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帚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所取得的研究进展;简述了PMTV的分布与传播、分子特征、病理特征、致病机理及其检测方法,认为PMTV主要出现在气温冷凉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马铃薯上,能通过种薯和粉痂菌传播,诱导马铃薯块茎发生环状坏死;分析了该病毒的特殊性及防治的难点;认为今后要深入研究粉痂菌、马铃薯、PMTV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挖掘PMTV抗性基因,开展马铃薯抗PMTV育种,建立快速准确的PMTV检测方法,探讨同时防治粉痂病和PMTV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疮痂病在中国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以前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往往被人们忽视,致使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达60%左右,发展成为了马铃薯生产的一大障碍。由于该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使薯块的质量和产量下降,同时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使之市场竞争力降低,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为后壁菌门链丝菌属放线菌疮痂链霉菌,有分枝的菌体呈细丝状,菌丝尖端和孢子丝常呈螺旋状(图1),连续  相似文献   

3.
<正>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多数地区每年只能种植一季,轮作倒茬困难,所以此病害也逐年加重,并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严重田块发病率达到70%~80%,个别年份可达全田毁灭,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是  相似文献   

4.
<正>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因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得名,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5%,严重时达205%,严重时达2030%。近年来,南方和西南的马铃薯种植区也都有的趋势。发病原因:引发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图1),周生鞭毛的单细胞菌体呈短杆状,极少双连,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边缘齐呈整圆形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白绢病是全国各地马铃薯种植区分布十分普遍的常见性病害,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有时也为害茎基部,造成产量减少和商品性降低,严重时甚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白绢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图1),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罗耳阿太菌。齐整小菌核菌菌丝无色,具有隔膜;菌丝构成的菌核初白色,紧贴在寄主上,老熟后产生黄褐色圆形或者椭圆形小菌核(图2),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产生无色、单胞棍棒状的担子及担孢子。  相似文献   

6.
正葡萄黑痘病又有疮痂病、哈蟆眼和鸟眼病等别称,是在各葡萄种植区均易发生的重要葡萄病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葡萄病害之一,使葡萄丧失食用价值,从而成为影响葡萄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发病原因:葡萄黑痘病的主要病原属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葡萄痂囊腔菌,致病的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葡萄痂圆孢菌(图1)。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被称为"癌症"的系统性、毁灭性土传病害青枯病对马铃薯的危害也连年加重,成为马铃薯病害中仅次于晚疫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发生,发病田块大幅度减产,发病重的产量损失可达80%左右,甚至绝收。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青枯病的病原菌为细菌门假单胞杆菌属的青枯假单胞菌(图1),短杆状的单细胞菌体两端呈圆形,并着生  相似文献   

8.
正柑橘疮痂病是柑橘重要真菌型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柑橘产区,在我国各柑橘种植区均有发生,特别在浙江、江西地区发生比较严重。新梢若生长不良,严重时易引起大量幼果、嫩叶脱落,未落果也会变小和畸形,从而影响品质和价格。发病原因:引发柑橘疮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痂囊菌属真菌类的柑橘痂圆孢菌(图1),其无性阶段称为柑橘痂圆孢菌,但有性阶段在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炭疽病为一种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世界性病害,同时也属于我国的检疫性病害之一。通常情况下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一旦发生,块茎表面出现斑点,有碍美观,影响品质,还可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目前仅在吉林等北方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一旦该病传入马铃薯主产区,将会对马铃薯产业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球炭疽菌,可在马铃薯上形成球形至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干腐病作为一种在田间和窖储期常发性块茎病害,既能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发病直接造成作物大幅减产,也可以通过收获后块茎间感染造成损失。其常年发病率达到10%~30%。发病原因: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有茄病镰孢(图1)、茄病镰孢蓝色变种、串珠镰孢、串珠镰孢中间变种、串珠镰孢浙江变种和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黄眼圈、圪缩病等,是系统性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我国是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后由于种薯调运,相继传至其它马铃薯种植地区等地。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个别可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普遍存在于大白菜种植区。近年由于连作等因素的影响,使一般地块的发病株率在35%左右,严重田块可达50%以上,已成为大白菜生产的一大障碍,给农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发病原因:图1白菜根肿菌休眠孢子囊引起大白菜根肿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其休眠孢子囊球形、卵形或椭圆形(图1),充塞于寄主细胞内,形如鱼卵状,成熟时相互离开。休眠孢子萌发产生洋梨形或球行游动孢子,前端具两根长短不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病毒病所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我国大部分马铃薯产区都可严重发生,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减产8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和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目前可查的有20多种病毒,其中线形病毒粒体的马铃薯X病毒(图1)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马铃薯Y病毒(图2)可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Y病毒与X病毒混合侵染时呈现严重的皱缩花叶及矮化症。我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也相对较重,1950年大流行,这些地区损失30%~5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高达50%,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今年5月中旬,在重庆召开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防控技术培训会,以此提高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视,并通过现代化预警防控技术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软腐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遍布全世界马铃薯产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3%~5%,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福建省福鼎市于2000年左右突然爆发,占种植总面积82%的马铃薯感染软腐病,造成田间和贮藏期间均有20%以上均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早疫病又称夏疫病、轮纹病,是马铃薯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方马铃薯种植地区都普遍发生为害,常造成枝叶枯死,明显影响生产。近几年,此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部分地区的为害程度不亚于晚疫病,并且除为害马铃薯外,还可侵害其它几种茄科蔬菜。  相似文献   

17.
正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又称烟草脉带病、烟草脉斑病毒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烟草的病害,近年来为害程度呈逐年上升,一般可造成20%~50%烟叶产量的损失,严重者可造成绝收,直接导致烟叶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烟草生产的发展。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烟草白粉病俗称"上硝"、"发白"或"下霜",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烟区发生较普遍,时有暴发流行。不仅可以使重发烟田减产40%以上,而且会造成烟草易破碎、缺乏弹性和香气、杂气重、部分还具臭味,烤后成糊片,严重丧失经济价值,工业可用性差,导致烟农、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利益均受损严重。发病原因:引发烟草白粉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菊科白粉菌,其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豚草粉孢霉(图1)。具隔膜的  相似文献   

19.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生产和贮藏中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主要有黑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和狄基氏菌属的菊果胶杆菌。本文通过对我国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进行归纳,并总结出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我国马铃薯黑胫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