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液压隔膜泵隔膜控制系统分析及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液压隔膜泵圆形非金属隔膜的工作状况,应用绝对柔性膜理论,导出了隔膜变形及应力计算式;阐明了隔膜控制系统与隔膜变形、应力变化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了2种隔膜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及特性;通过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滑阀式隔膜控制系统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新型液压隔膜泵用环状U型隔膜基础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非线性分析工具,对其挠曲变形与变形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液压隔膜泵样机用环状U型隔膜为物理模型,建立了具有几何和材料双重非线性特性的环状U型隔膜的薄壁中空双层壳体有限元模型;在工作范围内,对模型固定支撑端施加固定约束,运动支撑端施加位移约束,内外表面施加面载荷,分析了模型在不同压缩、拉伸位移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用差分进化算法对环状U型隔膜挠曲变形的位移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通过控制均方差、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等判断标准,反复修正拟合曲线,总结了其挠曲边线的运动规律,获得了其挠曲变形曲线的等效解析解,推导了其工作容积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验证了工作容积理论计算公式的可行性,为形成液压隔膜泵用环状U型隔膜工作机理及隔膜结构和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隔膜泵采用继电器控制时,控制精度低,工作可靠性差等问题。采用PLC对往复式隔膜泵进行控制,PLC根据干簧管传递来的检测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改变活塞的前后位置移动。推进液系统采用PLC控制两位三通电磁气阀使两位两通气液阀动作从而控制隔膜室中的油量及隔膜的位置。以欧姆龙CPM2A为例实现了GMB200-2.5往复式隔膜泵的PLC控制。实践表明:PLC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和可靠性,减少了故障发生率,性能良好,运行可靠,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李耐力 《南方农机》2019,(8):167-167
无泄漏自补偿式液压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液压式离合器受油温影响所控制的压力。文章基于此,围绕结构设计以及建模设计两方面展开研究,并总结建模的结果,以确定离合器在控制压力稳定的情况下不受液压油温的影响,希望为无泄漏自补偿式液压系统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针对往复式活塞隔膜泵磨损故障,采用混沌理论和分形技术,对隔膜泵不同连接处磨损时的系统非线性表现形式加以研究.通过对不同故障类型振动信号的分析,绘制了相应的庞加莱截面图,并计算了各种磨损故障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关联维数.研究表明当没有磨损故障时,系统为准周期态;而隔膜泵的各种磨损故障信号呈现混沌性态,且不同故障状态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关联维数有着较大的差别,可以用作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6.
李捷辉 《排灌机械》1999,17(4):59-61
采用PLC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料浆隔膜泵主要部件--隔膜的破裂进行预报警与事故报警的电路设计,设计完善了料浆隔膜泵的整体控制系统,提高了料浆隔膜泵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PLC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料浆隔膜泵主要部件——隔膜的破裂进行预报警与事故报警的电路设计。设计完善了料浆隔膜泵的整体控制系统,提高了料浆隔膜泵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双缸单作用液压隔膜泵动力端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中常用的泥浆泵和隔膜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液压驱动隔膜泵动力端的设计方案:把传统动力端的曲柄连杆机构设计为新型的液压缸驱动机构,动力端由大功率的电动机带动定量泵供油,利用液压缸一端的密闭空间实现液压缸的换向,使得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匀速往复直线运动(传统设计中,活塞满足正弦曲线运动).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隔膜泵吸入、排出料浆时流量的不均匀性,振动大以及噪声大等问题,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泵的体积与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立式自吸泵现存问题,在新型无泄漏(TLZ型)立式自吸泵结构上进行改进设计,采用叶轮、导叶组合结构以及在气水分离室内设置筋板,加快气液分离以缩短自吸时间,进口采用特殊结构而不必安装止回阀或真空破坏阀以防止虹吸作用;采用旋转动密封和骨架油封相结合的密封形式,解决了填料密封泄漏和机械密封需要维修等难题,对改进前后的结构进行对比试验,给出详细的分析计算和改进措施,发现导叶与叶轮间隙和旋转动密封结构对自吸性能都有影响,同时需对轴向力进行合理平衡,此研究为合理设计高效立式自吸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设计的题目是"液压往复式压缩机油封挡圈参数化绘图系统设计",即采用参数化编程的方法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建立液压往复式压缩机零部件库,供设计人员绘图所用[1].文章阐述了液压往复式压缩机零部件的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具体代码编写和界面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净水机中反渗透隔膜增压泵隔膜寿命短的问题,运用UG软件对隔膜的受力情况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隔膜发生破裂的位置及原因。结果表明,隔膜发生破裂的位置位于小腔体内的圆角边界处,隔膜发生破裂的原因之一是节点应力过大。影响隔膜节点最大位移量的是强迫位移值,与流体静压力关系不大;隔膜节点最大位移量与强迫位移成线性关系,比值为1.092;隔膜节点最大应力值与强迫位移也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传统植保用泵——三缸泵一直是靠泵体运动件直接接触,推动药液使之产生高压。因而易腐蚀而导致泄漏增加,排量和压力降低,三缸泵活塞和缸套之闻是靠药液来润滑的。在出现故障或药液喷洒完毕药泵空转时,活塞上的皮胶碗  相似文献   

14.
隔膜泵重量轻、造价低,最大优点是泵的运转部分完全不与工作介质接触,不受介质腐蚀,具有良好的抗酸、碱、盐特性.因此隔膜泵在食品加工机械与农业植保机械得到了广范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往复泵自动阀运动的二阶微分方程组,并用龙格-库塔法由计算机求得阀运动的数值解。研究了阀簧参数和泵转速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得到了泵容积效率随阀簧刚度、初始长度和泵转速变化的规律,对提高植保机械用泵的容积效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新型液压隔膜泵用环状U型隔膜总体应力,满足应力均匀分布的设计要求,提高隔膜设计效率,结合有限元法与参数优化法,对环状U型隔膜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利用Ansys软件的非线性分析工具,通过对不同位移载荷作用下的环状U型隔膜应力分布图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环状U型隔膜应力分布形状以及应力最大和最小位置等规律,并据此对应力最大的隔膜固定、运动支撑端和自由挠曲半圆过渡段进行了结构优化.应用Ansys一阶参数优化方法基本原理,以隔膜的最大应力值作为状态限制变量,以隔膜的单元应力之和作为目标函数,计算出了环状U型隔膜的优化结构相关参数.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环状U型隔膜在不同位移载荷作用下,最大应力值由0.083 MPa降至0.027 MPa,整体应力值下降,内外表面应力分布均匀,两端支撑部位应力集中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收割机有良好的工作质量,检修后使用中应对切割点进行以下几项检查调整: 一、整列调整:护刃器安装好后,各护刃器尖端的间距应相等,且应在同一水平线上。检查方法可用拉线检查,在两侧的护刃器尖端拉一直线,中间各护刃器的尖端允许在直线上下高低差3mm。定刀片也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直尺检查,5个低刃偏差不得大于0.5mm,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铆合,否则,作业中容易引起塞刀、崩齿和撕拉茎秆等故障。 二、对中调整:当割刀处在极端位置时,所有动刀片的中心线与相应护刃器的中心线均应  相似文献   

18.
张洪生  史有程  徐波 《排灌机械》2014,(11):984-989
为丰富往复式隔膜泵隔膜设计理论进而解决隔膜寿命不足的问题,对隔膜泵液力端动态特性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一个运动周期内隔膜应力脉动幅度很大,最大应力值约为最小应力值5倍;隔膜上边缘为应力集中区域,该结论也符合工程中上边缘为疲劳破坏高发区的事实;活塞冲次不高于50 min-1时对隔膜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当活塞冲次较高时隔膜应力增大非常明显;泵排量占隔膜吞吐能力体积分数应低于85%,该比例超过85%时隔膜应力值急剧增大.采用的计算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活塞、隔膜运动所引起的计算区域变化问题,实现了隔膜泵吸、排液过程的流固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鉴于气动隔膜泵的使用愈加广泛,重点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特点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便于更加合理的使用设备.  相似文献   

20.
王宏远 《新疆农机化》1996,(4):22-22,10
<正>一、工作原理利用拖拉机离合器轴带气泵一端向外输出动力,换去皮带轮,改为链传动,以得到平均传动比准确的转速,带动隔膜泵.装有一套齿式离合器,使隔膜泵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改变工作状态.二、改装方法1.拆下拖拉机离合器的轴,在带动气泵一端车一个204轴承位置,轴头钻孔攻M10丝扣,并在(?)28位置加工配上两个固定键(见图1)然后装回变速箱.2.加工如图1所示.平面有齿爪的离合器4和主动链轮5,链轮孔内装有204轴承6、卡簧7,并用挡片8,螺丝9紧固在离合轴上.链轮选用节距19.05毫米、17齿.装好的离合器应能在轴上作轴向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