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博  杨丽兰 《农村科技》2005,(12):21-21
喀什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棉铃虫防治是棉花生产的关键。该地区在棉铃虫的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坚决贯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虫情测报为依据,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辅助,严格按照防治指标,做到一代从严、二代控制、三代从宽的防治策略”,科学防治棉铃虫,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防治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辅助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无公害防治的角度出发,改变过去大葱虫害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为主,以低毒高效农药为辅的绿色防控思路,按照虫情发生世代,科学防治、生态防治,区域内无缝防治,探索出一条大葱虫害群防群治,统防统治的绿色防控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药物防治条件下,如上年秋冬季防治彻底,次年1-2月无蜂螨,3月初出现蜂螨,经防治,4-5月寄生率下降,7-9月达寄生高峰,经防治,10-11月寄生率下降,12月略有回升,但不足以危害蜂群。防治蜂螨坚持综合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综合防治上,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措施,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稻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虫害的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也称栽培防治(Cultural control),是指结合作物栽培操作有意识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在无公害生产中,农业防治是优良农事操作(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的一类,寓病虫害防治于作物栽培管理之中,具有省工省力、无毒副作用和持续效果强等优点,但农业防治只能作为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基础或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的生态环境,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综合防治上,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措施,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变零星防治为集中统一防治,变经验随意式防治为专业精准型防治。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和中毒风险,节省农药和投工,而且还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云堂 《农村科技》2008,(11):19-20
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棉田根据不同的病虫情况,采用专用农药和软性农药防治,禁止喷施广谱性杀虫剂,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做到“保益控害,简化措施,节本增效,减轻危害”,以最小的防治成本,把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张建中  高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65+1068-1065,1068
[目的]对946中草药添加剂防治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效果进行比较试验,为大面积淡水鱼养殖筛选有效药物及防治细菌性烂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混养淡水鱼塘,分别应用946中草药添加剂、生石灰、畜用红霉素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观察其对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应用946中草药添加剂和畜用红霉素鱼塘的鱼未发生细菌性烂鳃病;而应用生石灰和未添加药物的空白鱼塘内的鱼均发生严重的烂鳃病。[结论]946中草药添加剂对淡水鱼烂鳃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分子定量法,测定Xoo侵染水稻植株后不同时间的种群量及其变化。【方法】选用以lipA和purH为靶基因序列的引物P4和P5,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在水稻接种植株内的病菌种群量。【结果】与细菌平板计数法相比,RTQ-PCR法定量结果基本相近或略高(≤10倍),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用2对引物P4和P5进行RTQ-PCR定量无显著差异。接种3 d的植株内己有菌量积累,但不显症;从接种5 d开始,细菌明显增加,植株显症并逐渐加重;接种9~14 d菌量增加到峰值,并进入稳定平台期,植株显症严重。病菌种群量与植株显症间的关系可能与细菌群体感应机制有关。【结论】用RTQ-PCR分子定量法可以直接对水稻植株内的Xoo进行动态定量研究;提出了水稻病害分子定量“病菌靶基因拷贝数-DNA总量-种群量-植物病症”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在桦甸市大面积发生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严重地发病率达71.4%,病情指数为23.18,病重植株导致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品种间抗病性有很大差异,本育9,吉单141发病重,施有未腐熟农家肥或单施氮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而和地势,土壤种类,是否使用种衣剂,除草剂的无关,发病后用细菌清或农有链霉素防治效果好,不仅可预防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烟草青枯病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烟草青枯病抗性鉴定圃中的土壤细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病圃土壤中获得了1 963条高质量序列,归属于14个已知细菌门类、尚未培养出的细菌和分类地位未知的种类,其中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为病圃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群数的29.91%、17.10%、13.73%、11.46%、7.08%、6.40%。烟草青枯病病圃土壤中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在总菌群中丰度较低,可能与烟草青枯病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一种适应基层植物检疫站应用的甘薯茎腐病产地检疫方法,以有效控制其传播与蔓延。通过多年田间发病全程观察及对甘薯茎腐病306份茎部和270份其他部位样本的显微镜检查并与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和验证。研究表明甘薯茎腐病症状识别加显微镜喷菌现象观察能准确区分甘薯细菌性茎腐病与其他病原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明确了甘薯茎腐病初发病期的茎基水渍状斑始现时是镜检最佳和最有效时期,茎部是显微镜镜检的最佳部位。初期甘薯茎腐病症状识别加显微镜镜检喷菌现象的方法与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匹配的准确率在98%~100%。这一方法不但准确、快速、简便、直观,而且适于国内基层植检站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属于系统性病害,发生原因复杂,对哈密瓜危害极为严重。文章对海南反季节种植的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病原因、为害症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种子带菌、流水及伤口是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提出种子消毒、土壤消毒、换茬轮作、加强肥水和温湿度管理、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合肥地区的番茄根结线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西粉3号番茄在试验基地进行基质栽培试验,从青枯病发病率的差异和相对电导率的差异的角度,探讨根结线虫的入侵对青枯病发生的影响,并对合肥地区侵染番茄的根结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当南方根结线虫与青枯菌同时入侵番茄时,青枯病的发病率在70%~100%;而没有根结线虫入侵,青枯病的发病率仅为30%。[结论]合肥地区侵染番茄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在生产上,有根结线虫存在的田块,在进行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时,应考虑到根结线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西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是近年来由国外传入中国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明确该病的发生发展特征,进一步研究该病的防治措施,对西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发病症状、寄主范围以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西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抗性品种的筛选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总结广西花生茎腐病、青枯病的侵染途径、症状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为花生茎腐病、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云南,浙江,安徽,江苏四省水稻白叶病杂草传病情况,试验结果证明有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车前Plantago major,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假稻Leersia japonica等十余种杂草不仅带菌,还可在根围 Rhizosphere增殖,存活到次年5—6月,以其浓缩液接种在水稻健苗上,均能产生白叶枯病典型症状。杂草带菌传病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如日本的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和中国的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是属于稻白叶枯病的中间寄主,另一类如双穗、雀稗,马唐是属于非寄主植物的杂草,它并不表现症状也不能接种,但病原细菌均可借其根茎部的根围增殖,存活而传病。用越冬带菌杂草与健苗混栽在花钵或水泥池内,或进行水泥池淹苗接种试验以及大田除草验证,都证实带菌杂草可感染健苗引起发病。根据杂草带菌传病的事实,绘制了新的侵染循环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