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外源C_4作物DNA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利用小麦自交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_4作物玉米或高粱的DNA导入小麦的种胚细胞,结果受体后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而且受体不同,所发生的变异不同。甘麦8号受体后代植株变矮,结实率低,分蘖多至5个,少至完全不分蘖;8347—2-4和8013—3品系后代中出现不育株;6873—20—3品系受体后代的籽粒由红色转变为白色而且稳定遗传;蓝粒麦受体后 相似文献
4.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参考文献与报刊相关报道为依据,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对农作物形态、生育进程和理化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其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马铃薯自花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马铃薯,结果显示:在自花授粉后6-48h,采用滴注法是外源DNA导入马铃薯的最佳时斯和方法。将含有高蛋白血缘的花生品种DNA导入马铃薯品种中,可使其蛋白质含量提高1.1%。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依靠选用优种, 改进栽培技术,实现机械化以及土地基本建设等。其中优种所起的作用很大。推广优种的重要性,今后也不会减弱。过去,作物育种采用杂交选育和人工诱变技术,以后,还将进而采用基因更换和细胞融合等遗传基因的操作技术。有关细胞融合的内容,本期发表的《原生质体和细胞融合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一文已作了介绍,故不赘述。在此,我想谈谈关于基因更换技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一、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国内外育种机构都非常重视其收集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美、苏保存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超过30万份,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水稻种质资源62,500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保存种质资源74,000份。每份材料在不同的年份、地点,条件下进行多种性状的调查记载,组成……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G·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和进行离体培养开始,迄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这项技术已逐渐趋于完善,近十几年来已逐渐应用于生产。它是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或细胞培养,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以创造植物新物种或 相似文献
12.
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系统地综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细胞培养与无性系筛选、组织培养与体系胞杂交等细胞工程技术,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开发应用后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这些新成果的产业化,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预测并展望了细胞工程技术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粮.水稻育种一直是各国育种学家最重视的研究课题.目前,水稻育种实践中仍主要采用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手段.但是近20a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育种学家愈来愈广泛地采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于水稻育种研究中,试图将一些控制优良性状的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报刊文献与相关报道为依据,简要概述了国内外采用体细胞杂交育种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国内外研制成功的快速、多功能、智能型电场诱导与电脉冲等4种体细胞融合仪器的性能;展望了该项育种技术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营养与作物育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作物耐瘠薄育种的意义和紧迫性由于大多数土壤都有营养障碍 (表1),作物栽培者为了提高产量或品质,便逐年提高化肥施用量[4]。我国耕地不足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目前化肥消费量却超过全球消费总量的20%,而且化肥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据英国洛桑试验站统计,欧洲不同作物的磷素利用效率为35.0%左右,我国目前仅为17.0%。化肥利用效率低,一方面造成植物矿质营养等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发掘优良的作物种质资源,大力开展耐瘠薄营养育种,以生物资源表1 主要土壤的矿质逆境土壤类型障碍元素缺乏过量强淋溶土N,P等大多…… 相似文献
16.
17.
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改善发育状况、提高光合作用和固氮效率等方面论述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进展,阐述了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优点。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烟草,并开始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取了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广阔前景,有望培育出高产优质、集高光效、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等特性于一体的作物新品种。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效益衰退的三大难题,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