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树种单一 ,森林结构简单 ,季相景观单调 ,森林稳定性低 ,观赏性欠佳等问题 ,提出了“恢复建立稳定的地带性、物种多样性森林类型和采取人工调控技术促进森林演替 ,减少纯林 ,建立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 ,提高森林结构质量”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大面积马尾松、杉木纯林林相调控改造的建议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树种单一 ,森林结构简单 ,季相景观单调 ,森林稳定性低 ,观赏性欠佳等问题 ,提出了“恢复建立稳定的地带性、物种多样性森林类型和采取人工调控技术促进森林演替 ,减少纯林 ,建立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 ,提高森林结构质量”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大面积马尾松、杉木纯林林相调控改造的建议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季相景观单调,森林稳定性低,观赏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了“恢复建立稳定的地带性、物种多样性森林类型和采取人工调控技术促进森林演替,减少纯林,建立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物群少,提高森林结构质量”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大面积马尾松、杉木纯林林相调控改造的建议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江锦攀 《绿色科技》2019,(7):126-129
指出了马尾松是我国建材市场中的主要木材之一,但由于长时间采用单一树种纯林模式经营,导致了土地衰退与森林生产力下降。同时,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容易导致森林火灾,严重制约了马尾松林木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目前,针对马尾纯林改造同种珍稀阔叶树营建复层林成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为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基于对马尾松纯林改造成复层林的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的分析,对马尾松纯林套种珍稀阔叶林营造复层林现状和土地改良方面进行初步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岭植物园的森林景观建设需求,以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为例对林相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林相改造思路、树种选择、景观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营造稳定的森林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6.
要塞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阴要塞森林公园存在的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季相景观单调,森林稳定性低,观赏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了恢复建立“稳定的地带性、物种多样性森林类型”和采取人工调控技术促进森林演替,减少纯林,建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提高森林结构质量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大面积杉木纯林林相调控改造的建议,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林相改造就是在保持原有林窗的基础上改造现有单一林相,使之形成树种多样、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群落稳定性高、生态功能强的林分。以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为例,以建设森林生态景观为目标,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改造思路,发挥出林相改造的作用,创造出优美的森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龙架山省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4种方案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纯林经方案2景观改造后,枯枝落叶层生物量提高,具有良好保水保肥作用;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方案2的搭配植物种类,使得样地生物量大,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大。为贵州省将来大规模开展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纯林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英  曾祥划  吴刚  李小川 《热带林业》2004,32(3):39-40,47
本文查阅了混交林的有关文献,总结了混交林的优点,并进行了多种树种和马尾松混交处理的实验,从生态学观点和生产的角度提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思路,马尾松纯林改造应以藜蒴、荷木为主,利于林地的持续生产,应以马占相思为主,可快速更换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套种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改造等措施,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以改变树种结构单一、地力日益衰退、病虫害逐年严重、林地灌木杂草丛生、火灾频繁发生、林分产量低下等状况。结果表明:在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可不同程度增加单位面积阔叶树数量,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能充分利用林地中的营养空间,马尾松和阀叶树在各自不同层次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千岛湖区的植被现状,实施了阔叶化改造等森林健康保育措施,通过对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和不同健康保育措施下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样地调查,计算各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经阔叶化改造后,杉木和马尾松的重要值明显下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经阔叶化改造后,群落均匀度指数增大,群落生态优势度指数减小,群落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但纯林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上往往生长不良 ,针叶呈淡黄色 ,干形弯曲迟迟不能郁闭成林 ,甚至导致林地水土流失 ,造成地力衰退 ,生产力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台湾相思树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壤能生长 ,是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多年来 ,为了治理安溪县官桥地区的水土流失 ,我镇根据现有林地条件 ,采用针阔混交造林技术措施 ,对马尾松低产林进行了改造 ,套种台湾相思树 (Аcaciacon fusaMerr .)使其成为混交林。我们对 1990年营造的马尾松台湾相思树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对比研…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及其丰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马尾松与刺槐、栎类、枫香三个树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生产力状况,从根系的分布和根量,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丰产的机理,为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1 a生纯林内补植福建柏、台湾相思,分别形成2树种和3树种的混交林.造林14 a后,对比分析各林分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以及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尾松、福建柏、台湾相思3树种的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林木生长较快,枯枝落叶物多,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林分内的小环境.3树种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和2树种异龄混交林的林木蓄积量分别提高12.91%和6.06%、26.88%.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复层结构,层次明显。其林木生长较马尾松纯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快。经疏伐抚育和适当施肥,促进了生长。  相似文献   

16.
乡土阔叶树山杜英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杜英是优良的乡土速生绿化树种,对连城县宣和国营林场6年生的山杜英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山杜英与杉木和马尾松的混交林进行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蓄积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大小分别为山杜英与杉木混交林>山杜英纯林>山杜英与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冠结构及叶面积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分两树种的林冠是镶嵌分布,林分总叶量平均比松纯林的高40.2%,林冠长比松纯林长69.13%,透光率只占松纯林的26.35%—66.62%,提高了叶面积指数,比松纯林的高64.59%。说明混交林比纯林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林分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闽楠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楠与马尾松、鄂西红豆树等树种进行混交试验,观察闽楠在不同混交林分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闽楠与马尾松、鄂西红豆树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混交林中楠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均明显高于楠木纯林,且以闽楠与马尾松混交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分析比较了25年生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03.34t/hm ̄2>马尾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78.56t/hm ̄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 ̄2;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27.36m ̄3/hm ̄2>马尾松纯林蓄积量261.82m ̄3/hm ̄2>酸枣纯林蓄积量214.72m ̄3/hm ̄2;马尾松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下降,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