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品种抗旱机制,筛选抗旱材料,以合丰42和合丰47为例,研究干旱对大豆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严重影响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叶面积的大小等大豆叶片性状,进而影响大豆光合作用,导致大豆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从而产量降低。干旱对大豆的影响机理分析,对大豆抗旱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说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抗旱性及后期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农艺性状对大豆抗旱性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筛选大豆抗旱性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粒大小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针对不同子粒大小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子粒大小对大豆的生育进程无影响,对大豆前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对大豆子粒产量的影响则因品种而异。本试验中,喜肥水品种的大粒种子的产量略高于小粒种子。  相似文献   

3.
大豆与快生型及慢生型根瘤菌配对选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共生固氮体系的配对选优,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与不同类型大豆根瘤菌株之间亲和性不同。沈农25104、哈7799、黑农26和合丰25等品种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QB113具有很强的亲和性;铁丰18、长农6、哈7799、黑农26、合丰25等品种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 B16—11C 有较强的亲和性:而开育8等大豆品种则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61A76(美国)有较强的亲和性。接种大豆根瘤菌配合使用启动氮,对促进六豆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固氮活性和大豆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表明,在黄淮夏大豆产区,不同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表现与密度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株高、底荚高度、结荚节位、节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分枝数却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品种类型选择最佳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控温,在大豆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对1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2个野生大豆材料实施38℃持续高温处理,研究了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大豆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大豆品种的抗高温特性与籽粒大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显著相关。野生大豆的抗高温能力远远高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高产优质大豆的亲本选配及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对75份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不同;试验品种的诸多农艺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黑龙江省选育大豆新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农艺性状特点及遗传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虽然对其营养功能成分研究较多,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间主要营养成分差异较大。通过概述黑龙江省大豆优势产区及主栽品种,测定了部分主栽品种的蛋白质、脂肪、蔗糖以及氨基酸含量,筛选了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并与进口大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范围分别为33.73%~40.93%和16.84%~22.74%,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大豆蛋白、脂肪等成分差异显著。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脂肪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进口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与进口大豆持平,而蔗糖和氨基酸平均含量均显著低于进口大豆。黑龙江特用大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进口大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选择购买优良大豆种子是实现大豆高产优质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文中从大豆成熟期、结荚习性、主栽品种、品种搭配、子粒颜色、栽培方式等8个方面提出了大豆品种选购策略及方法,以期为农民选购优良大豆种子提供依据,为实现黑龙江省大豆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豆对铝毒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土培方式,研究了9703,浙春2号,浙春3号等3个不同大豆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大豆各品种质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根瘤数量减少,根系活力下降。从种间差异性来看,3个大豆品种对铝毒的抗逆性不同,按耐铝性大小依次为:浙春2号>9703>浙春3号。  相似文献   

10.
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它直接反映了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光合能力的强弱和最终的籽粒产量。对于大豆干物质积累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Egli等、Beaver等、Anderson等的研究都指出,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类型的品种间存在差异;Mcblain等在研究早熟高产大豆生理和Gay等在研究品种改良中生理学方面的变化时都得出高产品种有较长的臌粒期;Egli和Leggett报道,豆荚的生长速度与产量呈正相关。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对高产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HPLC法分析山西不同大豆品种皂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粒重、种皮颜色和生态类型大豆材料中皂醇含量的差异性,筛选高皂醇含量基因型大豆材料,为大豆高皂醇含量品种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生态类型的72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用HPLC法对大豆皂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供试大豆品种总皂醇含量变异范围为0.92~4.02mg·g~(-1);小粒型材料皂醇A、皂醇B和总皂醇含量显著高于中粒型和大粒型材料;黑色种皮大豆材料皂醇A和总皂醇含量显著高于黄色和绿色;野生大豆材料皂醇A和总皂醇含量显著高于栽培种;不同组织胚中皂醇A、皂醇B和总皂醇含量最高,种皮最低。[结论]不同大豆品种皂醇含量差异显著,且小粒、黑色、野生大豆材料中皂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具有代表性的10个品种,在水、旱(胁迫)条件下进行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抗旱性研究。对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对大豆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抗旱性及后期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农艺性状对大豆抗旱性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筛选大豆抗旱性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甫绨  谈伟  姜旭 《新农业》2010,(10):15-15
<正>辽菜用大豆(毛豆)是指在豆荚鼓粒饱满、荚色和籽粒颜色翠绿时食用的大豆,属专用型大豆品种。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各国育  相似文献   

14.
在垄作、密植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建议要重视干旱,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5.
大豆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的大豆品种应该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即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高产稳产,这是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试验对大豆品种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大豆品种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春大豆三个品种光合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大豆三个品种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叶片光合速率随生育时期、叶位及光照强度的不同而变化,并呈现一定的规律。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平均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16。因此平均光合速率的大小可作为评定大豆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众多、危害性大,对大豆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意义重大,试验通过不同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主要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以期获得抗病性高的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所占比例大,并筛选出高感品种1个、中感品种12个。抗病性鉴定有利于品种的合理布局,对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消耗各种油料,如何识别这些油料,下面介绍几种简易的方法: 1.看油料颜色:不同品种的油料,具有不同的颜色。颜色浅的是馏出油和深度精制的油料,颜色深的多是残渣油和精制程度不高的油。识别时要求盛油容器的颜色和大小都一样,以免影响判  相似文献   

19.
大豆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单因子、γ射线与咖啡因复因子处理不同品种的大豆风干种子,分别从形态学和细胞学水平上,研究大豆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的辐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由遗传结构所控制的辐射损伤修复能力的大小,是造成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质发芽特性和籽粒形态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大豆豆芽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来源的77份大豆种质的发芽特性及籽粒形态的遗传变异特点。[结果]不同大豆品种萌发到达不同历期的时间和增重存在差异,种子形态、豆芽的产量和长度、油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黄皮大豆的豆芽产量增长率最高,青皮大豆的豆芽最长。豆芽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脐大小、脐形及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芽长度与百粒重、脐形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脐大小、脐形及油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形指数、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豆的种子性状可作为豆芽专用品种选育与利用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