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22-125
我国于2013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对于解决现行农业保险实践中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今后农业保险事业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农业保险合同和保险业务经营规则以及风险防范等具体制度上有诸多创新之处,但在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巨灾风险分散、财政支持及企业具体运营等规定上仍存在不足,将来可通过建立多元化涉农经营主体,明确农业保险政策性属性,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分散体系等措施加以完善,以保障《农业保险条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43-2944
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够、经营具有局域性、保险金额较低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加强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安全、稳定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保险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下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局面,并出现了专业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综合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困境及农业保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优势,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业保险自2007年试点以来,在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农民灾后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农业保险覆盖率较低、农业保险品种单一等不合理因素,同时在农险的经营中存在投保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突出、巨灾风险难以应对、保险赔付封顶、保险金额过低、保障程度不到位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通过综合分析广东省农业保险的现状与问题,借鉴全国各地经营农险的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建立政府主导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相互保险等多种保险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法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21-7222
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建立政府主导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相互保险等多种保险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法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了传统小农户生产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改造,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分析贵州省农业保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总结贵州省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农调扶贫险”案例说明农业保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效。最后从国家扶持层面、保险公司产品创新及完善基层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农业保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保险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农业风险本身的可保性差;农业保险经营技术落后;农民收入低,政府投入少;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的缺位等。我国农业保险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改进农业保险经营技术;建立有效的再保险机制;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实行以支持农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使农业保险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区域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层面所揭示的农业风险因素系统性、客观性、伴生性、同步性、关联性及动态性等特征决定了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特征,即农业生产的结构性需求、农业生产的区域性需求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需求。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特征是实施农业保险区域性供给的首要条件。基于差异性需求特征的农业保险区域性供给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于差异性需求业务的开展,便于政府实施差异性需求政策支持。探讨农业保险区域性供给建议,应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区域性供给政策的实施须依托政府的农业支持制度,农业保险的区域性供给业务的开展须借助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农业保险的区域性供给组织体系的构建须结合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逐步开始萌芽和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08年的110.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9.06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业保险经营的亏多赚少,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农民收入较低,支付农保费的能力不足、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专业从业人员较少、经营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进程中,农业保险的作用不容忽视.该研究在分析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保险供给、需求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户收入和农业保险政策是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力度、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提升保险人的经营水平、完善相应配套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2,(12):7
《农业保险条例》已经2012年10月24日通过,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行政权力、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方式强迫、限制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加农业保险。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保的农业保险标的属于财政给予保险费补贴范围的,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给予保险费补贴。国家鼓励地方人民政府采取由地方财政给予保险费补贴等措施,支持发展农业保险。保险机构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禁止以任何方式骗取农业保险的保险费补贴。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以来,农业保险取得重大发展,成为分散农业风险、强化农户收入保障的重要手段。但农业保险除了直接的收入保障作用外是否还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使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分析农业保险对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三类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收入和购买农业保险比例方面均明显高于普通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粮食作物收入和经济作物收入均明显高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农业保险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和粮食作物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作物收入难以起到保障作用。进一步使用OLS模型验证农业保险对家庭经营收入的促进作用,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风险承担和经营创新是农业保险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和粮食作物收入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政府应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研发适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险种、将农业保险支持与其他支农惠农政策相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广东农业保险近年来保费收入和理赔支出呈急剧下降的现状,并通过对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正外部性特征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了政府介入农业保险经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为抓好农业生产,永年区农牧局采取多项措施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好服务,重点做到以下几点:1为新型经营主体上农业保险区农牧局联合保险公司革新传统的参保方式,50亩以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再通过村、乡缴纳保费,而是在农牧局农业科直接参保,理赔需要通过农户,灾后直接赔付到新型经营主体账户。目前需要缴纳的小麦保险分两部分,政策性小麦种植保险保费为每亩20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担  相似文献   

16.
“互助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一定发展活力和比较优势,初步解决了商业保险公司直接经营农业保险过程中遇到的展业难、成本高、理赔难、亏损大等要害性问题。”农业保险专家郭永利在北京郊区一个互助保险发展座谈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7.
江芸 《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0):166-172
【目的】为推动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分析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方法】利用 2007—2019 年广东省农业保险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的具体情况 ,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农业保险险种、财政补贴机制、发展水平、市场经营环境、农户风险意识和获得感等方面,分析广东省农业保险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仍偏少,农业保险补贴机制不完善,保险密度和深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存在明显垄断现象,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较低和获得感不强。【结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从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完善承保机构遴选机制、优化提升保险服务入手,推动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国良 《新农业》2014,(12):37-37
<正>何为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属于保险领域的一种类别,针对的产业为农业生产领域,投保对象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农业保险的主体农业保险是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该活动涉及的主体为两方,一方为农户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另外一方为保险机构,具体是指保险公司以及依法设立的农业互助保险等组织。从法律层间讲,双方的法律地位完全是平等的,任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眸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所经历的六个阶段及在探索改革中创建的四种农业保险模式,阐述了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五种供选农业保险模式。继而,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水平低、经营主体缺位和政府支持力度小等四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多元化农业保险组织、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加大宣传、提高意识、建立经营风险分散体系、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等七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本文通过对美国与日本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概况的介绍以及对他们的优点与缺点的比较,分析美国与日本两国的模式特色与它们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联系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目前主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借鉴美国与日本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