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试验得出,泛麦8号在适播期为10月5~19日、密度在5万~33万/亩范围内产量差别不大.若10月26日以后播种,应酌情适当加大密度到26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泛麦5号播期播量裂区试验,对其群体结构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泛麦5号在10月16日至23日播种,基本苗在75~150万/hm2之间都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泛麦8号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泛麦8号小麦的最佳播期,进行了泛麦8号的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10-30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播量(112.5×104~450×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以225×104苗/hm2处理产量最高,为7 074kg/hm2,播量112.5×104~337.5×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泛麦8号在河南中部的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播量在112.5×104~337.5×104苗/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泛麦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泛麦5号栽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泛麦5号在10月5~19日播种为最佳,密度在基本苗75万~285万/hm2,但在晚播情况下,加大播量到基本苗495万/hm2也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俞玮 《乡村科技》2022,(13):80-82
采用裂区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国鉴品种安薏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为安薏1号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安顺市,安薏1号的产量随着播期的延后而逐渐降低;4月上旬播种、667 m2种植密度控制在1.2万株是实现安薏1号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与播期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阜麦8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最适宜的播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阜麦8号的施肥与播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产量,增加密度也能增加产量,但二者增加到一定范围时,二者的互作较显著。研究探明阜麦8号最佳产量的施氮量为205.5kg/hm2,种植密度为375×104苗/hm2。  相似文献   

7.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向群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17-5117,5119
[目的]为了研究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根据其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进行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播种期10月14日前后、基本苗密度240万/hm2、氮肥运筹5∶1∶2∶2及5∶1∶4时,淮麦21号的产量和品质都较好。[结论]该研究为淮麦21号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播期、密度对皖麦52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半冬性新品种皖麦52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的研究,对该品种产量与产量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年度条件下,不同播期对产量及产量因素有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淮北地区播期可掌握在10月12日-24日.密度控制在15.0万~22.5万/667m^2。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泛麦5号播期播量的研究表明:10月2日至11月6日,随播期推迟,苗高、叶龄、分蘖、次生根、单株鲜重都明显减少,有效穗略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产量三要素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产量差异不明显。在150~450万/hm2播量范围内,随播量增加,苗高、叶龄变化不大,分蘖、次生根和单株鲜重变化比较明显,有效穗明显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减少,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播量为75~225万/hm2基本苗。不同播期的最佳播量为:10月上旬75万/hm2,10月中旬150~225万/hm2,10月下旬150~300万/hm2,11月上旬375~45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比较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晋麦106号生育期变化、茎蘖动态、产量水平和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总结提出了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晋麦106号适宜播期为9月25~30日,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5万株/亩左右。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31-8932,8935
[目的]为发挥菏豆19号大豆品种的高产潜力,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开展菏豆19号播期及种植密度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19、30日和6月10、20、30日;种植密度分别为12.00万、17.25万、22.50万、27.75万、33.00万株/hm2.[结果]不同播期对菏豆19号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高度逐渐降低.不同种植密度对菏豆19号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结荚高度逐渐增加,而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降低.5月19日播种且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时菏豆19号产量最高,随着播期逐渐推后产量逐渐降低.[结论]要想菏豆19号夺高产应遵循“早播宜稀、晚播宜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小麦新品种"长航一号"在渭北地区的最佳播期和种植密度。[方法]通过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研究小麦新品种"长航一号"在渭北旱塬地区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处理下的产量,构建播期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目标产量在6 300~6 750 kg/hm2,最佳播期范围为9月20日至10月1日,最适种植密度为282万~375万/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推广"长航一号"以及使其能在渭北旱塬达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新麦28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豫北地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新品种新麦2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播期及其与播量的互作对新麦2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对新麦28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推迟播期后,新麦28的成穗数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结论]10月12日播种新麦28的最佳播量为150 kg/hm2,晚播(10月19日)的最佳播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设计,以青棉1号为试材,研究了密度、播期、有机肥三因素对棉花产量、产值和部分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籽棉的最高产量为4 678.9 kg/hm2,最高净产值为23 383元/hm2,其栽培方案为:密度为44 999株/hm2,播期为5月2日,有机肥用量为6 003 kg/hm2。各栽培因素对棉花可纺性指数有明显的影响,棉花最高可纺性指数为156,与产量和净产值的指标要求相一致。研究建立了三因素对棉花产量、净产值、断裂比强度、可纺性指数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单独或交互作用对各指标的影响,对指导棉花的优质高产栽培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赣芝3号播期和密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芝麻新品种“赣芝3号”进行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及其互作对“赣芝3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南昌地区种植“赣芝3号”的适宜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其对应的适宜密度为15~18万株/hm2,且可获籽粒产量1275~15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9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前提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新冬29号为材料,于2009-2010年在新疆伊宁市进行播种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1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万/hm2;10月2日至1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600)万/h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泛玉5号的生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7月5-25日晚播条件下,随播期推迟,泛玉5号生育进程相应推迟,株高和穗位无明显差异,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秃尖长度增长,穗粗变化不大,产量降低7.11%-4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