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亚楠  张仲凤 《林产工业》2019,46(6):45-49,55
简述了几种碳系导电填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导电机理;分析了影响碳系导电填料在木塑复合材料中作用效果的几大因素,包括添加量、种类、形态和尺寸、复配、分散性以及制备工艺和成型方法等;提出抗静电木塑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湖北林业科技》2017,(6):35-37
为有效规范发泡木塑复合材料中偶氮二甲酰胺的使用,本文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甲酰胺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萃取溶剂对试验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为萃取溶剂,70℃下萃取30 min,利用选择离子扫描,甲酰胺在0.01~1.0 mg/L线性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响应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8%~116%,相对标准偏差2.4%~6.2%,该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检测发泡木塑复合材料中甲酰胺释放量。  相似文献   

3.
木塑复合材料属于生物质复合材料的范畴,是一种无毒、可循环利用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从20世纪末开始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产业化发展。但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偏低,特别是韧性差,导致应用领域偏窄,是目前制约木塑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众多研究表明,将纤维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中形成多元结构复合材料,可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概述了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按天然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非金属纤维、金属纤维4大类归纳了常用作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综述了采用玻璃纤维、矿物质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天然纤维素纤维等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增强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纤维对木塑复合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或增韧作用。短切纤维在添加量上存在"临界值",在"临界值"之前,添加量与增强效果呈正相关,在"临界值"之后呈负相关。连续玻璃纤维的增强效果尤为明显,其中冲击强度可增加20倍。天然纤维素纤维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虽然较少,但目前在欧洲已被用于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领域。本文还介绍了银纹剪切带机制、刚性粒子增强理论、多缝开裂理论和复合力学理论等用于解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作用机制,这些理论均被用于解释纤维对于木塑复合材料基体的作用效果,其中后2种理论最常用于解释纤维对于复合材料强度提高的作用机制。本文同时指出,目前尚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全面揭示由于纤维加入后结构趋于复杂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总结了纤维的添加对材料力学性能、吸湿性和热性能的影响,发现纤维的添加不仅可以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对于降低吸湿性和提高热稳定性也有积极效果,一些纤维的添加还可以提高基体的结晶度。本文最后提出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产业化发展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研制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专用装备,开发连续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技术和开拓高性能、高附加值木塑复合材料市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改性中的3个重要因素,即木塑比例、阻燃剂种类和阻燃剂的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塑比例对材料的综合性能影响最大,木粉与塑料的比例提高时,材料的耐水性能提高,而材料的阻燃性能降低,静曲强度降低;在不同种类的阻燃剂对材料的阻燃性能改性实验中,复合磷氮类阻燃剂效果最佳;阻燃剂的添加实验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的量增加,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内结合强度加大,而耐水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PVC基木塑复合微发泡材料的概念、应用及性能特点;概括了国内外木粉界面改性、发泡剂及其他助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分别从界面改性方法、发泡剂和发泡助剂的种类及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木塑复合材料在室内家具中的创新设计及应用,将中国传统中式家具造型结构与新型绿色环保木塑复合新材料相结合,并融入云南地方特色象征的"孔雀"元素,从造型、结构、材料、文化四个方面创新性地进行设计研究,设计并制造出造型美观、用材环保、结构坚固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孔雀椅",突破了以往木塑复合材料在室内家具应用中种类单一、造型设计单调的局限性,拓展了木塑复合材料在室内家具设计中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相似文献   

7.
木塑复合工艺因子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2种人工林木材(马尾松与杨木)和3种废弃塑料(聚乙烯、聚丙烯及聚苯乙烯)为原料,采用木材与塑料冷混-热压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树种、木材组元形态、补强剂、塑料种类、板材密度及不同木塑混合比等复合工艺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木材组元形态、塑料种类、木塑复合比例、板材密度与补强剂等复合工艺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塑料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比例也可以达到与添加酚醛补强剂同样或更好的结果;以杨木原料、细长刨花形态、聚丙烯塑料、板材密度为1g*cm-3等为最佳复合工艺因子,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或超过相关普通刨花板,包括室外结构用刨花板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可降解木塑复合缓冲包装衬垫材料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降解木塑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可提高木质剩余物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可以减少通用塑料发泡缓冲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从天然纤维及其性质、增韧改性、界面相容性等方面对国内外可降解木塑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木塑复合发泡缓冲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可降解木塑复合缓冲材料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外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特性,介绍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及国外生产木塑复合材料设备的主要厂家.  相似文献   

10.
黄臻  程秀才  赵颖峰  薛涛 《国际木业》2008,38(10):38-40
本文着重阐述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其作为复合材料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并且结合木塑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提出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改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木材纤维,分别与PE、PS、ABS、SAN等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压复合工艺制成木塑复合板材,通过加入不同的改性剂以及改变改性剂的加入量,研究它们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能使木材纤维与各种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很好地胶接;改性剂不同对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改性剂的加入量为木材纤维用量的5%时,该法制作的木塑复合板材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木塑复合材料在家具制造领域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塑复合材料因其综合性能优越,尤其是因具有防蛀、耐腐、防水、抗潮等性能而被广泛关注,其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在家具制造领域亦应具有很大发展空间。通过对近年来木塑复合材料与家具制造相关性能的研究进展、木塑家具制造技术发展现状、木塑家具设计理念发展状况三方面进行的梳理,可以看出家具用木塑复合材料有关材性研究在近10年中获得了迅速发展,木塑家具制造技术出现了较大进步,设计师对木塑复合材料的认识日益加深且木塑家具设计理念不断完善。从总体上看,木塑复合材料在家具制造领域的应用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呈快速发展态势。木塑复合材料日益契合物联网时代家具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在家具制造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添加偶联剂的方法能够改善其界面相容性,从而提高其性能。通过测定毛白杨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研究木粉含量和偶联剂添加量对木塑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下降,并且在高木粉含量阶段影响显著;高木粉含量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差,添加MAPP能显著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与木纤维的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立芳 《木材工业》2005,19(1):27-29
通过检测以木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制造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研究了木纤维和聚丙烯的复合性能,并分析了木纤维与聚丙烯的质量比、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及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聚丙烯与木纤维的混合比为10∶3、偶联剂加入量约为聚丙烯质量的3%~5%时,木塑复合材料的抗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该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其力学性能,以及国内外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为加快我国木塑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木塑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其霉变情况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论述了木塑复合材料霉变的影响因素,阐述了霉变产生的机理,同时介绍了几种实用的木塑复合材料防霉处理方法以及防霉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种具备环境友好性以及良好性能的复合材料。开发具备电磁功能的木塑复合材料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进一步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在概述常用电磁功能助剂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其电磁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导电型、电磁屏蔽型和抗静电型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电磁功能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及行业现状;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助剂分散性差、导电机理不明确、界面结合受影响、产业化难推广等问题,展望电磁功能型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电磁功能型木塑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3D 打印 (3D printing, 3DP) 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一种节材、节能的新兴增材制造技术, 其原理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 3D 打印技术的分类和常用 3D 打印材料种类,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专用于 3D 打印的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 3D 打印 用木塑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9.
偶联剂对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单因子试验法重点研究了钛酸酯和铝酸酯作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偶联剂对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影响, 通过ESEM和FTIR等现代分析手段,揭示了两种偶联剂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加入钛酸酯或铝酸酯可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随着钛酸酯或铝酸酯用量增大,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加入钛酸酯使木塑复合材料主要力学性能明显增强,加入铝酸酯则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木薯秸秆粉末和可降解的聚碳酸亚丙酯(PPC),采用挤出造粒、热压成型方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分析木薯秸秆粉末的粒径和填充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木薯秸秆的利用率,确定较优的木薯秸秆粉末粒径为80~140目,填充量为50%。依此条件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GB/T24137-2009《木塑装饰板》的要求(≥20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