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牛乳电导率值与体细胞数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值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500万个/ml时,电导率值在5.20~9.00ms/cm之间;体细胞数在500万/个ml时,电导率值在9.00ms/c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可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pH值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pH值在6.50~6.80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500万个/mL以上时.电导率在5.20~9.00ms,cm之间、pH值在6.80~7.20;体细胞数在500万以上,电导率值在9.00ms/cm以上、pH值在7.20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数相关性不明显,可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20万~50万个/mL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在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可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在20-50万/mL区间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在50万/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5.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6.
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奶牛乳样604份, 测定乳汁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正常乳汁的pH值在6 4~6 6之间; 体细胞在20万~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6~6 8之间; 体细胞在50~1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8~7 0之间; 体细胞在150万~50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0~7 2之间; 体细胞大于500万/mL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2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8.
牛奶酸碱度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9.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若干份(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个/ml时,奶牛乳汁pH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常给牧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检测牛乳中的体细胞数是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检测牛乳中的体细胞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体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的牛乳体细胞数为基准,用凝乳试验反应法检测的牛乳体细胞数与其对比,结论为凝乳试验反应法检测牛乳体细胞数的准确性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电导率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隐性乳房炎(H idden Mastitis)也称为亚临床乳房炎(SubclinicalMastitis),特点是肉眼患牛的乳房和乳汁无异常,但乳汁培养有细菌,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增加的多少可反映炎症的程度。奶牛乳房组织感染后,由于炎症的发生,乳腺合成脂肪、蛋白质和乳糖能力下降,渗透性降低,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Na 、C l-、HCO3-、蛋白质等成分渗出而进入乳腺泡,使乳汁成分发生改变。发生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的生理生化指标如体细胞数、电导率、pH值、各种酶等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牛乳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间接诊断隐性乳房炎。以下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东北垦区规范化养殖牛场奶牛乳体细胞数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探析泌乳月份及乳成分与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中的GLM和Correlation过程,分析了2012—2013年黑龙江省某牛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结果表明,该牛场牛群平均乳体细胞数为14万/m L,有56.70%的奶牛个体乳体细胞数小于20万/m L,6月和10月乳体细胞数较高,10月乳房炎阳性率最高(27.25%)。体细胞数高于15万/m L时,就会造成经济损失,高于50万/m L的经济损失占牛群经济损失的71.45%。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该试验结果可为更好地运用DHI体系评价奶牛的生产性能,规范牛群的饲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乳房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乳房炎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其有着特有的症候群。如产奶量日趋减少,乳汁中含有的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组织细胞如嗜中性白细胞、上皮细胞等在乳汁中大量出现且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乳汁由正常的弱酸性变成弱碱性,乳的质量降低,易酸败变质。隐性乳房炎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为临床乳房炎,其具体表现为pH值7.0以上,偏碱性,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体细胞数在50万/ml以上,细菌数超过1130万个/ml,电导值增高。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将体细胞计数低于2.5×105CFU/mL的乳区都认为是无炎症乳区;如果总计数超过1×106CFU/mL,则说明发生了影响乳区的急性炎症;而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在2.5×105~1.0×106CFU/mL之间的奶牛则为隐性乳房炎患病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牧场中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100~200g/(头·d)的剂量添加干酪乳杆菌HM-09和植物乳杆菌HM-10及其代谢产物的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1.5×109 cfu/g),应用牛场DHI数据中的乳体细胞数(SCC)数据对试验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分析,研究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饲喂5~10d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后,奶牛平均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8%~62.8%。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难防治、花费最多,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之一。乳头药浴对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比利时进口药浴液与国内某品牌药浴液进行了对比试验,从改善乳头皮肤质量(皮肤表面光滑度)、优化乳头括约肌、控制体细胞数上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挤奶前药浴液(乳洁)、挤奶后药浴液(乳宁)可以使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出现明显下降,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牛乳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