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林地改革的实施,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我国各地的林场都开始进行相关的林地流转,但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林地流转中,制度失衡的问题屡见不鲜,例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当地政府干预过度等。针对这类情况,本文就林地流转中的制度失衡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对我国林地流转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澜沧县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县集体林地林木流转中存在着合同内容不完善,流转程序不合法,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形式不科学,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藉此,提出了规范集体林地林木流转行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完善林业科技服务和经营体系,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林地林木流转资金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林地流转的主要依据,分析了林地流转工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方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使林地流转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合理,提出7方面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湖北省林地流转现状,2002年3~6月,湖北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林地使用权流转(以下简称林地流转)专题调研。通过调查,得到三点基本结论:一是湖北省林地流转发展势头强劲,效果显著,潜力巨大;二是林地流转亟待相应的政策支撑和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三是林地流转给各级林业部门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资源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滨州市林地使用权流转情况进行地深入调查,从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与做法、林地界定、林地使用权流转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与分析。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价值评估、流转监督管理、再次流转管理、转让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磐安县林地流转现状,探讨了在林地流转中存在流转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提出了磐安县林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地流转的目的是为了使“资产变现”,盘活林业资源,但流转程序不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裕安区林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及成效,并对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林地流转体制、加强林地流转平台建设、完善林地流转合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监管措施等对策,以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被列入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以来,北碚区林业局针对林权流转中林农信息不对称,转让价格偏低,利益受损,林权抵押贷款评估价值成本高和认可难的问题,立足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围绕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目标,规范林权流转方案、合同、程序,做到林农、业主"两不亏欠",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发展,探索出林地流转多因子基准定价模型,定期发布林地指导价格,为社会各界提供林权价值参考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新《森林法》规范,以及森林资源保护的实践,论述了依法规范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意义、对象及规范、流转的标的和方式。指出,森林法在我国法制史上首次规范了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是森林资源使用权流转的法律依据,必将有力促进林业改革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介绍西双版纳州林地流转的面积、类型、形式及取得的成效等情况。分析认为,由于林地流转的程序、合同等不规范,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林农或受让方的利益受到了较大损失,留下了纠纷隐患。藉此提出加强宣传引导,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规范及加大林地流转方式创新,强化林地流转的监督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实行林地分级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积极补充林地、引导节约用地、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汉明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1):30-32,61
广东省违法违规使用林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毁林采矿、重点工程项目未批先占、毁林开垦、毁林建坟等方面.文中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指出特点:突发性、复杂性、尖锐性、艰巨性、长期性.提出应对措施:提前介入重点工程项目使用林地,积极配合做好补充耕地工作,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加强基层林地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大对违法违规使用林地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芷江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规划林地,做好长远征占用林地和补充林地规划,并对林地实行分区、分级加以管护,严格林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14.
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揭示林地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动态模拟、预测林地利用变化的前提工作。逻辑回归模型是研究林地变化驱动力的常见方法,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文中对逻辑回归模型在国内外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通过文献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方法逻辑回归模型具有适用于因变量是分类变量的案例、重视空间机制等优势; 提出未来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需要考虑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选用恰当的研究单元、尺度以及变量。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during the period 1976–2000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s in a watershed in Nepal. Land change patterns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examined using information on land use derived from satellite images from 1976, 1990 and 2000. During the 24-year period from 1976 to 2000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creased by 35% at a cost of loss of forestland. Agricultural expansion was most conspicuous at higher elevations (1150–2000-m). About 36%, 18% and 6% of forestland was converted in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from higher, middle and lower elevations respectively in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0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ving standard parameters, including farm family income and, food availability obtained from family surveys,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as the elevation increases whereas percentage of food bought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is way it was found that, lost forest areas were smaller when located around high-income areas with good quality agricultural land and near an administrative centre as compared to areas located around low-income areas with low quality agricultural land and far from an administrative centre. Additionally, a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link the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with the conversion of forestland in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breaking the study area into smaller zones. The spatial trajectories of these zones are then contrasted,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governing access to land resources. The study finds that while overall land change patterns in the region are largely explained by eleva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people living adjacent to the forestland, more specifically, in sub-regional areas, trajectories reflect the signatures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access to land. As sustainability of the watershed is dependent on forests, continued deple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will result in poor economic returns from agriculture for local people together with loss of ecosystem services.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中林地供需矛盾突出、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经营管理粗放、自然灾害频繁导致的森林资源受损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林地、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比国内外不同产权安排下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由于林地产权制度和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的不同,对私有林地交易和集体林地流转的研究存在差异性.工业林地交易行为的研究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家庭林地的出售受财产税等林地持有成本的影响较大,林地购入以休闲、娱乐等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我国集体林区小农户行为...  相似文献   

18.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91、2000和2007年三期TM影像,对鄂托克旗1991-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1991-2000年耕地向草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工矿用地的转化;草地、水域向未利用地的转化;2000-2007年未利用地向草地、水域和耕地的转化;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城乡、工矿居民点用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反映鄂托克旗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的事实,又有毁草开垦荒地的现实。随着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说明当地环境的改善已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9.
林地使用权属的关键在于权属的拥有能够通过这一权利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一个能够充分照顾到各方面利益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分配机制对于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比林地使用权属的个体化、私有化更有用。传统知识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在现代森林资源管理利用中引入传统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20.
建湖县森林资源具有林地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林业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成林业生态体系等特点。分析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阐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目标、任务以及实行林地分级保护,控制用途改变,补充林地等原则。据此,将全县林地划分为东北部防用结合林区、中部城郊生态防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林区,并提出完善林地规划体系,强化林地保护力度,提高林地管理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