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灵芝栽培在我省东部林区迅速发展,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尤其为林场职工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短木段栽培灵芝的技术日臻完善.但不小栽培者对灵芝生产工艺流程中埋段这一环节存在歧意。有的欲采取墙式栽培方法,有的欲采取割口不脱袋埋段,认为不脱袋易保持水分。笔者通过实践证买,只有脱袋覆土栽培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灵芝栽培方法张寿橙山野自然生长的灵芝,易因虫蛀而商品价值低;木屑和棉籽壳代料栽培的灵芝,则因其三萜类物质含量低,而不大受外商欢迎。近年闽、浙交界的浦城、龙泉等地采用短段术熟料速生栽培,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段木灵芝可利用林区的废弃杂木,凡阔叶树除樟科...  相似文献   

3.
吴健 《湖南林业》2002,(5):26-26
用木块袋栽培灵芝,生物转化率可达80%,比直接用段木栽培提高50%的产量。方法如下:1.木块袋的制备选枫、槠、栗等树的枝条,劈成长33厘米、宽3厘米的条形块,用刀削平两端。木块的含水量调整到65%左右,扎成直径18厘米的捆,装入宽24厘米、长48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中。袋底打活结扎紧,然后在袋中放入配制好的木屑培养基(配方是:杂木屑73%、麦麸25%、黄豆粉1%、石膏1%、水适量),再将木块捆装入袋中,用木屑填紧袋中空隙,并覆盖木块,然后打活结扎紧袋口,即成菌袋。2.灭菌与接种将当天制备的菌袋放入常压灭菌锅中蒸10~12小时,或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人们的无序采集,野生松杉灵芝资源逐渐减少,为满足市场需求量,利用棚室,以木屑为主进行替代料栽培生产松杉灵芝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仅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是一种简单、易掌握的栽培模式。棚室代料栽培松杉灵芝,单袋产量干质量可达20~25g,且芝型美观,着色好,采收及时,可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较为简单、易掌握的栽培方式,是灵芝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开展林下仿野生段木栽培灵芝试验,测定了灵芝连续年产量,比较了不同段木树种、不同林分对灵芝产量的影响,并对林下仿野生栽培和大棚栽培灵芝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林下段木仿野生栽培灵芝,能连续采收5年(菌段质量7~8 kg),每年可采收2次,其中第2年产量最高,随后逐年降低,前3年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6%,1...  相似文献   

6.
卢山 《绿色科技》2023,(13):167-170+177
为探究贵州红托竹荪高海拔林下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技术措施及种植效益。选择在高海拔林下试验种植林地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选择适宜种植林地地块、选择适宜林下种植品种(菌株)、选择优质菌包、整地及土壤消毒、脱袋覆土种植、做好发菌和出菇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采收及加工处理。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利用率25.8%,分2年试验种植样方综合测算数据显示,鲜荪平均产量2.093 kg/m2,亩均鲜荪产量360 kg。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是贵州红托竹荪目前技术最为先进、产量高且稳定的人工栽培模式,开展高海拔林地区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技术研究,并进行大范围推广,有助于提高红托竹荪产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林下开展段木熟料栽培灵芝,生产的灵芝商品品质好,效益高,主要介绍了林下段木熟料栽培灵芝的栽培工艺、栽培季节选择、段木选择、场地选择、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等关键技术,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袋料的料水比对灵芝菌丝长满料袋天数的影响,为室内工厂化规模栽培灵芝提高效益提供借鉴。本实验用杂木屑、玉米粉、麸皮等配成栽培基质和不同量水设置5种料水比,分别是1∶1.0、1∶1.1、1∶1.2、1∶1.3、1∶1.4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差异显著。发现当料水比为1∶1.2时,灵芝菌丝长满料袋天数最短,为30.04 d。由此可知料水比是影响灵芝生长周期的重要因素,当以杂木屑、玉米粉、麸皮等为栽培基质时最佳料水比为1∶1.2。  相似文献   

9.
灵芝代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经化学分析,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多糖,多种氨基酸,有机锗、甾类,三萜类。药理研究表明,灵芝具有保肝、解毒、强心、安神、止痛及治耳聋、益肺气、利关节等功能。灵芝的传统生产方法为段木栽培,我国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灵芝的生产必然转向代料栽培为主导。利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为原材料,可大量节约栎木资源。每100kg干原料可产灵芝干品10kg以上,现将这一技术介绍给读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菌株树种配套试验”项目作为省科委重点课题《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和菌株树种配套试验》的子课题之一,从1989年以来,共完成段木香菇栽培1720段,占任务的115%,段木木耳完成1076段,占任务的154%,袋栽香菇7800袋,占任务的130%,袋栽木耳4000袋,占任务的114%,栽培菇耳产量已达到或超过合同指标。投入产出比为1:18。筛选出L26和L507菌株与丝栗栲等树种配套栽培香菇的苗树最佳配对,对参试树种木屑栽培食用菌产量达到合同计划指标,同时摸索了一条枫香、千年桐等主要速生树种适宜栽培的食用菌菌种与栽培方式,为进一步开展菌树配套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菇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高产培养基配方2个,培养基配方添加玉米粉,松杉灵芝产量增加,落叶松木屑作为栽培原料,在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及产量方面与阔叶木屑没有显著差别。目前,阔叶木屑紧缺、价格昂贵,而落叶松木屑较为丰富,价格低廉,落叶松木屑作为松杉灵芝栽培原料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耳生产仅有150多年历史,过去长期采用段木砍花播种的半天然式生产,周期长达二年之久,日耗材多、单产低。到八十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开始采用室内袋栽法,此法稳产高产,每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平均可收干银耳14—16公斤,单产比段木栽法提高15—20倍。生产周期35天左右。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袋栽法已成为我国发展银耳生产行之有效的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灵芝的仿野生开发种植技术,在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不同类型林分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试验,并进行灵芝产量与质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纯林仿野生栽培灵芝其生物转化率、优质率、子实体产量、孢子粉产量最高;各种林分类型的郁闭度均以0.6~0.8的生物转化率、优质率、子实体产量、孢子粉产量最高。该文旨在为高质高产地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的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金冠产区套袋果进行不同时期除袋,成熟期统一采收,统计果皮着色状况并测定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金冠不套袋采收果实为青绿色,套袋采收果实为黄色;不同时期除袋,果实着红色且着色不均,着色指数与着色率成正相关关系;采收前10-15d除袋,果皮叶绿素含量最低,着色率、着色指数、花色素含量最高,为宁夏金冠产区最佳除袋期。  相似文献   

15.
张婧 《桉树科技》2018,(1):33-36
以桉树段木和桉木屑为基质,杂木屑为对照,开展了桉树栽培灵芝对比试验,并对灵芝主要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桉树栽培灵芝是可行的,桉树栽培灵芝菌丝生长快(桉木屑灵芝菌丝日长速9.75 mm·d-1、桉树段木灵芝菌丝日长速7.28 mm·d-1);桉木屑混合基质灵芝的单芝鲜重(47.66 g)比对照灵芝(47.11 g)高1.18%,而桉树段木灵芝(45.44 g)比对照的低3.53%;桉木屑基质灵芝多糖(1.64 g·100 g-1)和比对照灵芝多糖(1.44 g·100g-1)高13.89%,桉树段木灵芝多糖与对照的相同,桉木屑基质灵芝三萜化合物(1.88 g·100 g-1)比对照灵芝(1.38 g·100 g-1)高36.23%;桉树灵芝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花菇原是利用阔叶树原木、段木进行人工接种栽培,但资源浪费大,生本效益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人工木屑袋料栽培花菇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县于1995年从浙江等地引进该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生产,取得成功。1996年全县推广种植达70多万袋,预计可创产值400多万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花菇高棚架人工袋料栽培技术的特点:一是质量好,经济效益高。花菇肉质松嫩,香味浓郁,朵型圆整、美观,脚柄短,出口商品率高达90%以上;袋产量可达0.25kg,高的已达0.4~0.5kg,袋收入可达4~10元,是常规脱袋香菇效益的2~4倍。二是含水…  相似文献   

17.
以往,生产黑木耳主要为段木栽培,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消耗.现将经过几年试验,已掌握的一套袋装料栽培黑木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灵芝孢子粉的高效利用,本研究对灵芝孢子粉残余物中壳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试验条件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再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而后对该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壳聚糖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40%、温度90℃、水浴时间4 h,为最佳壳聚糖提取条件,该条件所得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1.52%,且各项指标均符合GB 2994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该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残渣中的壳聚糖分离提取提供了新的工艺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黑木耳栽培,多年来一直是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人们环保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段木栽培日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方式的袋料栽培,有效地保护了林业资源。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河南省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的产地环境、品种筛选、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和病虫害控制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野生松杉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及子实体采摘后基质作为材料的分离比较试验,对分离获得的优良菌株,进行松杉灵芝菌丝在不同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芝试验,研究出菌柄与菌盖连接处是分离最佳部位,落叶松木屑培养基比阔叶木屑培养基更适宜松杉灵芝菌丝及子实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