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现在的买卖越来越难做了,不管你费多大力气,对于送上门的农资,农民就是不冷不热的。"一位农资经营商抱怨说。经营者口中的"难"是多数同行普遍存在的共识。当然,难是有一定客观因素的,同行竞争激励、消费群体理性增强、上游利润空间缩减等等,很多经营者死守固有的经营思想理念,新形势下的市场骤变中很难适时定位自己,以至于很难与农民迫切的需求所衔接,这样的情形之下,经营难是肯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已过去一半,农资市场竞争较往年更加激烈。大量的中小型农资企业"关停并转",与以往相比,今年农资经销商会面临更多挑战。农资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农资经销越来越不挣钱,不是因为农民不买农资,而是因为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也还是那些农民。市场上有一些经销商,即使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也能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所以,农资零售市场现状是,农民会"选"地方买农资了。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农资行业正在经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农资经销商核心竞争力正在发生的转变。"年末岁首,山东、河北等地的不少农资经销商都这样表示。他们认为,随着产品同质化和农民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资产品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而是主要体现在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上。未来谁离农户更近,谁就能真正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4.
<正>"3·15"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对于使用农资的农民来说,近些年来确实受到了益处。由于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大力传播和推进,农业、工商和质监等部门强力地开展打假活动,并联袂媒体大力宣传假冒伪劣农资防范知识,使农民的防假意识和鉴别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为全面贯彻农业部《关于开展2006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营造春季农资打假声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在春耕过程中购买到优质放心的农资产品,由市农委、市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工作小组组织,工商局、农技推广中心、行业协会及部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于2006年3月15日在青浦区练塘镇东庄乡社会活动中心广场举行“上海市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宣传活动。上午9时半宣传活动开始,东庄乡农民纷纷向工商、农技专家咨询政策与技术,市农技推广中心与各生产企业向农民共分发三千余份资料,特别是市农技中心的“上海…  相似文献   

6.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意味着广大农民一年耕耘的开始,也意味着播种新的希望!所以,每到春耕时节,众多的农资人和种植者都期盼着获得优质的农资资源,为丰收备战。而在相对混乱的农资市场中,如何能获得"正品溯源、优质优价"的农资,已经成为农资人和种植者追  相似文献   

7.
<正>生产商转变成农资电商难题不少;流通商成农资电商要注意把握时机;平台商发展农资电商要加强公信力建设15年前的马云逆袭为今日中国首富,这样的励志故事相信也给农资人打了一针兴奋剂。从当前看,农资电商领域主要活跃着"三股势力",在他们中间,未来会不会崛起农资行业的"马云"?甲方生产商换个场地卖生产企业的电商平台与企业直销本质上没有区别,无非是应用互联网工具对销售手段进行了武装罢了,当然它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宣传窗口。  相似文献   

8.
<正>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是农资圈比较常见的问题,且屡禁不绝,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因为使用假农资而造成农民巨大损失的案例。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打假力度,但那些利欲熏心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像打游击一样,让农民苦恼不已。究竟为什么假农资可以在市场上如此猖獗呢?包装与宣传假冒伪劣农资如此猖獗的一个原因是产品包装问题。假农资与其他商品不一样,在外包装上几乎看不出什么,需要鉴定才能发现问题,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冒用一些大品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农资企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农药化肥和种子的新品种花样翻新,名目众多,让广大农民眼花缭乱。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很难或者不太愿意尝试直接将农药、化肥等打入终端市场,而是通过各级代理商将其以批发的形式进入基层进行销售。而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农资造假手段,那些假冒的农药、化肥,单从包装、气味和颜色等方面很难鉴别识别,给农资营销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在营销策略上,有几点值得我们足够重视。面对农资市场供应渠道多、门类复杂的现实,农民需要了重视宣传广告和推介对农资销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春耕时节,为了让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农药、化肥,近日,青海省农牧厅联合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在海东市平安区启动2017年全省农资打假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据了解,2016年青海省各级农牧部门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649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5179个次,印发宣传资料13.4万  相似文献   

11.
<正>选购农药化肥和种子等优质农资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获得较好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说是农民朋友的众望所归。然而,在与市场打交道中,农民朋友上当受骗的事儿层出不穷。尽管这些年农资打假的力度不小,每年都要搞集中整治,联合行动,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假劣农资依然屡禁不止,屡打不绝,而在这样的形势下,要让农民放心地买  相似文献   

12.
<正>农资经营中,很多人力求经营特色,意在众多的同行中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特点,打好市场占有率这张竞争牌。于是,店面装修豪华,招牌叫得豪气,单从表面上来看,虽然也符合特色范畴,能引来一些好奇的眼球,但这样只重其外而轻其内的经营理念实质上对经营并无多大裨益,因为农民选择消费,注重的是实质性东西,更看重的是农资质量、适应性、产出比等优势,如果一个店面气派而内里亏虚的话,那么必然会让人绕道而行,如此的特色再"特"也会让农民望"特"兴叹。  相似文献   

13.
<正>作物解决方案现在成了农资界的热门话题,也似乎让迷失的农资找到了未来,让所有相关者蠢蠢欲动,让整个价值链为之兴奋,可是作物解决方案果真能解决农资的困惑吗?能让迷失的农资人找到方向吗?能解决农资营销的困境吗?下面笔者就此话题说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以供大家探讨。一、什么是作物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用百度搜下可以看到是这样定义的:解决方案就是针对某些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  相似文献   

14.
<正>工作之余,我发现很多同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尽管从事农资基层销售工作,但与农民打交道的机会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渠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接触,即使经常在零售店处碰到前来购药的农民,交流也很少,或者都是几句老套的话,一年下来到田间地头的次数也寥寥可数。因此,尽管来自农村,出身农民家庭,从事农资销售工作,但对于农民的了解和需求变化,对于田地、作物和具体病虫害,对于农民的种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农资领域,零售商始终是令人起敬的一个群体。他们有着数以万计的庞大数量,深扎农资基层,是农资终端最柔软的触角;他们常被视为一群没有专业学历知识的人群,却在基层辛勤付出,做着最有价值的事情——服务终端农民。近两年,农资零售商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野蛮"力量。有人说,谁离农民最近,谁就掌握了农资的未来。毫无疑问,零售商就是这样的存在。在新零售浪潮袭来的当下,农资零售商的重要性凸显,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劲头更为猛烈,成为照亮整个农资经营未来的主力军。他们身上展现的不仅是农资土壤的多样性,更彰显着农资经营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在农资及其农资广告界关于种子宣传推广方面,曝出了一个种子“产量”问题的焦点议题.试举两则实例以资佐证:一则是《农业科技报》的“种子广告不能靠宣传产量来忽悠农民”,另一则是《中国工商报》的“种子广告应禁止宣传亩产量”.这些文章观点都有警示之处,值得农资行业及其相关的广告业界引起关注.1种子广告名目繁多,频频高调宣传产量在我国各地当下的农资市场里,各类农业种子林林总总,各家种子企业各拉旗号,各家门户麾下的商家门铺各自亮出各家招数,种子广告宣传把种业市场闹腾得热热闹闹,成就了广告业界一方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正>应该说,农资执法在近些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肯定和赞扬。诚然,还应看到在广大农村市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的路子还很长,农资市场管理的规范化新模式,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建立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农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离不了农机设备、优质的种子和价廉环保的农药。除此之外,农民朋友还希望有关农资部门服务到位,把服务做到田间地头,得到踏踏实实服务,渴望明明白白的消费。农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务需求现象呢?经过笔者调查走访,发现农民朋友需求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强身健体"练好服务本领。目前,虽然农村各集镇有各种农资门市部,但他们说白了是以商业性为目的,主要是向农民推销农资产品,从中赚取利润。目前情况他们又有几个是"科班"出身,同时又对病虫害诊断防治了如指掌,又能对农户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呢?试想,  相似文献   

19.
<正>"农资团购对我们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种新的农资采购方式,不仅能让农民朋友得到实惠,我们的经销商也不会出现赊账情况。"日前,福建省最大农药生产企业——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科长程望育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农资企业较多、品种更是繁多,正确地指导农民朋友选择和使用农资产品,既体现了农资经销商的科学知识水平,提高你的知名度,又可拉动客源从而提高销量。但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即使你推荐用户选择大厂家、高质量的优质农资,有时还会落个销售假农资、以高价格欺骗农民的坏名声。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指导农民朋友选择和使用农资呢?其一,你要真正了解农民。现在的农民不见得文化水平有多低,关键问题是人云我云。甚至是不看说明书,不算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