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与产品     
我国抗虫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小麦主产区。蚜虫在取食时分泌一种粘液,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其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产品     
<正>南农大发现水稻"吸磷"关键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磷素被植物吸收和"运输"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各样的磷素的"挑夫"——磷酸盐转运蛋白。但不同的"挑夫"是怎样工作的,目前植物营养学界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产品     
正中国科学院揭示MHPP通过生长素信号途径调控植物根系可塑性发育的新功能MHPP(对羟基苯丙酸)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较强硝化抑制作用的植物根系分泌物,具有较大的农业生产应用潜力。除了作为生物硝化抑制剂,MHPP还可以调节植物根系的发育。外施MHPP可抑制主根的伸长,并显著诱导侧根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产品     
正氟唑磺隆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使用配比研究获进展除草剂的合理混用具有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降低除草剂使用剂量以及延缓杂草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除草剂混剂在我国除草剂的生产和应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除草剂的合理混用是目前国内外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和热点。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测定了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产品     
<正>大豆耐逆性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和陈受宜研究组在前期的研究中鉴定到一系列大豆miRNA。该研究发现在这些miRNA中,miR 172a的表达受盐胁迫诱导。利用大豆毛状根转化体系,对miR172a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毛状根中过表达后显著增强大豆的耐盐性。一系列实验发现miR172a通过切割降解靶基因SSAC1,解除其蛋白对硫胺素(维生素B)前体合成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产品     
<正>中国科学院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层次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表面受体激活的免疫反应和胞内免疫受体激活的免疫反应。最近研究表明植物囊泡运输,如内吞和胞吐在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研究发现植物表面免疫受体的激活需要内吞作用,然而,植物如何调控内吞和胞吐过程并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定中课题组利用拟南芥与白粉菌互作的研究体系,通过生理、生化及遗传学的手段,解析了胞吐复合体成员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产品     
我国研制出“植物癌症”抑制剂6月18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又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问世。由该校植保学院吴云锋教授主持完成的“多羟基双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剂的筛选与研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化合物抗植物病毒功能为我国首次研究与发现,对提升我国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阻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国每年因农作物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就达数百亿元。据介绍,多羟基双萘醛具有治疗…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产品     
山东省新型海洋生物源农药研究取得进展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研究员承担完成的“新型海洋生物源农药JM T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近期在山东省通过了专家鉴定。该课题实现了以下创新成果:一是首次建立了海蜇毒素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并研究了海蜇毒素的生物活性。杀虫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产品     
<正>绿色化学农药创制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担的绿色化学农药的创制研究项目,近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的中期评估。专家建议课题组下一步加快新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活性确认,对高活性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尽快通过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产品     
<正>我国创制两种超高效除草剂记者从南开大学了解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创制超高效除草剂单嘧磺酯的产业化开发项目日前通过科技部等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创制的单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产品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小麦D基因组草图绘制研究中取得突破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宣布,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小麦D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小麦D基因组计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发起,完成了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结束了小麦没有组装基因组序列的历史。这是中国主导完成的世界第一张小麦D基因组草图,也是植物基因组领域研究的又一突破性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的小麦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产品     
河南农大筛选出小麦纹枯病生防菌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小麦产区常年大面积发生。目前对于该病主要使用一些化学杀菌剂和井冈霉素进行防治。河南农业大学的科技人员近期从小麦根际和土壤中分离到161个放线菌株,经测定,发现有7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产品     
<正>浙江省三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受浙江省科技厅委托,湖州市科技局于2007年10月22日组织召开了由浙江省长兴第一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50%(M/V)莠灭净悬浮剂》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由浙江省长兴县中山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特丁净原药及中间体》、《90%莠去净水分散粒剂(WDG)》两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产品     
<正>转基因棉花重大专项课题任务率先分解落实"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任务分解落实会议"日前在河南安阳召开,参与重大专项的课题负责人以及高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相关企业经过认真研讨,对重大专项7大攻关课题涉及的具体任务进行了逐一分解落实。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产品     
正陈功友教授合作揭示稻黄单胞菌iTALE克服水稻抗病性新机制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合作,在稻黄单胞菌iTALE克服水稻抗病性的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Interfering TAL effectors of Xanthomonas oryzae neutralize R-gene-mediated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稻黄单胞菌干扰性TAL效应蛋白克服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病性)为题,于2016年11月4日在Na-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产品     
<正>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揭示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机制上取得新进展。植物中天然存在着复杂的防御体系,当植物受到害虫咬噬后释放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吸引害虫天敌来启动间接防御系统。玉米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作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产品     
<正>南京农业大学发现菌株特异性基因的自然存在是稻瘟病菌群体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真菌病害课题组在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制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毁灭性真菌病害,每年给我国造成30亿公斤的粮食损失,每年给全球造成的粮食损失可养活6千万人口。生产上人们广泛地选育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但是该病菌容易产生致病性变异,所产生的新群体能快速导致新选育的抗病品种丧失利用价值,造成严重的农业损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产品     
<正>中科院版纳植物园探讨2,4-D作为除草剂的分子机理生长素作为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植物激素,其调控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广为人知。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即可以作为除草剂使用。20世纪40年代2,4-D的出现,大大促进了除草剂工业的迅速发展。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施用的落叶剂"橙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2,4-D类除草剂。在前期的工作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分离克隆了水稻两个基因,在水稻中过表达这两个基因后导致转基因植物对除草剂2,4-D的抗性大大增强。在此工作基础上,该所研究人员综述了2,4-D选择性去除双子叶植物而不伤害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产品     
正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大丽轮枝菌侵染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通过侵染植物的根进入维管束定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在我国棉花黄萎病素有棉花癌症之称,严重制约我国棉花生产,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丽轮枝菌从根部侵染,是否像叶际病原真菌(如稻瘟菌)一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