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有效控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后期叶斑病,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斑病、玉米枯叶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条斑病,该病最早于1976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玉米生产国和地区的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玉米田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和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省科技厅日前将申报201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行业评审通过项目目录予以公告。其中,多项植保农药类成果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奖行业组评审,分别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的"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及早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石家庄开发区达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大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农药残留与微生物检测技术",河  相似文献   

5.
玉米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癍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病害防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山东省宁阳县2016年玉米"一防双减"项目飞防作业顺利完成,共集中防治玉米后期病虫害10万亩,为今年秋粮再夺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等原因,玉米穗虫、蚜虫、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频发高发,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安全。但由于玉米后期天气炎热,植株高大,田间郁闭,加之近年来价  相似文献   

10.
正据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今年该省玉米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以玉米螟、棉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和以锈病、弯孢叶斑病为主的叶部病害偏重发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专家预计,全省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为4600万亩次。有鉴于此,植保专家提出如下防治建议:播种期重点防治土传和种传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灰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日前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7月20日,河北省农科院组织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和新疆农科院园艺所的相关专家,在新疆巴州博湖县对该所承担的河北省财政项目"河北省小麦、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及杀菌剂研发"——番茄列当生物防治田间示范(项目编号:F13R10001)进行了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2.
<正>下半年山东省农作物发生的重大病虫害主要有东亚飞蝗秋蝗、三代棉铃虫、稻飞虱、玉米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等。根据气象条件、病虫基数、作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安徽省植保总站了解到,今年安徽省玉米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以玉米螟、棉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和以锈病、弯孢叶斑病为主的叶部病害偏重发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专家预计,安徽全省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为4600万亩次。播种期专家建议,农户在玉米播种期重点防治土传和种传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灰飞虱、蓟马。在油菜、豌豆、大蒜、大麦、小麦等作  相似文献   

15.
<正>前段时间雨水较多,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大斑病,又称长蠕孢菌叶斑病、煤霉病、煤纹病、枯叶病、条斑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在冷凉地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当玉米植株70~90厘米高时即可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苞叶和籽粒。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的。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根据病虫基数、秋作物布局及天气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6年河南省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2.3亿亩次。其中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玉米南方锈病、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等将偏重发生,三代粘虫、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蚜、白绢病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一、玉米病虫害预计玉米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了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苗病、病毒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田间流行动态;试验筛选出抗病品种,复方多菌灵防治苗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和40%氧化乐果治蚜防病毒病。据此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证的防治策略,制定出多种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经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及推广品种的改变,我国各地区主要玉米病害的发生也随之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辽宁地区大爆发,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又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已成为丹东地区重要的叶部病害。掌握该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能缓解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从而达到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12~201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新引进的164份国外玉米种质和122份国内常用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玉米弯袍叶斑病的杭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种质对弯抱叶斑病的杭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弯抱叶斑病的杭病能力较低,表现杭病的种质较少,仅有57份,且杭性种质以中等杭病为主,其余229份种质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对弯抱叶斑病的杭病能力高于国内常用玉米种质的抗病能力,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中筛选出了37份抗性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蔡保松经过多年研究与试验发现,木霉菌系统通过诱导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和叶斑病,并提出了相关增产增效技术,标志着我国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提效有了新技术。据介绍,该技术首次明确了矮化病是由线虫侵染所致,鉴定出病原线虫优势种类,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代习性、耐寒生理和和田间分布与消长规律。确定了玉米高密度种植、秸秆还田、深松改土等对玉米螟寄主范围、叶斑病扩展模式、土传病原菌积累与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明确了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