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茶类和产区茶叶氟含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全国18个省(市)9种茶叶128个样品的氟含量。结果表明,砖茶氟含量最高,平均159.14mg/kg;茉莉花茶氟含量最低,平均35.54mg/kg。根据氟摄入量的最高限量规定等有关资料计算出各种茶叶的每天最大饮用量。文中同时讨论了个别茶区氟含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面临加入WTO后我市农业各业如何进行结构调整的大调查中,经专家和领导们的反复分析论证,提出了我市高山优质茶工程实施意见,随后在全市山地开发专项经费中切出一块资金,用于扶持高山茶及具闽西特色的茶叶开发,并把以实施高山茶开发为主业的云顶茶园确立为本年度全市1 2个农业产业优化龙头企业之一.这为我市茶叶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主要的绿茶生产国,产区分布广。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国内25个茶叶试验站所在地区的287个绿茶样为调查材料,对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以了解全国1 000 元·kg-1以下大宗绿茶的品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可为提高我国大宗绿茶整体品质及工业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弱筋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绵阳30号是优良的弱筋小麦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两年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绵阳30号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绵阳30号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为:播种期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密度为195.6万~205.8万株/hm2基本苗,纯氮用量81.9~88.2kg/hm2,P2O5用量61.5~67.5kg/hm2,K2O用量151.5~164.25kg/hm2,氮肥追肥时期以拔节期为宜(氮肥基追比为7∶3)。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目前的茶叶高产优质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从基地选择、规划,种植技术,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曾经名满天下的普洱茶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区,其饮茶历史悠久。古代的普洱府一带,也是如此。不过,普洱茶的成名并首度广为天下所知,是在清代。普洱茶是清代"瑞贡天朝"深受皇室宠爱的饮品,清代阮鼎的"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记录的就是普洱茶曾经的辉煌。普洱茶的声名,从清代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仍非常显赫。在1947年由当时的"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茶叶产销》一书中,将我国茶区大致分为三大区,一是东南沿海茶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台湾四省),二是长江流域区(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茶叶高产优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是调控茶叶产量和质量最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科学研究成果,阐述了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针对茶叶高产优质,提出了合理施肥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全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和绿茶产区的变化情况。对绿茶品质概念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提出了优质绿茶生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茶叶供应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茶树品种适应性,不同品种内含物质的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找到优质茶叶资源最适宜的地理生长环境,及其对茶叶品质品种的栽培要求、适制品种与加工工艺等,从而解决优质茶叶资源受地理位置制约而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生产的局限性,为提升我国优质茶叶资源的产量及提高优质茶叶产品的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仅对我国当前几种主要的优质茶叶资源为实例,对我国的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机械采茶的优越性乌龙茶鲜叶采摘要求新梢形成驻芽,采摘驻芽开面的二三叶。此时叶茎已经有一定的木质化,人工采摘多用刀割、剪刀剪,致使采摘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1.
高档红条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对碧香早、尖波黄13号、桃源大叶、保靖黄金茶1号、槠叶齐、福鼎大白茶等6个品种加工的高档红条茶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最高,尖波黄13号、碧香早、槠叶齐亦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12.
茶园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养分和鲜叶品质相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开展了人工撒施、机械旋耕和机械犁耕3种施肥方式对茶树养分和鲜叶品种相关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设10个处理,对成熟叶叶绿素、氮、磷、钾以及春茶一芽二叶品质相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双侧旋耕2个处理的春茶一芽二叶品质成分含量较其它处理高,人工撒施对新梢品质成分含量较其他处理都低,不施肥的3个处理茶叶酚氨比最高,其中机械中间犁耕处理茶叶酚氨比较低;施肥方式对茶叶成熟叶叶绿素、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摊放环境对名优绿茶鲜叶茶多酚及儿茶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芽或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连续(78%~61%)摊放水分处理和不同环境条件摊放试验处理,分别进行液氮固样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研究摊放过程和摊放环境对茶多酚和儿茶素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EGC、EGCG,EC及GCG等儿茶素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ECG等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在摊放叶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的前提下,环境温度与湿度对摊放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低湿环境下(60%)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下降趋势,高湿环境下(90%)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上升趋势,而中湿(75%)对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的影响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粗老原料加工速红茶可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然而,其品质普遍存在茶叶香味淡薄、风味不显等缺陷。本文就红茶风味形成的物质基础,加工过程的物质转换,粗老原料的成分状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上述品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涉及风味成分的添加1乌龙茶原料和工艺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15.
初投产茶园氮磷钾配比施用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泥池培育方法,进行初期投产茶园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对幼龄茶树生长性状及茶园产量影响很大,处理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磷钾肥不同水平配施或单因素施入对茶树芽叶生化成分影响显著,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磷钾肥对提高红茶品质有着较大的作用,单施氮肥将使红茶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6.
SUN Xin-jian(Gardening Farm of Huaining County,Huaining,Anhui 246121)  相似文献   

17.
鹤峰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四大特色,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总结了鹤峰县采取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企业主体、茶农主力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抓源头管控、抓政策激励、抓主体培育、抓技术培训、抓品牌打造、抓宣传推介,全力推进茶叶“全域有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以期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和打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名优茶生产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以一芽一、二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芽叶,研究三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芽叶达84.9%~75.0%(采摘期二)时机采,可以获得较高比率的名优茶原料,为机采适期。本试验条件下,按采摘期二标准进行名优茶机采,春茶机采间隔期约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确定机采间隔期,春季鱼叶展后15d,秋季鱼叶展后12d为机采适期。杭州茶区春季平均展叶间隔期为5.4d/叶,秋季为4.2d/叶。适当调整机采时间,可获相应的名优茶生产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园施肥量大,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的现象突出,导致养分损失大,肥料利用率低.本文分析总结大量相关文献,就茶园施肥对土壤质量、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等方面影响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合理施肥、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生产高产优质茶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蔡元强  刘俊  李小嫄  李露 《中国茶叶》2021,(3):63-65,72
在总结当前宜宾市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产业规划、良种引育、栽培管理、产品开发、人才建设5个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针对产业存在的短板,从规划、品牌、主体、创新、融合5个关键环节提出工作建议,以期为宜宾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