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选择最适培养条件即温度,pH和盐分,为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最适温度在25-35℃,混合培养较单独培养生长良好;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最适pH为6.5~7.5,在pH7.5~8.5偏碱性环境下,混合培养生长...  相似文献   

2.
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介绍了以"就业求创业,创新求发展"的培养原则,尝试创新创业分类培养,形成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侧重培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的分类创新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动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科技人员分布不合理、适应性差等突出问题,为改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素质,结合当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发展的不足及现实发展形势,为新时期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优化策略。新时期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建立高效有序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对农业科技人员分层培养以及多途径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4.
由于霉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形态有所不同,所以在鉴定时,需要用固定的培养条件,包括特定的培养基、一定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1培养方法平板培养法是将纯化的霉菌接种于标准培养基,然后用一定的条件培养、制片观察。制片方法是滴1滴乳酸苯酚液于干洁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典型材料(近菌落边缘包括菌丝  相似文献   

5.
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器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生产口蹄疫病毒与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毒分别与相应的转瓶培养工艺生产案例对比分析,比较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分析显示,与转瓶培养工艺相比,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获得的细胞密度、病毒效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时的能耗和劳动力需求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转瓶培养工艺,适宜于国内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创新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客体及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建构了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主体与培养客体互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X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冯刚 《山东饲料》2013,(23):5+21
选择大类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大类培养改变了传统模式培养人才的路径,开辟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大类培养模式介绍出发,简述了国内外大类培养的现状,并以我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大类培养为例,介绍了实施情况,分析了大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大类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奶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以及鉴定方法,本研究将肾脏皮质剪碎,并网筛过滤选取肾小管后分别进行直接培养、胶原酶1消化培养、胰蛋白酶消化培养和胰蛋白酶和0.02%EDTA混合消化培养,分别应用上述四种方法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然后采用CK-18、PCK和Vimentin三种蛋白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奶牛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果表明,采用消化培养方法都能够得到奶牛肾小管上皮细胞,但是胶原酶1消化得到的活细胞更多,能更快地成功培养奶牛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酶1消化法是培养奶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理想培养法。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和不同序贯培养法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用普通培养和序贯培养2种培养方法进行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孤雌激活卵母细胞在NCSU23+0.4%BSA中分裂效果较好,而mTCM199+0.1%PVA则更有利于孤雌胚胎突破4细胞阻滞达到桑葚胚。在4种序贯培养中,NCSU23(0.4%BSA)+mTCM199(0.1%PVA)一组更适合于猪孤雌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培养改革要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在此背景下,导师制、本科生分类培养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如何将导师制与本科生分类培养有机结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在多样化培养模式下结合本科生分类培养和导师制,进行了导师制下本科生分类培养机制的探究,包括导师的遴选、培养与管理、反馈与调整。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二维和三维培养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形态与β-酪蛋白、κ-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内蒙古地区3头5岁泌乳期健康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将BMEC经3代培养纯化后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模式下细胞的生长形态,测定β-酪蛋白、A-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2种培养模式下的BMEC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二维培养的BMEC呈典型铺路石样细胞形态,三维培养的BMEC则形成了类腺泡的聚集物和管腔结构.利用三维培养的BMEC的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5),三维培养的BMEC的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1).结果提示,三维培养的BMEC3种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二维培养,三维培养的BMEC在形态上呈现的特点与在体内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犬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状态,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需要1周左右培养出犬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且细胞不易纯化;酶消化培养法节省时间,获得的细胞活力强、纯度高。综上所述酶消化培养法更适于培养犬子宫内膜细胞,为后期细胞水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尚未被培养",这极大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功能的研究,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组学基于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获得目标微生物的最佳生存环境,利用膜扩散型培养技术、微流控型培养技术和细胞分选培养技术等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尚未被培养"的微生物,并通过高通量组学技术加以鉴定.已成功应用于小鼠、白蚁...  相似文献   

15.
将187枚山羊胚胎按如下方式培养在GEF饲养层上:①桑椹胚直接培养;②囊胚直接培养;③囊胚去透明带后培养;④囊胚去透明带并被撕裂成碎片后培养;⑤囊胚去透明带后胰蛋白酶消化成小细胞团培养。将上述培养所获取的18个内细胞团(ICM)均分为2组,第1组始终从生长物中挑取较为浓密的类ES细胞团传代,第2组始终让培养物生长到铺满培养皿(瓶)底再传代。结果显示:①桑椹胚、囊胚直接培养以及囊胚被消化成小细胞团后培养,均未获得ICM;囊胚去透明带后培养,获得ICM的数量占参试囊胚数的30%;囊胚去透明带并被撕裂成碎片后培养,获得ICM的数量占参试囊胚数的60%。②始终从培养物中挑取类ES细胞团进行传代,传至第4代后已无细胞可传;而将培养物培养至长满培养皿(瓶)底后再一起传代,细胞可传11代以上,且其中的类ES细胞团呈大量扩增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培养时间和激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CSU-23为基础培养基的成熟培养液对卵母细胞分别培养36h、40h、44h、48h, 在培养44h后,成熟率最高为81.4%; 不同激素培养,成熟培养液培养22h后置于无激素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2h的成熟率最高;添加性腺激素培养的成熟率显著高于不添加性腺激素的(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弥补青海湖裸鲤心肌组织细胞离体培养研究的空白,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 分别用DMEM培养基和RPMI 1640培养基对青海湖裸鲤心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培养48 h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1周可见有单层细胞长成.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至第4代.初步确立青海湖裸鲤心肌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RPMI 1640,培养温度27 ℃, pH值7.0~7.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20%,传代培养血清浓度为10%,无需通入CO2.  相似文献   

18.
罗德航 《当代畜牧》2013,(14):86-87
为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质量,通过对现存的培养方式进行分析和摸索,提出了一套新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包括树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强校外培养基地的建设,采用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是制备高活性乳酸菌发酵剂的核心技术.影响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模式及培养过程中抑制性代谢产物的调控等.本综述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了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鸡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基础培养基对鸡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的影响,以期选出最佳的培养体系,并用其进行传代培养,以观察精原干细胞继代培养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高糖DMEM培养体系和TCM199培养体系中,SSCs均能正常生长和增殖,在以DMEM和TC199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中,在SSCs的活率、克隆形成率上显著不差异,但SSCs在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中生长情况较好,为最佳培养体系。在RPMI1640培养体系中,SSCs克隆形成率、活率较低,比前2种培养体系的效果差异显著。在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精原干细胞在体外传至第3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