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5%吡蚜酮悬浮剂是江苏克胜集团开发的防治稻飞虱的新型杀虫剂,为了进一步验证吡蚜酮在安徽省防治灰飞虱的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08年7月我们开展了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灰飞虱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进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 furcifera)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使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4g/667m2、16g/667m2处理,药后7d的防效达94.3%、97.10%。经调查分析,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生产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防治水稻二化螟、大螟,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等。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  相似文献   

4.
正6月23日,先正达沙图~?水稻稻飞虱抗性管理新高度田间观摩会在广东江门举行。以隐蔽危害、突发暴发和远距离迁飞为特点而让稻农每年都头疼的稻飞虱,据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与对策专家组监测显示,已对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处于高水平抗药性,对呋虫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阶段;对吡蚜酮、毒死蜱、噻嗪酮等也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水稻生产上稻飞虱危害猖獗,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的科研人员经大量配组筛选,研制出防治抗性稻飞虱新型复配杀虫剂——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该复配组合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10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当前防治褐飞虱主打药剂的田间效果。在大田中,采用喷雾施药法对10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7、14天后,对褐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烯啶·吡蚜酮,达85.88%、96.81%、97.78%,最差的是吡虫啉,仅51.44%、65.40%、62.92%。用药21天后,对褐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吡蚜酮+毒死蜱,达96.81%,最差的是噻虫嗪,仅50.04%;防治效果在90%以上有吡蚜酮+毒死蜱、烯啶·吡蚜酮、呋虫胺、吡蚜酮+异丙威、吡蚜酮+仲丁威5种;防治效果在80%~90%的有烯啶虫胺1种;防治效果在70%~80%的有吡蚜酮、噻虫嗪2种;防治效果<70%的有吡虫啉、噻虫嗪2种。因此,呋虫胺、烯啶·吡蚜酮、吡蚜酮与毒死蜱、吡蚜酮与异丙威、吡蚜酮与仲丁威混用等5种药剂能有效控制褐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7.
<正>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监测,水稻、棉花、蔬菜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性水平显著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堪忧在南方水稻主产省28个监测点监测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与2013年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大幅提升,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对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据南京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反映,与前几年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水平上升很快,室内毒力测定2000毫克/升浓度的吡蚜酮死亡率不到20%。二化螟对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白背飞虱与褐飞虱两种)的高效药剂,重庆市云阳县植保站技术人员于2012年6月25日(水稻分蘖盛期)在云阳县泥溪镇进行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125g/hm2、80%敌敌畏乳油1500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与80%敌敌畏乳油750g/hm2混配,对水900kg/hm2在水稻田间浅水层状态下喷施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药剂和药剂组合对田间暴发性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9.
1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16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氟虫睛,达96.6%,最差的是啶虫脒,仅24.9%。16个杀虫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氟虫腈、吡虫啉、噻嗪酮及辛硫磷4种;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仲丁威、毒死蜱和异丙威3种;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5种,防治效果在60%~70%的及防治效果<60%的各有2种。因此,目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杀虫剂仍然是吡虫啉、噻嗪酮、仲丁威EC和异丙威,以及氟虫腈、毒死蜱及辛硫磷。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药效示范,评价吡蚜酮、宁南霉素等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和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供;药剂⑥为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由苏州安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空白作为对照。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2005年南京农业大学沈晋良教授等科研人员监测到稻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严重抗药性以来,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提出在水稻褐飞虱防治上暂停使用吡虫啉的建议,各级植保部  相似文献   

12.
激战吡蚜酮     
<正>热点吡蚜酮近几年吡蚜酮在农药市场的崛起,引起了国内众多农化企业的关注。吡蚜酮原药生产企业全国近10家,而制剂和复配制剂生产企业高达90多家,发证112件。克胜集团、江苏安邦是吡蚜酮最早参与竞争的生产厂,近几年工业化规模生产不断扩大,还开发了吡蚜酮与噻嗪酮、扑虱灵、速灭威等的复配产品,显著提高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受到市场的青睐。对吡蚜酮复配品种的推广有助于吡蚜酮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近日,江苏安邦"飞电"吡蚜酮产品成功中标河北省政府招标采购订单,用于小麦蚜虫的化学防控。"飞电"吡蚜酮在河北省的成功中标,是吡蚜酮首次大面积应用于水稻之外的大田作物,表明吡蚜酮对小麦蚜虫的效果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吡蚜酮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吡虫啉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44个不同企业生产的吡虫啉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用吡虫啉25g/hm^2(有效含量)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可达96.03%,最差的防效仅12.67%。44个吡虫啉制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10个,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15个,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9个,防治效果在60%~70%的有4个,防治效果〈60%的有5个。因此,在稻飞虱发生程度中等的年份,用吡虫啉还是可以有效控制其为害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将作用机理和杀虫速度不同的药剂混配或复配使用,可以提高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广西合浦县植保植检站于2007年9月对多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分别每亩用10%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A处理)、25%噻嗪酮·杀虫单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16.
<正>主要是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如防治纵卷叶螟的茚虫威、甲维·茚虫威、康宽、甲维盐、甲氧虫酰肼、四氯虫酰胺、稻腾、甲维毒死蜱等,防治大螟、二化螟的甲维·毒死蜱、康宽、甲氧虫酰肼、四氧虫酰胺、稻腾、阿维二嗪磷、稻丰散等,防治三种稻飞虱的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噻嗪酮、噻虫嗪、醚菊酯等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对水稻害虫高效、低毒(或微毒)、低残留(极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  相似文献   

17.
正问:水稻分蘖末期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瘟、纹枯病的同时,能否混用多效唑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如能混用,每亩纯药用量多少?答: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用药主要有毒死蜱、丙溴磷、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溴氰虫酰胺、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治稻飞虱的适用药主要有异丙威、仲丁威、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等。防治稻叶瘟的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省农业厅近日印发《福建省2010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意见》,要求各级认真开展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工作。今年"新农药"示范计划在10个县(市)示范推广丙溴磷、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蚜酮、丁硫·吡虫啉、甲氨基  相似文献   

19.
正为确定呋虫胺(护瑞)与其他常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及吡蚜酮在防治水稻褐飞虱方面的药效差异,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与江西作悦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了药后2~7天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研究了20%呋虫胺SG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上海市农药新品种推荐委员会确定了《上海市2019年农药品种推荐名录》和《上海市2019年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本次推荐的农药品种共171个,绿色防控产品33个。其中,推荐粮食用农药67个,如拜耳股份公司的75%肟菌·戊唑醇(25%肟菌酯+5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稻飞虱,江苏省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