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湖积平原荒漠植物群落,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盐穗木群落、梭梭群落和白梭梭群落共9个典型群落样地进行调查。通过测定每一样地不同深度的16项土壤理化因子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对土壤指标进行聚类,结果得到与典型群落样地吻合性较好的土层深度是0~35cm的土层。进一步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定量的对9个典型群落样地和0~35cm土层的16项土壤理化因子指标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层的土壤因子含量能较好的反映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盐穗木群落、白梭梭群落和梭梭群落分别与土壤总盐、土壤碱性和土壤速N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选择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7个测定指数,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西南和西北两个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梭梭、白梭梭、盐穗木、白刺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较低;②西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盐穗木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白梭梭群落;③西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盐穗木群落>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④总体上,西南区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北区,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西北区.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干旱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度特征,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艾比湖湿地7种不同植被下土壤粒度组成、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盐节木以极细砂为主、梭梭以细砂为主以外,其他均以粉砂为主;芦苇、梭梭和胡杨的土壤粒度为弱变异,碱蓬、盐节木、柽柳和黑果枸杞的土壤粒度为中等变异;除梭梭下土壤分选性较好外,其他植物群落下土壤分选性较差,偏度均属负偏,峰态为窄峰态。(2)碱蓬、芦苇、柽柳、盐节木和胡杨的土壤粒径均呈现为底层大于表层,黑果枸杞群落则相反,梭梭群落各层土壤颗粒的差异不大,样地土壤平均粒径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3)芦苇群落下土壤粒径与土壤盐分相关性较弱,碱蓬、盐节木、梭梭、柽柳、胡杨、黑果枸杞与盐分相关性较强,芦苇和黑果枸杞群落下土壤粒径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径与土壤含水量相关性不大。(4)艾比湖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度变化受大风、季节性洪水、湖泊面积波动、土壤类型及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土壤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阐明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分类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设置54个样方进行植被调查,并分别在每个样方0~15、15~30和30~50 cm深度取土样.以植物重要值作为衡量植物组成相似性的指标,应用逐步聚类的方法将调查区域植被进行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的结果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植物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即胡杨(Populus euphratica)-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群落,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群落,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群落,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 schoberi)群落,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麻(Poacynum henclersoni)群落.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分量能够解释100;的群落间土壤因子差异,第一主分量主要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盐量相关;第二主分量主要与土壤pH值相关;第二主分量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结论]土壤、植被二者互相作用,土壤因子影响着植被的结构特点,反过来群落植被特征也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艾比湖流域土壤呼吸日变化及水热因子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干旱区植物群落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利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测定艾比湖流域四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结合实测的温度、湿度因子,分析土壤温度、湿度,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梭梭、芦苇、盐节木四种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都呈单峰曲线.在日时间尺度上,胡杨群落、梭梭群落、盐节木群落、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上10和150cm高度处气温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各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并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不同的植物群落,对土壤呼吸起首要作用的温度因子不相同,且气温通过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间接影响不相同.可用一元或二元线性函数来描述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关系.各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上10和150cm处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日变化尺度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共同影响了土壤呼吸速率,由温度和湿度共同拟合出的模型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78;以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荒漠过渡地带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以粗砂粒、砂粒和粉砂粒为主,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粗砂粒和粉砂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②土壤分形维数只与黏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4。芦苇群落和芦苇+骆驼刺群落土壤分形维数较大,而柽柳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土壤则相反。③研究区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粗偏程度较大,粒度较分散,土壤粒度特征在靠近绿洲的植物群落与靠近荒漠的植物群落间差异明显。④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与分形维数和粒度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结论】造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其次植被覆盖度、风蚀因素、有机质含量以及人为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测度方法,分别从群落梯度和3个单一环境因子(土壤水分、盐分、酸碱度)对构成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10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白刺、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较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利用资源充分,而盐穗木、盐节木和红砂的生态位较窄,生长范围狭小,其余主要物种介于两者之间;②根据生态宽度可以把10个主要植物种划分成4类;③所测度的物种在土壤水分维上的生态位重叠都较大,而在盐分和酸碱度维上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分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探索了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分布及其土壤环境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为保证绿洲的稳定发展与区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运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对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区域上,按低盐区中盐区高盐区的顺序依次递减。(2)柽柳、盐节木和盐穗木等乔灌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高于芦苇、骆驼刺等草本植物群落;对于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柽柳、盐节木和盐穗木群落在不同区域上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而芦苇和骆驼刺群落在不同区域上的变化较为复杂。这一现象说明乔、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更加稳定,草本群落则受生境的影响显著。(3)柽柳、盐穗木与盐节木植物群落是该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原生植物群落,芦苇、骆驼刺为次生植物群落,另外还伴有少量的白刺、花柴等物种。【结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受研究区域土壤含盐量、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乔灌木特征较稳定,草本群落易受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绿洲的稳定发展与区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草原植被盖度、多度和频度的调查分析,将植物群落抽象地概括到两个排序轴上,再应用相关分析,确定不同地点的主要气候因子,结合这些主要气候因子与土壤因子,分析各因子与排序轴间的相关性,确定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并描述其对群落分布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和联结指数,对构成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主要物种在2m×2m尺度上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种间的总体关联在2m×2m尺度上表现为无关联.从种对间的联结性来看,大多数种对联结指数均较低,但在2m×2m尺度上研究区荒漠植被建群种梭梭与白梭梭、白刺之间,盐穗木与盐节木之间种间联结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采用路线调查和典型样地布设相结合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典型梭梭沙质荒漠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进行测定,揭示其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0—10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0~11.46 g·kg-1,均呈中等变异水平,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是白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1.40倍(P<0.05),由此表明,梭梭荒漠的固碳能力更强。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pH、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含水量,为退化梭梭荒漠的恢复治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荒漠梭梭柽柳蒸腾耗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克拉玛依造林碳汇基地外围,对比分析梭梭和柽柳蒸腾耗水的差异性.[方法]使用包裹式茎流计(Flow4)对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柽柳(Tamarix elongata)枝液流动态进行了监测.对液流速率和枝直径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梭梭和柽柳枝液流速率同枝直径达到显著相关,可分别使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在1.0~3.0 cm的枝直径范围内,柽柳的液流速率大于梭梭,液流速率均随枝直径的增大呈减小,液流速率的差异在减小.[结论]在1.0~3.0 em的径级范围内梭梭抗旱能力强于柽柳,随着植株的生长梭梭和柽柳抗旱能力增强,柽柳抗旱能力同梭梭的差距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为研究区,对扇缘带盐碱土上生长的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白刺(Nitraria sibirica)、猪毛菜(Salsola spp.)三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及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在重度盐碱环境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综合考虑扇缘带地形及植被类型的不同,对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土壤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植被类型在40 cm剖面内,土壤pH、电导率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表现为:猪毛菜<盐穗木<白刺,其中白刺达到最高的8.13 g/kg,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放线菌表现为:盐穗木>白刺>猪毛菜;在立地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递减,且主要分布在表土,而土壤真菌递增(除白刺外).相比空裸地,40cm剖面内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55.77;、99.75;和15.72;;土壤细菌分别提高了62.43;、88.48;和21.99;;土壤放线菌分别提高了91.2;、73.44;和13.71;.[结论]扇缘带不同盐生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剖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性;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壤放线菌和真菌,表明土壤细菌是盐碱土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主体;相比空裸地,盐碱土上生长的耐盐盐生植物显著改善了土壤质量,为垦区生物改良盐碱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属藜科盐生植物,是广泛分布于新疆干旱或半干旱荒漠盐碱环境中的一种极端耐盐的多年生稀盐多汁半灌木,对盐分适应性极强.PS_H基因是一个参与光合反应光系统的基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盐穗木HcPS_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对于了解该基因在盐穗木耐盐过程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大小为441 bp的盐穗木HcPS_H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SalI和NotI进行消化,将目的基因与真核表达质粒pREP-5N连接,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HcPS_H-5N.[结果]通过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重组真核表达质粒HcPS_H-5N构建成功.制备酵母感受态,将重组质粒电击转入酵母中,酵母菌落PCR结果显示电击转化成功.[结论]成功构建盐穗木HcPS_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能在真核细胞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盐穗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陶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83-6084
盐穗木是生长在荒漠、半荒漠盐碱地上的一类重要的半灌木植物资源。综述了盐穗木在生态学、形态学、生理学以及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克拉玛依盐渍化砾漠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形态地形进行植被调查,研究微地形对梭梭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发现植物14种,隶属7科11属,不同地形之间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地形改变对梭梭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植被密度、盖度影响显著;地形扰动有利于梭梭群落优势种生物量的提高,地形以深沟效果最优;不同形态地形导致梭梭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深沟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土垄一次之,CK最小。根据梭梭群落盖度、灌木密度、优势种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可知,深沟是进行砾漠植被生态恢复的有利工程措施,并为盐渍化砾漠植被恢复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以梭梭、白梭梭为材料,开展人工育苗实验.针对梭梭、白梭梭不同生长特性以及对宁夏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的差异,观测了梭梭、白梭梭人工育苗过程中的出苗率、苗高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生物量情况,对比确定了梭梭、白梭梭在银川平原腹部沙地的育苗适宜条件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