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砾石覆盖对土壤水蚀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砾石的存在对水蚀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砾石特别是表土砾石覆盖对土壤水蚀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土砾石对溅蚀分散、细沟间及细沟侵蚀等坡面侵蚀过程有重要影响:1)泥沙溅蚀分散量与砾石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2)砾石覆盖与细沟间侵蚀的关系较为复杂,这取决于表土的结构、砾石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坡度等因素,当砾石嵌入结皮表土时,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当砾石置于表土之上或嵌入具有结构孔隙的表土时,二者呈正相关关系;3)砾石覆盖对细沟间侵蚀产沙的作用效率与砾石粒径呈负相关关系,砾石置于表土之上的表土产沙量总低于砾石嵌入表土的产沙量;4)表土砾石覆盖能抑制细沟的形成,增加细沟糙度,降低细沟径流速率以及径流的侵蚀速率。鉴于砾石对水蚀过程的重要影响,RUSLE、WEPP和EUORSEM等土壤侵蚀模型预报含砾石土壤流失量时对相关参数做了修正。  相似文献   

2.
黄土坡面侵蚀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黄土坡面上的产流产沙过程,黄土坡面形态亦在经历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该文主要研究坡面平面形态及其剖面形态的变化与侵蚀类型及微地貌形态的关系。对于 具有特殊意义的平衡状态下的坡面侵蚀机理之探讨,该文结合前文听阁类过程对面蚀与沟蚀机理分别进行了研究,从而初步提示了黄土坡面侵蚀过程中坡面形态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能量力学原理作指导,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支持,通过对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与机理分析,构建土壤水蚀预报的能量力学模型,并在水蚀区通过典型小区和小流域试验予以完善。此研究对土壤侵蚀预报、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恢复与重建等重大课题均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并能推动地理学的定量化、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阐述国内外坡面土壤水蚀建模发展历程,然后分别论述经验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以及水蚀遥感信息模型的发展历程,最后比较各类模型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流域侵蚀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文系统总结了流域侵蚀的概念和流域侵蚀系统及其过程,认为流域侵蚀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并具体阐述了流域侵蚀力、流域侵蚀系统的空间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流域侵蚀的模型与模拟方法,包括流域整体侵蚀强度模拟、流域侵蚀发展过程模拟与流域侵蚀内部差异模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海藻多糖抗蚀剂(SA-01)在控制坡面水土流失中的效果及作用机理,该研究以南方红壤区典型红壤为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雨强90 mm/h,坡度5°、10°、15°),设置不同施加浓度(0、0.25%、0.50%、0.75%、1.00%),分析SA-01施加浓度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土样斥水性试验、团聚体稳定性试验和电镜扫描分析SA-01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施加SA-01的坡面相比,施加SA-01后坡面产流时间提前,稳定径流量增大。随施加浓度增大,坡面产流量增加比例也增大。施加SA-01后能显著降低坡面土壤侵蚀产沙量,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施加SA-01后,与土壤中的Ca2+等阳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在土壤颗粒表面生成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层有关,保存层的存在使土壤斥水性增大,减少了土壤团聚体的遇水分散性,提高了各级粒径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0.25%的施加浓度即可将团聚体水稳性提升到70%以上,这为中国南方以排水保土为核心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坡面流速与土壤流失强度的关系,提出了以流失强度和坡面流速的对数关系求得冲刷速度的方法及田间冲刷速度的估算方法,进一步提出土壤水蚀模型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8.
夏艳华  张平仓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152-154,172
根据王家桥流域观测资料及人工降雨实验成果,从侵蚀力学机制出发,严格区分了坡面侵蚀与流域侵蚀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立了坡面侵蚀模数和流域侵蚀模数。计算结果表明,流域内坡面侵蚀只占流域侵蚀模数的7.1%~11.7%,流域侵蚀物质主要来源于沟蚀、部分重力侵蚀。因此在王家桥流域如何开展水保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法对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在次降雨过程呈动态变化趋势,尽管在产流过程中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比值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坡面径流的强度。此外,次降雨侵蚀产沙的垂直分布特征与侵蚀过程中产沙的分布特征差异亦很大,建议应加强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土壤水蚀形成过程及其模拟研究的深入,侵蚀预报模型已由经验模型、物理过程模型向分布式模型发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水蚀模型,并对国内土壤水蚀分布式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目前我国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所必须开展的研究工作和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M的黄土坡面流水侵蚀潜能因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坡面径流对地表的侵蚀,本质上是由于流水重力势能累积作用的结果。从坡面流水的能量累积角度,提出了一种反映原始坡面侵蚀动力的流水侵蚀潜能因子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原理;设计了基于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流水侵蚀潜能因子的计算方法,完成了多期模拟小流域的流水侵蚀潜能因子的计算,并基于该因子获取了相应的侵蚀动力点结果;分析了侵蚀动力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初步讨论了地形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运用坡面流水侵蚀潜能因子进行坡面侵蚀强度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基于对我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研究成果的述评和考虑坡面土壤侵蚀特征,提出了我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的基本形式,给出了模型中各参数,如降雨侵蚀力、坡度与坡长、浅沟侵蚀因子的计算公式,并对土壤可蚀性、作物和水保措施等因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针对国家对土壤侵蚀防治对策基础理论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重大问题,选择东北黑土漫岗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紫色土山丘区等4个主要水力侵蚀区,从侵蚀过程、侵蚀模型和侵蚀调控3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尺度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构建了中国多尺度水蚀预报模型;提出了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综合集成了适应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水土流失调控范式。该项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战略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除对中国学者已熟悉的CSLE,RUSLE,WEPP,EROSEM,LISEM,GeoWEPP模型进行述评外,还介绍了近年来新研发的区域侵蚀预报模型(SEMMED)、细沟侵蚀预报模型(RILLGROW)、浅沟侵蚀预报模型(EGFM)以及切沟侵蚀预报模型(GULTEM,DIMGUL,STABGUL),讨论了这些水蚀预报模型在我国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流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坡面—沟道耦合问题及初始和边界条件进行正确的处理。将流域划分为坡面侵蚀与沟道侵蚀,采用时间空间耦合处理方法,实现了小流域坡—沟侵蚀过程中水流与泥沙输送的面—线耦合及沟道间的线—线连接。给出了模拟流域土壤侵蚀过程的控制微分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坡面向沟道汇水输沙的动态模拟处理方法。得到了较为符合实际的流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模型。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测量结果的比较表明,模拟精度达到80%以上,说明了动态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黄土道路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地区土质道路侵蚀强烈,严重影响当地的生产与交通事业。开展黄土道路侵蚀研究,对于黄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道路侵蚀过程,取得了如下结果。(1)道路径流侵蚀发生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皆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2)道路径流侵蚀开始时含沙量很高,但很快下降并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趋于相对稳定;(3)道路侵蚀率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径流侵蚀开始至20min及40min至侵蚀过程结束,侵蚀率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较大,20~40min之间基本稳定;(4)道路侵蚀模数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均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雨强及坡度对道路侵蚀的综合影响可用二元线性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经验统计模型、物理过程模型与分布式模型三个阶段.就这三个阶段,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并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分为三类,一是以GIS为工具,利用GIS提取模型所需因子,然后按照模型要求利用GIS的图形运算和地图代数运算,最后得到计算结果.二是将GIS与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考虑结合方法的问题.三是利用GIS开发新的模型或改善已有模型.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为强烈侵蚀地区,也是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主要来源区。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区域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到21世纪将建成世界级煤田。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的紧迫需要,本区迎来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环境整治的新机遇。根据工矿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探讨了工矿业与农业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农林牧生产走向商品化,走向市场的综合治理模式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