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饲用鱼油对10kg左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各处理组基础日粮配方相同。Ⅰ组(对照组)不加饲用鱼油,Ⅱ2%的菜籽油+1%的鱼油,Ⅲ1%的菜籽油+2%的鱼油,Ⅳ0.3%饲用鱼油。试验期30d,实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和3%的饲用鱼油能有效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P<0.05)。 相似文献
2.
3.
仔猪粉状高铜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甜味剂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分4个处理,其甜味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300、400g/t,试验选用20头体重为14kg左右的三元(DХLХY)杂交猪,试验期为20d,试验期间考察猪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肉比3个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甜味剂的添加量为常规添加量200g/t时,可显著的提高仔猪粉状高铜饲料的适口性,在200g/t的基础上提高甜味剂的添加量,饲料适口性和日增重均没有得到进一步显著的提高,各处理组料肉比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甜味剂的添加对饲料的利用率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仔猪粉状高铜配合饲料中甜味剂的添加量以常规用量为宜,过高的添加甜味剂并不能起到进一步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仔猪培育的成效与它们的食欲和采食量关系密切。开食愈早,吃得愈多,那么生命力愈强,生长愈快,效益愈高。据动物行为学研究,饲料的色泽、气味、形状等对仔猪的采食量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但甜味对于仔猪有一定的引诱力。据此笔者于2002年2月—3月在青海省民和县某养猪场进行了仔猪日粮中添加糖精的饲喂效果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在同一饲养区内随机选取体重差异不显著的20头三元杂交(杜洛克×大约克×长白)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 相似文献
5.
选取体重接近的DLY(杜×长×大)仔猪4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8头,试验1组仔猪日粮中锌为90mg/kg,第二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1500mg/kg,第三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2000mg/kg,第四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2500mg/kg,第五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3000mg/kg,对各组仔猪生长性能进行方差分析,此次试验结果表明:高锌有促进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提高日采食量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饲料转化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凉山州地区将60日龄仔猪4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第一组浓缩饲料中加入金霉素,第二组加入抗敌霉素和吉他霉素,第三组中加入硫酸新霉素和吉他霉素,试验期30d,比较各试验组猪在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等指标上差异,从而得出,综合效果较优的为硫酸新霉素组,其次为抗敌霉素组,最差为金霉素组。 相似文献
7.
8.
选取42日龄同批次、初始体重相近的DLY三元杂交商品猪25头作为试验动物,将试验群体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不同苏氨酸水平的低蛋白浓缩饲料,比较各试验组,得出应用于凉山州地区的浓缩饲料中宜添加适量的苏氨酸以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的利用率,综合考虑仔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因素,在浓缩饲料占配合饲料为25%的低蛋白浓缩饲料中,苏氨酸的添加量以2kg/t为宜。 相似文献
9.
试验共分4个处理,其甜味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300、400g/t,试验选用20头体重为30kg左右的三元(DХLХY)杂交猪,试验期为20d,试验期间考察猪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肉比三个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甜味剂的添加量为常规添加量200g/t时,可显著的提高生长猪粉状高铜饲料的适口性,在200g/t的基础上提高甜味剂的添加量,饲料适口性和日增重均没有得到进一步显著的提高,各处理组料肉比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甜味剂的添加对饲料的利用率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生长猪粉状高铜配合饲料中甜味剂的添加量以常规用量为宜,过高的添加甜味剂并不能起到进一步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长猪粉状高铜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食盐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组添加铜250mg/kg。试验共分5个处理,其食盐添加量分别为0.3%、0.35%、0.40%、0.45%、0.50%,试验选用25头体重为30kg左右的三元(DХLХY)杂交猪,试验期为30d,试验期间考察猪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肉比3个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生长猪粉状高铜配合饲料中为了提高饲料适口性,食盐的添加量以0.4%为宜。 相似文献
11.
小肽制品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杜大长早期断奶仔猪为对象,分2次试验探讨了小肽制品对早期断奶仔猪的添加效果。试验1设计4个小肽制品的添加水平(0‰、2‰、4‰、6‰),探讨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此选择最佳添加量。试验2以试验1选出的最佳水平为添加量,研究小肽制品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肽作用的某些机理。试验1结果:添加2‰小肽制品的试验仔猪与对照组相比,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5.5%和17.3%(P<0.05);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试验仔猪的生长性能呈下降趋势。故确定小肽制品的最佳添加量为2‰。试验2结果:以添加2‰小肽制品的日粮饲喂仔猪,试验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5.7%(P<0.01)和18.1%(P<0.01),料重比和腹泻率分别减少了2.1%(P<0.05)和54.8%(P<0.05),这与试验1结果基本一致;血清总蛋白浓度和球蛋白浓度分别增加了45.8%(P<0.01)和19.4%(P<0.05),尿素氮浓度减少了39.6%(P<0.05),白球比降低了33.9%(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增加了28.2%(P<0.05)、26.6%(P<0.05)和39.9%(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了22.1%(P<0.05)。以上结果显示,小肽制品能显著提高蛋白质的沉积率,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此次试验选取了40头28±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并将它们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这4个处理组均饲喂基础日粮,其中,试验1、2、3组分别添加0.1%复合酸化剂、0.2%复合酸化剂、0.3%复合酸化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30d试验期内,试验组仔猪比对照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5.9%、13%、10.24%,其中基础日粮中添加0.2%复合添加剂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了7%、10.21%、8.13%;并且试验组的仔猪腹泻率较之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复合酸化剂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复合酸化剂添加量为0.2%时,仔猪的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杜×(大×长)]杂交仔猪96头,平均体重为(7.46±0.38)kg,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公母各半。第一个处理组为空白组,第二、三、四个处理组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和0.4%的甘露寡糖,研究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实验组肠道大肠杆菌的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第三组和第四组其结肠、盲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增殖显著。第二组中只有结肠中双歧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盲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增殖不明显;(3)各个处理组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在豆粕型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蛋氨酸对江黄颡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鱼分为3个组,蛋氨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4%,分别对应Ⅰ、Ⅱ、Ⅲ组,Ⅰ组设为对照组,饲养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Ⅱ组、Ⅲ组的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Ⅱ组质量增长率最高(176.22±3.56)%;Ⅱ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饲料系数最小(2.60±0.13);各试验组之间的摄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摄食量较对照组高12.50%。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蛋氨酸的添加量为0.2%~0.4%。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用红鱼粉替代白鱼粉,并在替代饲料中添加两个不同梯度海洋红酵母对大菱鲆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用白鱼粉、红鱼粉、海洋红酵母1 g/kg+红鱼粉、海洋红酵母2 g/kg+红鱼粉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质量(213.48±0.23) g的大菱鲆,48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与红鱼粉组相比,海洋红酵母1 g/kg+红鱼粉组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摄食率、相对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P<0.05),效果与白鱼粉组相当,高于海洋红酵母2 g/kg+红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大菱鲆的体成分和形体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据此,添加海洋红酵母1 g/kg即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对红鱼粉替代白鱼粉饲料的摄食率、蛋白效率和生长性能,使得红鱼粉替代组的饲料性能达到了白鱼粉组的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The Australian freshwater fish Murray cod, 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 (Mitchell) is gaining popularity as a suitable species for intensive culture, particularly in closed syste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Murray cod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feeding schedules. Growth, survival, food conversion and a range of other related parameters including carcass proximate composition were evaluated for fish in five feed management regimes. The feeding regim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hand fed to satiation twice daily (SAT), a pre‐determined ration of 1.2% of the body weight day?1 which was hand fed twice daily (HFR), and belt fed through the day only (B/D), belt fed through the night only (B/N) and belt fed for 24 h (B/DN). Each of the five feeding regimes was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ree tanks (triplicates). All of the feeding regimes used a commercially prepared diet formulated specifically for Murray cod, containing ≈50% protein and ≈16% lipi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84 days. Specific growth rate ranged from 0.89±0.01 to 1.07±0.04% day?1. Food conversion ratio (FCR) ranged from 1.09±0.02 to 0.92±0.03. The fastest growth and greatest final body weight were observed in the SAT treatment; however, the highest FCR, visceral fat index (VFI %) and hepatosomatic index (HSI %)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is treat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final mean weight between fish in the B/D and SAT treatments. B/N and B/DN feeding regimes appeared to result in the most favourable fish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