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参考了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威市2002—2015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研究期内,武威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度属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耦合度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两系统协调度属于中度失调类型,但协调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两系统逐渐向良好态势演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选取9个指标,对生态环境选取5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先呈稳步上升趋势,后期有所波动,生态环境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期内,耦合协调类型多在轻度失调衰退类与濒临失调衰退类之间徘徊,仅2017~2018年上升至勉强协调发展类,后又降回濒临失调衰退类,说明目前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基于此,提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云南省红河州2006—2020年的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有关数据,构建红河州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耦合度、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0年,耦合度介于0.833~0.997,处于高水平耦合时期;耦合协调度介于0.530~0.802,协调等级从勉强协调逐步上升到良好协调,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及内容,更是体现新农村"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以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应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然而,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中,过度的破坏环境与生态资源。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论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提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安徽省域层面和市域层面分别对2013-2017年五年期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安徽省域层面来看,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两者处于良性共振阶段以及良好协调类型;从市域层面来看,安徽省内16地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耦合度和协调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分层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平  孟梅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目的]评价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探讨农业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结果]新疆生态环境状况波动下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新疆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关系减弱、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是两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桂林为例,依据耦合协调理论,分析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并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系统指标权重,据此定量计算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参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划分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2001—2012年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分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度的变动区间很小,而耦合协调度则呈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表现出2001—2007年的失调发展向2008—2012年的初步协调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唐大平  严素定  闫伟伟  文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81-12283,12289
为研究黄石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促进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2000~2010年黄石市经济与环境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Excel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建立环境经济关系模型并分析其变化轨迹。结果表明:黄石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三次曲线("N"型)关系,但并不是十分明显,其变化轨迹运用EKC曲线能更好地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黄石市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已达到并超过曲线最高点,污染状况将逐步得到缓解,工业固废的排放量仍处于上升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进行改善。最后对黄石市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永峰  郑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50-153
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依据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张家口、大同、乌兰察布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2003—2016年的耦合协调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与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发展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高,耦合协调度也由中低度协调发展为高度协调,但是,2010年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武汉市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关系。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差距不大;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期内从2008年的0.471 0上升到2019年的0.881 7,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濒临失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初级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良好耦合协调型,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采取适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质量,要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走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陕西省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模型分析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极高,耦合协调度从2009年的0.350 6升至2018年的0.571 2,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但仍处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矛盾仍较突出,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未来一段时间应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变规律和演变机制,为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的演变规律.[结果]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后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C为0.844~0.999,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期,具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D为0.416~0.75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过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建议]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农业用地安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向协调有序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物理学领域中的耦合协调原理,以辽宁省为调查研究区域,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二者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和综合指标体系,对2009—2019年辽宁省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存在良性耦合关系,发展态势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波动式上升,但二者尚未形成平稳协调发展的局面;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表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逐渐由低水平耦合协调向高水平耦合协调过渡,但尚未形成优质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9—2018年安康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安康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从勉强协调逐步发展为目前的良好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业经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并没有因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护投资等的增加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的下降。但安康市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据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214-216
为研究襄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协调关系对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利用1996~2011年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1年,襄阳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却出现稍微的波动。16年间襄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呈现一定的波动特征。具体如下,1996~1999年四年为严重失调,2000~2001年两年为轻度失调,2002~2003年两年为中度协调,2004~2007年三年为良好协调,2008年为中度协调,2009~2011年为良好协调。整体上看,襄阳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经济带,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问题的分析中,选择以此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论述中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首先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推动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而后,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不同问题;最后,综合相关理论以及对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明确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为绿色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