多带此菌,因气候、环境变化、管理不妥即可发病,在有病鸭介入时也可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常呈现急性败血症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也见慢性经过。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环境广泛存在的细菌,地面平养的鸡群多发,笼养的鸡较少发生,但笼养蛋鸡及高日龄育成鸡发病时,在鸡群中往往呈局部散发性,某几个笼子有发病或死亡,而其它笼位的鸡则不表现发病,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低日龄的鸡有耐受性,不易感,对一般消毒剂都较敏感。近年本…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养禽业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现将1例肉鸡禽霍乱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2011年8月25日,寨乐乡茶树梁子张某求诊。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禽霍乱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禽霍乱病在养鸡生产中都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给养鸡业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2007年6月上旬,某养殖户饲养蛋鸡雏3000只,育雏到22日龄时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炎与禽霍乱混合感染,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