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辽西地区5种优良枣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变化规律来了解枣树的生理特性,为选育而后栽培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日蒸腾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大铃铛枣<大平顶枣<金丝王枣<金丝蜜枣<三星枣;气孔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平顶枣>金丝王枣>三星>金丝蜜枣>大铃铛。5种优良枣树品种抗旱性以大铃铛枣最好。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57-2061
以团枣1号、团枣2号、团枣3号、团枣4号、团枣5号等5个枣树品种为试材,测定并计算了单株产量、1年生枝坐果率、多年生枝坐果率、单果质量、整齐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糖酸比、可食率、裂果率等11个经济性状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DTOPSIS法对5个团枣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建立团枣综合评价模型,为枣品种综合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团枣品种综合性状优劣排序为团枣1号>团枣4号>团枣5号>团枣3号>团枣2号,这与生产实际中各品种的推广应用结果基本一致。用层次分析法结合DTOPSIS法综合评价团枣品种是切实可行的,此综合评价模型可应用于枣树及其他果树的品种选育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分析甘肃省沿黄灌溉农业区枣树生产的基本情况,总结出这些区域枣优良品种特色和发展枣产业的优势潜力。借鉴国内其他地方发展枣产业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出了要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培育适宜当地条件的主栽品种,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新品种,加大低产园高接换种力度、提高枣园经济效益,科学施肥、适量灌水等创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分析甘肃省沿黄灌溉农业区枣树生产的基本情况,总结出这些区域枣优良品种特色和发展枣产业的优势潜力。借鉴国内其他地方发展枣产业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出了要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培育适宜当地条件的主栽品种,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新品种,加大低产园高接换种力度、提高枣园经济效益,科学施肥、适量灌水等创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大平顶枣花期管理配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平顶枣是位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朝阳市的特有早枣树品种,大平顶枣集中分布在朝阳市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市、喀左县等地,尤其以小凌河两岸、大凌河两岸的区域栽植较多,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林业工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筛选后,选育出的集抗逆性、抗病性强、丰产性、稳产性好的优良枣树品种。大平顶枣以其自身的优良品质,深受生产者、经  相似文献   

6.
枣树丰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枣树的产量和枣果品质,该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在枣树的矿质营养及水分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并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品质低劣等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枣树良种选育研究,以及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枣树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根据我国气候、土壤、品种特点及栽培管理情况,南疆光热资源充足,自然降水量很少,不存在枣果浆烂现象。枣在南疆大有发展前途,近年来枣树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和枣总产量大幅度提高,而果农对枣树的管理知识缺乏,因此对枣果的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月光枣是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极早熟、优质、丰产、抗寒等鲜食枣品种。2005年10月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05年12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月光枣是在长期进化中演生出的一个枣树稀有品种,它具有早产、丰产、稳产、果核极小、果皮薄、果肉质地细脆、汁液多、酸甜适口、可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9.
“栽枣树,发枣财”、“早栽枣树快发财”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农民实现富裕的共识,尤其是特色品种的精品枣,市场效益极为可观。鉴于枣树自身生长发育特性,枣树生产大环境及农民的栽培管理水平,全国红枣各产区幼龄枣树落花落果相当严重,商品枣的座果率仅为1%左右,这是制约枣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广大枣农极为关注的热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0.
<正>枣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果品之一,山西是中国红枣主要产地之一,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研究分析山西地区枣树的生长发育及枣树的育苗措施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山西吕梁地区枣树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枣树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育种方式进行分析,对山西吕梁地区枣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1山西枣产业的现状分析山西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大,地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枣业结构调整中,鲜枣生产是发展中的热点。但是,盲目发发展鲜枣及制约鲜枣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问题值得深思。因此,我国名、优、特鲜枣品种如何利用南方天然资源优势和贸易条件,推动鲜枣规模化生产,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南方枣区由于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较北方枣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据《中国枣树学概括》等相关资料介绍,我国南北枣树生长物侯期有很大差异,其主导因子是温度(地温、气温)。除个别枣树品种外,在南方栽培的鲜枣,其根系活动、生长及萌芽、展叶、开花、挂果等物候表现比北方要早,且鲜枣在南方落叶晚,休眠期短。其次,南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适宜宁夏种植的灵武长枣、中宁圆枣、伏脆蜜、早脆王、冬枣等优良鲜食枣树品种(系)和同心圆枣、骏枣、灰枣、哈密大枣、小口枣等优良制干枣树品种。  相似文献   

13.
探析我国鲜枣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入世”在即,经济全球化必将迫使我国农业进行重大调整,枣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必然,全球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显示,鲜食枣的出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商机。发展名、优、特枣业的商品生产,是枣业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枣业是我国独有果业。枣树栽培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历史,品种达700多种,分布很广。目前,枣树栽培在全国有46.7万hm~2,其中秦、晋、豫、冀、鲁五大枣区栽培的枣树占总面积的90%。全国栽培的主导枣树品种为制干和加工品种,鲜食型较  相似文献   

14.
献王枣是从金丝小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枣农欢迎。为大面积发展献王枣,只采取嫁接苗的方式受砧木资源的限制,因此采用扦插育苗技术,能成规模的发展苗木,并降低育苗成本,为枣农发展枣树提供更优质的苗木。  相似文献   

15.
枣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单株选育、实生选种、杂交育种、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在枣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枣树育种的方向,为今后枣树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金昌1号是由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李连昌教授于1989年从壶瓶枣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一个枣树优良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金昌1号是干鲜兼用型枣树品种,农十三师农科所于2006年从山西太谷引进种苗300株,定植在农科所实验站枣园。三年来由笔者负责该品种的观察记载工作,与当地品种哈密大枣相比较,将其在哈密区域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以灵武长枣、中宁圆枣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利用TDZ诱导枣树愈伤组织和芽再生,结合诱变剂秋水仙素诱导枣树多倍体。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DZ处理灵武长枣和中宁圆枣,在浓度为4 mg/L时,愈伤组织等级最高。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灵武长枣和中宁圆枣,在浓度为0.05%时,枣树诱变率最高分别为3.33%、4.33%。田间利用TDZ诱导枣树愈伤组织和芽再生,结合诱变剂秋水仙素诱导枣树多倍体,在枣树培育多倍体育种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国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和测定仪,以8个不同品种枣树为研究对象,对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等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枣树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日均值表现为:赞皇大枣扁核酸圆脆晋枣鸡心灰枣板枣金丝小枣,在2个峰值时间段之间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均值表现为:赞皇大枣扁核酸晋枣圆脆鸡心枣灰枣板枣金丝小枣;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表现为:圆脆扁核酸灰枣金丝小枣鸡心枣板枣赞皇大枣晋枣;各枣树品种的胞间CO2浓度1 d中出现的最小值各有所不同,但最大值均出现在清早。结论:通过对各枣树品种聚类分析得知,板枣、金丝小枣属于低P_n、低T_r、低WUE品种;扁核酸、赞皇大枣、晋枣属于高P_n、高T_r、低WUE枣树品种;而鸡心、圆脆、灰枣则属于低P_n、高WUE、低T_r枣树品种,更适宜在环塔里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枣是我国特产果树之一,营养丰富,是常用的滋补剂.山东省枣庄市即因多枣树而得名.1989年枣庄市人民政府又把枣树定为该市市树.开发万亩枣园.现有长红枣,圆铃枣等20多个品种.我们经过多年的繁殖培育,选育出特早熟和特晚熟两个品种,因成熟期与其它品种错开、所以经济价值很高.经林业部门验收.属国内目前大枣资源中罕见的珍品,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丝蜜枣加工制作工艺技术特点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果营养丰富,富含糖份、多种微生素、蛋白质及其它营养成份,是众多水果中的佼佼者.目前,随着我国果品业的发展,单一的果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枣树也随之成为重要品种发展较快,枣树产量高且成熟期集中,鲜食枣果不能完全解决市场销售鲜果的问题.因此,将鲜枣加工成金丝蜜枣既解决了鲜枣市场过胜,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多种枣食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