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东稻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东稻3号"(品系代号"东稻04-478"),于1994年以"通育211"为母本、"农大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143~145 d,属晚熟品种。2006—2007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293.1 kg/hm2,与对照品种"关东107"产量持平;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168.4 kg/hm2,比对照"关东107"增产2.4%。抗稻瘟病性明显优于对照"关东107"。稻米品质优良,经品质分析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于2008年年初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东稻3号"适宜吉林省的吉林、辽源、通化、松原、四平等晚熟平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九稻59号是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晚熟水稻新品种.主要优点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吉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669.3 kg/hm2,比对照关东107平均增产9.9%,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九稻6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九稻63号为优质、高产、抗病晚熟水稻新品种,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水稻晚熟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29.8 kg,比对照关东107平均增产6.1%,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是以"吉农大3号"为母本、外引系"8922"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65.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92.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3%。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于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松原、辽源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西旺3008"是以自选系"MZ30"为母本、自选系"MZ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 328.9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309.7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9.2%。该品种于2012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地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吉农1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农19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公交90208-114"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8.2 kg/hm2,比对照"吉林30"平均增产11.1%;2005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51.2 kg/hm2,比对照"吉林30"平均增产18.1%.该品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于在吉林省四平、辽源地区及长春南部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农粘2号"是以"恢粘一"为母本、"藤系150"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2010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093.2 kg/hm2,比对照"通粘一"增产6.6%;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597.7 kg/hm2,比对照"通粘一"增产7.8%。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吉林省的吉林、长春、松原、四平、通化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402"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吉农大402"玉米新品种是通过丹988×YF1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10 167.2 kg/hm2和10309.8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4.5%和9.5%.该品种200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吉林省中晚熟、晚熟区域种植,特别适宜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58”是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8-2010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3年平均产量8 783.8 kg/hm2,比对照“通35”增产5.7%;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466.6 kg/hm2,比对照“通35”增产4.2%.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稻米品质达到二等食用粳稻优质米品种要求,于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的吉林、长春、松原、四平、通化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吉单5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晚熟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531.7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0%;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晚熟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746.7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玉米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通禾838以丰选2号为母本,Y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130.9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84.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6%。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结果,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野生稻高代回交群体分析水稻农艺性状QT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_2F_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通系930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系930是以水稻通35为母本,以通88-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性。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893.3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12.9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0%。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紫宝香糯1号为母本,与海选1号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含天然维生素A的中籼两系黑米恢复系紫恢07。紫恢07糙米中维生素A含量达20.8 IU/100 g。介绍了该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两优紫宝2407和两优紫宝2507的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产量等。  相似文献   

15.
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本试验中引物的多态性和特异性结果,有多种途径可鉴别这4个两系杂交组合。可通过RM13(或RM206、RM286等)、RM224(或RM337)、RM234(或RM252、RM505和RM565)和RM25(或RM217、RM248和RM585)等4对引物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和两优122分别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遗传改良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强耐冷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入良,取得了良好效果,育成的4913-1粳稻品种(品系)其耐冷水平,在苗期(二叶一心)冰箱0℃处理48h,完好无损,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再生3年,通过生产示范,产量,品质和抗性都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并且育成了粳型三系不育系和两用系不育系,可以在南昌越冬,可望实现杂种优势固定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野生稻种质在高蛋白育种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5份栽培稻为母本,16份含有高蛋白质的普通野生稻为父本,通过杂交,将野生稻高蛋白基因导入栽培稻中,把获得的9个高蛋白组合进行花药一次培养,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3.70%,平均绿苗分化率6.69%,并获得一批性状与栽培稻接近但蛋白质含量高于母本的高蛋白花粉植株,为水稻高蛋白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掘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1年开展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采用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同时采用四选一突破结合技术--海涂种植筛选、细胞学检测筛选、回交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结合技术,寻找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结果]2009~2010年实际远缘杂交成功率为1.39%。7C14、中香1号2种水稻母本与互花米草(H)父本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发现RH-1-10K205-7C14×H、RH-2-8K157-7C14×H、RH-13-9H5-中香1号×H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水稻7K339母本与互花米草父本远缘杂交材料经RAPD分子鉴定,杂交种RH-5-10K215、RH-6-8K48、RH-12-9H9、RH-14-9H8、RH-16-9H28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其余杂交种与互花米草亲本和水稻亲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育出耐盐优质饲料稻新品种,不但解决了沿海开发、盐碱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耐盐作物品种问题,而且解决了草食动物精粗饲料问题,同时对于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方法】利用高抗褐飞虱的抗源材料HS204作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作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苗期群体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抗褐飞虱材料HS204的抗性基因为显性。经聚合回交选育,抗褐飞虱显性基因被成功转育到轮回亲本中,从11个回交组合后代中选择获得4份配合力高、高抗褐飞虱纯合恢复系,其中M204-8-2-3-6-5、M204-8-8-14-9-9均来源于M204-8株系,其新配的7个组合抗性都在3级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结论】采用聚合回交法,通过抗性筛选,用抗性纯合的株系与轮回亲本回交,可加快选育目标性状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