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木材及其林付产品,而且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进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净化空气、卫生保健,美化环境,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多种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被视为“人类呼吸的肺叶”“地球的肺部”,没有森林地球上的生物就难以生存,发展林业、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实现大地园林化,使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我国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林业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记忆2005     
《绿色中国(A版)》2006,(1):18-21
2005什么触动了我们悲伤的神经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自然灾害一直以来是人类承受的最大伤害之一。2005的地球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继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之后,由于受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全球陆续出现异常气候的情况。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墨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敌,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也就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越南种植和保护红树林、非洲人防灾的“土办法”、发展中国家古巴的减灾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而海地的惨痛教训更要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4.
洪灾在人类历史上早有记载。所谓“洪水猛兽”,“水火无情”,对其危害作了形象的描述。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种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的科学论断,这表明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化,更加普及。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人类长期居住在森林中,以山野果、野生动物为食,人类在走出森林后,则不断地砍伐森林、破坏森林,其结果是导致生态不断恶化,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威胁了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加强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大陆海岸线边,我们需要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原因无他,仅仅是因为海洋自然灾害———其发生的可能性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大。我对2005年印象深刻,部分原因就可能是因为这一年的海洋自然灾害似乎有点频繁,造成的财产损失也特别大。比如“卡特里娜”飓风———它几乎摧毁了地处墨西哥湾的美国新奥尔良市———的后续新闻,即使时隔大半年之后,仍时有所闻。是自然灾害更频繁了吗?其破坏性也更强大了吗?当气象学家、生态学者还在就此反复分析、深入研讨之时,在报上我看见有经济学家说:其实,不是自然灾害增多了,而是人类拥有了更多财富可供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人类的天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不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自然界既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同时也常给人类以灾难性的报复,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会加剧和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防灾减灾研究和建设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防范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存的天然保障。针对当今世界范围的大面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自然灾害,生物学家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抢救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我国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很多人发出了“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的警告!呼吁立即停止对森林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敌,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也就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越南种植和保护红树林、非洲人防灾的“土办法”、发展中国家古巴的减灾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而海地的惨痛教训更要引以为鉴。越南种植红树林既抗台风又创收越南是亚洲常遭台风袭击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 4 场台风从海上呼啸而来,此外还有无数次暴风雨“光顾”该国。从1994年起,越南红十字会开始在北部地区种植并保护红树林。十多年来,他们种植了12,000公顷红树林,并使之“逃”过养虾农民的砍伐。原因很简单:红树林是沿海居民的保护神,使其免受台风侵扰…  相似文献   

10.
于江 《新疆林业》2002,(5):22-22
1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和产业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生态质量不高,生态系统的抗逆性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这就决定了新疆林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公益事业的特性,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兼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正如王乐泉书记所说:“对新疆十分脆弱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世界各国的领导在哥本哈根聚会,探讨“低碳经济”问题。当今,地球上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严重事实已经说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不能有效地实行“节能减排”,坚定地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或恶化,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不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自然界既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同时也常给人类以灾难性的报复.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会加剧和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防灾减灾研究和建设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防范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3.
对发展.人们通常用鲜活蓬勃的数字去评判和理解.但洪水.赤潮,沙尘暴,毒大米、毒奶粉、毒韭菜……一桩桩纠缠不休的自然灾害.此消彼长的人间悲剧正暗示着繁华的数字下面所埋藏的伤害。隐忧和危机。在为追逐“发展”而狂躁急奔的路上,我们为什么不能片刻地停下脚步.回望一下所做的一切是否已经远远悖离了祖先挣脱“茹毛饮血”的初衷?用抛弃了“质”的。量。去求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道不正是古人所嘲笑的“缘木求鱼”今天,“量”和“质”的辩证,不但检验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更考量着人类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4.
对发展,人们通常用鲜活蓬勃的数字去评判和理解,但洪水、赤潮、沙尘暴、毒大米、毒奶粉、毒韭菜……一桩桩纠缠不休的自然灾害、此消彼长的人间悲剧正暗示着繁华的数字下面所埋藏的伤害、隐忧和危机。在为追逐“发展”而狂躁急奔的路上,我们为什么不能片刻地停下脚步,回望一下所做的一切是否已经远远悖离了祖先挣脱“茹毛饮血”的初衷?用抛弃了“质”的“量”去求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道不正是古人所嘲笑的“缘木求鱼”?今天, “量”和“质”的辩证,不但检验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更考量着人类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5.
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对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作了具体安排。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通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其目标是:增进…  相似文献   

16.
唐香明  夏坤 《中国林业》2013,(22):39-39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本身具有广泛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生态学家通常称之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正因为湿地具有如此特殊的作用,加之现在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正在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组建农牧林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到2000年,我国八亿人口的农村和牧区能否达到小康水平?除个别地区外,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条件是改变产业结构,把“单一种植”和“单一畜产”改造为“农牧林”三位一体的合理布局。而且以“林”为主体,种植业和养畜业为两翼。因为森林是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强大武器。没有它,世界上的450万个生物种将会灭绝,人类也将不复存在。只有森林分布合理,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才能保证自然界水分和营  相似文献   

18.
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改善生态环境、抗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林业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水利设施长期发挥功效、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 首先,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对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森林能有效地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和江、河、湖泊的淤积。众所周知,在“75·8”水灾期间,薄山林场经营着薄山水库周围近10万亩茂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经济活动总量为对象(不考虑人类经济生产生活活动损耗自然资源环境而给人类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国民经济核算”受到了质疑,因而提出了核算“绿色GDP”的动议。所谓“绿色GDP”,简单而言,即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扣减自然资源消耗的价值损失和自然环境改变的价值损失。一时间,“绿色GDP”似乎成为了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方略的良方,这一提法固然能转变一些社会观念,但不可天真以为,只要推行“绿色GDP”核算,就可以彻底扭转唯GDP的发展模式。果真如此?笔者的分析结论是,“绿色GDP”只是一个幻影,对发展模式的改变并不…  相似文献   

20.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实际上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早期,一切动物都是可吃的对象;人对自身以外的一切对象,均是以可吃、可用来划分的。如介绍某个物种,都离不开“肉鲜美可吃”.“皮毛珍贵”、“骨可入药”之类的词句。但人类不能单纯地以满足口腹之欲来对待自然,一切都从可吃的不可吃的、好吃的和不好吃的来界定。这样做,说明人类还处在文化的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