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唐瑞忠 《四川蚕业》2005,33(3):36-38
蚕桑生产作为我县支柱产业,受到各级领导广泛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涌现出大批典型共育户和养蚕大户.而小蚕共育是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一种先进养蚕技术.过去的2004年全县参与共育小蚕的户有1048户,共育小蚕70632张,产茧53860担(1担=50kg,下同),平均单产38kg.总体上来看成绩是好的,但还存在着很多差距,与邻近的宁南县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就本县而言,单产最高的49.8kg,最低的21.1kg,相差近30kg.  相似文献   

3.
小蚕共育应对连续性强降雨天气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小蚕共育户不断增多,在6、7月份由于连续性强降雨,使很多共育户养蚕失败,造成蚕农很大损失,针对连续性强降雨对小蚕生长环境的影响,作者通过多年的小蚕共育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有效地预防蚕病的大面积发生,提高共育户共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广西春季养蚕期间经常受到较强冷空气影响,产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很多共育户养蚕质量差,造成很大损失。针对连续阴雨天对小蚕生长环境的影响,笔者通过多年的小蚕共育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预防蚕病的大面积发生,提高共育户共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正> 小蚕共育是经济省力养蚕、集约化养蚕、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总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县利用典型引路、逐步推行,把小蚕共育工作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逐年扩大。蚕桑生产分户经营后,原有的小蚕共育点基本解体,1988年全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下降到只有30—40%,而1990年后小蚕共育的面基本稳定在95%左右。目前全县已有巩固的小蚕共育点4387处,平均每三个农业合作社就有2处共育室,由于共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任丽华 《四川蚕业》2003,31(3):25-26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充分说明了小茧共育的重要性。目前丝绸行业形势不太好、蚕茧价格低、收益低 ,很多蚕农不愿参加小蚕共育 ,先进技术的贯彻困难 ,加之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 ,养蚕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省劳力、省成本、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的对比调查结果(见表 1 )进行分析。表 1 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成本对比镇别村别组别姓名饲养品种饲养张数共育或分户饲养饲养成本 (单位元 )消毒及添食药物 桑叶 人工 升温材料 其它 成本…  相似文献   

7.
我市的蚕茧商品生产,过去多是生产队蚕桑专业组承包经营,现在已承包到户,千家万户种桑养蚕.这样一来,出现了养蚕分散,蚕户设备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蚕病难防治,尤其新养蚕户,普遍存在不重视消毒防病,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减产,挫伤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为了蚕作稳产高产,推广小蚕共育已势在必行.我市推广小蚕共育,曾经试行了几种组织形式:1981年在蚕桑生产新区西牛脚公社的红湾、联民、红路三个大队推广小蚕共育试点,效果不错,平均单张产茧19.7公斤.这种共育室是国家出钱办.小蚕集中管理,大蚕分到各专业组饲养,共育室的人员由各  相似文献   

8.
小蚕共育模式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蚕技术,是小蚕共育户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将娇气难养存活率低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养,目的在于提高养蚕成功概率,解决农村养蚕难的问题,但是伴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因此文章围绕小蚕共育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意见.  相似文献   

9.
以管理集约化、技术标准化、蚕作安全、成本低下为特点的企业化育小蚕(小蚕店)在我市推广应用已有多年,这项符合养蚕发展方向的小蚕饲育、经营形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提高了小蚕共育率,确保了蚕茧的稳产高产和质量的提高。我市是我省重点产茧县之一,现有桑田面积4200多hm2,全年养蚕15万张左右,种桑养蚕户近6万户,由于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和不少小蚕共育专业户改行等原因,原有的小蚕共育体系被打乱,共育率大幅度下降,不少承包户自收自育,造成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江苏省随着蚕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即由过去的集体共育转变为各种规模的专业小蚕共育(饲养小蚕到四龄饷食后发售小蚕)及专业户、重点户兼行小蚕共育等形式,为农村分户养蚕解决了小蚕饲养的困难,并对蚕作安全起到明显的保证作用。为了适应小蚕共育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就小蚕饲育技术标准化问题,进  相似文献   

11.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1):29-30
<正>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联户或集体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  相似文献   

12.
小蚕共育是强化服务 ,主攻单产 ,合理配制各种蚕业资源的有效措施 ,尤其在桑园分散、技术力量不足、养蚕水平较低的蚕区 ,实行小蚕共育是确保养蚕成功的重要手段。宁都在 1998年开始进行试点 ,但因服务不到位 ,操作不规范 ,管理机制有效性不强 ,多年来未见实效。 2 0 0 2年 4月 ,县又派出一批有一定养蚕经验的蚕农到崇义跟班学习 ,回县后组织小蚕共育已初见成效。小蚕共育成功的关键是责任明确 ,技术操作规范 ,为此我们实行合同管理。一是共育户与大蚕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 ,共育小蚕必须整齐健壮无病 ,张种保证 2万头 ,大蚕发病户数达到 2 …  相似文献   

13.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14.
高邮市卸甲镇是蚕桑生产的老镇,栽桑养桑有悠久的历史,农民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多年来小蚕共育一直是以村或组集中建共育室,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春季张单产在37.5kg左右,秋季不足35kg。蚕桑站在本镇一平村西塘组进行联户共育试点,该组共有桑园86亩,全组28个户人家,由懂技术责任心强的村民牵头,利用自家保温性能较好房屋,自建地火龙,每3~6户组成联户共育小蚕小组,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给蚕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又造成了养蚕过于分散的矛盾,为了解决千家万户分散养蚕,小蚕饲养管理不便的问题,出现了众多的小蚕共育形式。从组织形式上分有:集体共育、专户共育、联户共育等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究竟哪种共育形式生命力强,有发展前途。便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组织和普及细蚕共育。根据省地蚕桑会议精神,龙川县的蚕桑生产从头批蚕开始抓紧科学养蚕普及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组织细蚕共育,集中技术力量到蚕茧产区的丁云公社,因陋就简,利用老仓库作共育房,选用蚕桑辅导员和高产户养蚕员当共育员,共育户分担工具和供给优质桑叶,并从茧款收入中留用10%作共育室的消毒、加温等费用,县社派专职干部加强技术辅导工作,养蚕至四龄分蚕给各  相似文献   

18.
现在,小蚕共育已基本替代了分户饲养稚蚕。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均收到良好效果。故这一环节已成为养蚕的重要一关。一般称1—3龄蚕为小蚕,4—5龄蚕为大蚕。然而有的资料认为小蚕应是1—4龄蚕,5龄才为大蚕。不管争论如何,共育本身是根据小蚕生理特点而创,所以哪种对共育有利,就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洪庆公社西候大队是灞桥区蚕桑生产的先进单位.去冬今春共栽植桑同60亩由于精心管理,桑树长势良好,令年秋季开始养蚕.8月份集体饲养早秋蚕14张,产茧539.3斤,平均张产39.2斤.节二季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户的办法,9月初将18张育的小蚕分  相似文献   

20.
胡雯侠 《四川蚕业》2010,38(1):54-55
<正>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蚕农进行联户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