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啮合原理,确定出与已加工的弧齿锥齿轮副大轮作共轭接触的小轮理论齿面及与大轮齿面计算点相对应的小轮理论齿面计算点的位置。在加工小轮时,并不要求切出这个理论齿面。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小轮理论齿面无法精确加工出来;二是小轮理论齿面与大轮啮合情况不理想,因为它对制造、装配中的误差及变形过于敏感。为此,采用理论齿面的二阶近似齿面来代替,即计算出理论齿面在计算,点的各个方向法曲率,得到局部的接触,对它作一定的修正。最后确定出大轮和小轮的测量尺寸。  相似文献   

2.
在加工大轮的坐标系ΣG中,确定出描述加工小轮切齿过程的坐标系ΣP,根据加工小轮的机床切齿调整参数,确定产形轮的齿面方程。根据啮合原理确定小轮加工齿面,要求展成出来的小轮齿面与理论齿面之间差别趋于零并达到理想的接触特征,同时要求计算出来的加工小轮的刀盘参来与加工大轮的刀盘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3.
建立描述加工大轮时切齿过程的坐标系ΣG,确定切齿运动参数的单位矢量eG,gG,pG,建立描述加工大轮的刀盘的坐标系ΣGC,确定产形面的有关几何特征矢量,并变换到ΣG中,根据刀盘参数建立生产形面方程。由主形面积和大轮齿面的共轭关系,建立大轮齿齿面方程及确定刀具齿面参数,从而确定加工小轮时大轮齿面计算点的位置,并根据啮合原理确定该点曲率。  相似文献   

4.
在加工大轮的坐标系∑G中,确定出描述加工小轮切齿过程的坐标系∑P.根据加工小轮的机床切齿调整参数,确定产形轮的齿面方程.根据啮合原理确定小轮的加工齿面.要求展成出来的小轮齿面与理论齿面之间差别趋于零,并达到理想的接触特征.同时要求计算出来的加工小轮的刀盘参数与加工大轮的刀盘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5.
建立描述加工大轮时切齿过程的坐标系∑_G,确定切齿运动参数的单位矢量e_G、g_G、p_G。建立描述加工大轮的刀盘(产形面)的坐标系∑_(GC),确定产形面的有关几何特征矢量,并变换到∑_G中。根据刀盘参数建立产形面方程。由产形面和大轮齿面的共轭关系,建立大轮齿面方程及确定刀具齿面多数,从而确定加工小轮时大轮齿面计算点的位置,并根据啮合原理确定该点曲率。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美国格里森公司加工弧齿锥齿轮的最新方法-精确双重螺旋法。采用这种方法加工大轮和小轮时齿槽两侧是用一把双在刀盘同时切出的,得到轮齿的收缩方式为双重收缩齿。由于轮齿的双重收缩,使得大轮和小轮的根锥角同标准收缩齿相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美国格里森公司(GleasonWorks)加工弧齿锥齿轮的最新方法──精确双重螺旋法(ExactDuplex).采用这种方法加工大轮和小轮时齿槽两侧是用一把双面刀盘同时切出的,得到轮齿的收缩方式为双重收缩齿,由于轮齿的双重收缩,使得大轮和小轮的根锥角同标准收缩齿相比发生了变化。推导出大轮和小轮在双重收缩方式下根锥角之和的计算公式,按倾斜点齿高比例分配给大轮和小轮,确定出大轮和小轮的几何尺寸.  相似文献   

8.
以某型直升机尾减速器的弧齿锥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非线性有限元接触分析模型,在一个啮合周期内,对该齿轮副进行了连续动态啮合过程的仿真,研究了该型轮齿的动态啮合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疲劳性能.啮合过程仿真得到的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应力的变化规律符合轮齿实际动态啮合规律.疲劳过程仿真得到了疲劳寿命分布云图并判断出轮齿疲劳破坏主要发生在齿根受压侧的倒角区域,进而得到了经渗碳处理前后齿根疲劳破坏节点位置的疲劳寿命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精确双重螺旋法加工弧齿锥齿轮大轮昨,使用双面刀盘,刀倾展成切齿法,加工时,机床和工件的相对运动可以看成是一对弧齿锥齿轮的啮合传动,其中一个齿轮是工件,另一个齿轮称为产形轮,它的轴线是机床的摇台轴线,齿面是刀盘的刃锥面,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确定出产形轮的螺旋角,节锥距等几何尺寸,推导出加工大轮时机床调整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精确双重螺旋法加工弧齿锥齿轮大轮时,使用双面刀盘、刀倾展成切齿法.加工时,机床和工件的相对运动可以看成是一对弧齿锥齿轮的啮合传动,其中一个齿轮是工件,另一个齿轮称为产形轮,它的轴线是机床的摇台轴线,齿面是刀盘的刃锥面.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确定出产形轮的螺旋角,节锥距等几何尺寸,推导出加工大轮时机床调整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摆线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奥利康锥齿轮加工过程中需要反复试切、修正的问题,根据奥利康SKM2机床建立了加工延伸外摆线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的齿面接触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可预测齿面接触质量、降低设计加工成本的新方法。利用研制成的“齿面接触分析”软件对一实例进行计算,计算机输出的图形与切齿实验得到的接触区基本相同。本软件不仅可用于切齿调整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而且可用于齿面接触区移动规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字化共轭曲面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对数字化齿面加工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聚焦于离散表达的数字化齿面与解析表达的刀具面在加工过程中的几何关系与相对运动.求得刀具截形上与数字化齿面每个离散点对应的共轭点及它们相互接触时的对应共轭运动,将所求离散展成运动参数自动排序,插值形成连续共轭运动,实现对数字化齿面的连续加工.二维非标准数字化修形齿面的插削展成加工仿真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提出出了用格里森弧齿锥齿轮代替奥林肯摆线锥齿轮的设计计算新方法,并以粘膜制备后溶解机的奥林肯摆线锥齿轮为实例,详细阐述了格里森制代替奥林肯制的转换设计计算方法及其可行性,对一般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进行斜齿锥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分析,并直观显示齿面接触区,利用圆向量函数和球向量函数的矢量回转和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斜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制软件绘制斜齿锥齿轮副齿面接触的空间图形。对一斜齿锥齿轮副进行齿面接触分析和接触区图形显示,其轮1和轮2为左、右旋斜齿锥齿轮,齿数分别为16和32,法向模数5 mm,法向压力角20°,轴交角90°,法向齿顶高系数为1,法向顶隙系数为0.2,螺旋角10°,齿宽40 mm。结果表明:斜齿锥齿轮副齿面的瞬时接触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传动比恒为2,为两轮齿数的反比。本软件可用于数控机床进行齿轮加工,也可用于齿面接触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引入了生产中便于实现的各种修形参数,总结出确定修形类型的规则,编制了啮合分析软件包,提出求解齿面实际接触区域的方法,并根据相位分析法研究了各种类型传动的齿面结构,分析了蝇杆边齿变尖和根切的影响因素。对标准传动进行了全面的啮合分析,首次对△b修形传动进行了研究,并对Ⅰ型和Ⅱ型修形传动进行了啮合分析。理论计算的齿面接触区域与实验获得的齿面接触印痕相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中产形轮和工件齿轮之间的展成运动,建立了弧齿锥齿轮齿面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的直接插补算法,确定了铣齿刀盘中心运动和工件齿轮旋转运动之间的关系.将该算法应用于自主研制的弧齿锥齿轮数控铣齿机中,实现了对弧齿锥齿轮的切齿加工.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数学模型和插补算法进行了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2次构造曲面和直接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探头中心点所在齿面的等距曲面进行真实齿面啮合分析的方法,指出后一种方法只须1次构造曲面,使用简便且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啮合理论,推导了非渐开线插齿刀的齿形方程,并建立了非渐开线插齿刀齿侧面的理论方程。  相似文献   

19.
圆锯锯木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当齿尖高度误差超过一定值时,部分锯齿将切不到木材,使表面加工质量和锯齿耐用度下降,高转速低进给速度圆锯机的每齿进给量非常小,因而对齿尖高度误差的要求很高,当同一齿的前,后齿面在不同定位基准下加工时,齿距误差将影响齿尖高度,圆锯片的安装偏心对齿尖高度的影响可通过数学分析求解,文章给出了一些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真实齿面数学模型为自由型参数化隐式递推公式,不易于用一般方法进行迭代求解的问题,提出了将求2齿面对应点问题转换成求直线与齿面交点的王角形判断法,并进一步提出运用三角形减半法确定真实齿面精确对应点的迭代初值,得到了一种稳定、可靠、精度高且运算速度较快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