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牛后称牛气肿疽。出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肌肉丰满部位出现炎性气肿、触诊呈现捻发音和跛行等临床特征。该病在1876年被发现,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所有养牛的国家具有发生。我国曾经出现过较大的流行,经气肿疽菌苗免疫接种后,该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该病一旦流行将会给牛生产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笔者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药厂自建厂以来,曾先后生产用于予防牛、羊气肿疽病的菌苗有气肿疽甲醛菌苗、气肿疽明矾菌苗,几年来此两种菌苗在予防自治区境内气肿疽病的发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从我们实践中来看,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免疫力较差、使用剂量大,保存及免疫持续期较短的弱点,尤以免疫力较差最为明显,几年来制造的甲醛及明矾两种灭活菌苗中,先后就有六批因效力不合格而报废,损失百余万毫升,造成人力和物力极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我国迄今用于预防牛气肿疽和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菌苗都是单价的传统的液体菌苗,而且剂量较大,均为5ml,特别是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注射后局部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4.
牛气肿疽梭菌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报道了在粤东地区某村散养牛只发生的一例牛气肿疽梭菌病的诊治,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学切片、细菌分离、病毒PCR检测和毒理学检测,确诊为牛气肿疽梭菌病。  相似文献   

5.
气肿疽病又称为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也严重影响水牛、奶牛、牦牛、犏牛的生存环境和质量,再加上地理位置和条件的特殊性,牛气肿疽病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山区散养牛养殖户带来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山区散养放牧牛气肿疽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介绍入手,重点阐述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和气肿疽都是由梭菌引起的行动障碍的动物传染病。二者都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详细介绍了破伤风和气肿疽病的病原特点,分别对其发病原因、特征症状、流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本病治疗和预防措施,强调通过提前预防注射破伤风毒素和气肿疽疫苗可减少疫病发生,以期降低家畜破伤风和气肿疽病的损失程度,提高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其病原为气肿疽梭菌,是一种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发病较急同时表现为败血性症状的传染病。气肿疽一旦发现,其病程并不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牛气肿疽流行及症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牛气肿疽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肿疽梭菌是黑腿病的病原体,气肿疽是国内反刍动物易感的一种严重性疾病,该病可引发肌肉坏死和毒血症,并伴随高死亡率.尽管众所周知预防该病暴发的重要性,但至今相关对黑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并且很多研究基于未经证明的假设.其中一种假设认为转运气肿疽梭菌孢子从反刍动物的肠道到肌肉,是巨噬细胞起到主要作用的原因.因此,现在的研究目的在于检测气肿疽梭菌或者孢子在通过牛单细胞源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后是否能够保持活性,并展示出炎性反应以及由气肿疽活性细胞或者孢子感染牛巨噬细胞后产生相应的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录子.这些结果更能证实此典型的假设:在黑腿病的早期发病机制中,巨噬细胞可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预防注射 在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羊群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预防注射。一般是在春季或秋季注射羊快疫、瘁疽、肠毒血症三联菌苗和炭疽、布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菌苗等。在缺硒地区,应于羔羊出生后6日左右注射亚硒酸钠预防白肌病。  相似文献   

10.
肉牛气肿疽病是由于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0.5~4岁牛的易感性较高,且肥壮牛的发病率要高于瘦弱牛。该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该病的病程持续时间短,病死率高。近年来,该病的发生范围扩大、数量增多,给养牛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现简单介绍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牛气肿疽病是我地散养牛户局部散发的疾病,笔者近年来诊治和防控气肿疽疫病,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发生。现将2010年7月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居委会某养牛户养的的牛感染该病后,及时诊治并使该疫情得到有效扑灭,将其作一介绍,供基层兽医人员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黑腿病。2006年以来,乔音乡久隆村、板吉村、约里村3个村相继发生牛气肿疽病,为全面掌握我乡牛气肿疽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原因,彻底消灭该疫病,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作者对以上3个村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制订出一套适合我乡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到2008年底,该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建议阐述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牛气肿疽病是我地散养牛户局部散发的疾病,笔者近年来诊治和防控气肿疽疫病,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发生。现将2010年7月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居委会某养牛户养的的牛感染该病后,及时诊治并使该疫情得到有效扑灭,将其作一介绍,供基层兽医人员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概况我区地处潮湿低洼的深山峡谷地带,牛气肿疽病屡见不鲜,已成为历史性的常在疫区。 1982年春末夏初,宝兴县大溪公社发生最急性牛气肿疽病。先后在全社的四个大队12个生产队流行,占全社27个生产队的44.4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我县首次暴发牛气肿疽,先后蔓延4个乡11个村27个自然屯,病牛173头,死亡142头,死亡率为82.1%。此病发生后,在疫区进行了气肿疽菌苗的预防注射,但在疫区以外的村屯未能全面进行防预注射,因此,1987~1988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县流行牛气肿疽病,已成为危害牛只的主要疫病之一。为搞好本病的防治工作,笔者深入调查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解放41年来,首次报导我县发生牛气肿疽病是在1954年9月。共有发病史八年,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正>牛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黄牛、水牛、牦牛均可感染,临床上黄牛易感性最高。本病呈地方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容易发病。现将西布河乡石格拉村委会干海子村小组发生的一起牛气肿疽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3年6月8日,接到畜主刘某报告:本村共有牛养殖户9户,牛存栏92头,6月2日早晨放牧时发现所饲养的1头黄牛死于圈内,尸体膨胀,以为牛因  相似文献   

18.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呜病。主要是牛的一种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主要侵害1~3岁的黄牛。2004年6月,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某乡大东沟村牧场发现两头以后肢跛行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病牛,根据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诊断该病为牛气肿疽。鉴于本地区这种极为少见的急性传染病的发生,牧场及周围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使得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牛气肿疽病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严重者常伴有驻行。本病常发地区6个月龄至3岁牛容易感染,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肥壮牛比瘦牛更易患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性,有一定季节性,春、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而严冬则少见,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黄肉牛气肿疽病的病历,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我国曾出现较大的流行,经免疫接种后,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延边首例暴发在1991年[2],近年来,牛气肿疽病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发病快,病程短,发现难,基本无治疗时间,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下面提出如下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