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欧洲李新品种苏格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梅属蔷薇科李属欧洲李,原产于高加索,在我国新疆有其野生种分布,是一种比较珍稀的树种。笔者从1998年开始引入优良西梅品种,在甘肃天水市果树研究所试验园开展试验研究,从中选出了适于天水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苏格。1试验园概况西梅新品种试验园面积6667m2,地处北纬  相似文献   

2.
西梅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它是从海边界的高加索山脉附近传入西方,最终在欧洲的中部、中南部、西部以及巴尔干半岛地区种植.野生西梅种产于中国新疆,栽培种是在1855年前后传入中国,烟台最早栽培,后在河北昌黎、北戴河一带栽种.现在新疆栽种面积最大,品种以法兰西为主,内地省份有少量栽种.山西省晋城市果树研究所在日本研修人员30年前...  相似文献   

3.
三个西梅品种在天水地区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梅属于蔷薇科李属欧洲李,为李属的一个种类,但又不是常见的中国李,在欧洲、北美和南非栽植广泛。甘肃天水市果树研究所于1998年引入苏格、女神、斯坦勒3个品种。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在天水表现良好,具有树体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无原生病虫害等特点,适于西部干旱与半干旱山区栽植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梅属于蔷薇科李属欧洲李,为李属的一个种类,但又不是常见的中国李,在欧洲、北美和南非栽植广泛.甘肃天水市果树研究所于1998年引入苏格、女神、斯坦勒3个品种.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在天水表现良好,具有树体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无原生病虫害等特点,适于西部干旱与半干旱山区栽植发展.  相似文献   

5.
宁夏玉皇李栽培性状胡博然徐文彪玉皇李是宁夏著名的地方鲜食品种,栽培历史久远,果实品质优良。多年来,采用传统栽培方式,产量一直不高。为充分发掘这一古老品种经济价值,我们于1990年定植自繁玉皇李、鸡心李、美丽李、晚红李等品种苗木,砧木为山杏,按株行距3...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李的地理气候条件,是我国李优生区之一。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地方品种零星栽培为主,同时管理水平落后、单位面积收益低等问题突出。为了加快甘肃省李产业的健康、快速和规模化发展,增加果农收入,我所从2000年开始,从国内外有针对性地引进李品种40多个。经过6年的试验观察,我们认为大李特早红、索瑞斯和安哥诺等7个李品种在甘肃省兰州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李果市场售价高。现将引种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脆李,主产于重庆市巫山县一带,其栽培历史悠久,为消费者所欢迎的鲜食李品种,属中国李。该品种早熟、丰产、优质,是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李品种。  相似文献   

8.
‘超前’西梅李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强  李建 《北方果树》2010,(3):23-24
<正>西梅属于啬薇科李属欧洲李种,又称欧洲李,近年从国外引进,被称为第3代功能性水果。果形独特,色泽艳丽,品质优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具有排毒养颜、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2001年我单位引进‘女神’‘斯太勒’‘超前’等西梅品种,经在锦州及周边地区栽培,确认其早结果、  相似文献   

9.
"女神"属欧洲李系列,国内称西梅类,是国际上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水果之一.为探讨该品种在豫北、晋东南地区的表现及规模化推广的可能性,我们于2001年春将其引进资源圃,并高接于3年生大石早生上,经3年的结果观察,其引种表现为果大、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稳产等特点,现将其品种特性与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栽植在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果园(北纬23°09.6′,东经113°21.3′,海拔30m)的早食李、大蜜李和从化三华李等3个三华李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定,研究了李在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大蜜李和从化三华李生长发育紊乱,而极早熟的早食李生长发育正常。早食李的物候期比原产地提早3~5天;每年抽生2~3次新梢;果实发育期约70天,有2个生长较快时期,成熟期可分青熟、黄熟、红熟和过熟等4个阶段,是一个设施栽培和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有栽培前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先后选育出一批李品种,如奎丰、绥棱红、龙园秋李等,这些品种抗寒性强,成熟期各异,大大延长了李果的市场供应期,但缺点是普遍表现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到90年代,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栽培。90年代末期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引进国外六七十年代培育的品种,如黑宝石、黑琥珀、澳大利亚14号、大石早生、大石中生等,国外李栽培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表现果型较大、肉质硬、耐运输,缺点是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色或蓝色,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培育出了一批红色李品种,如好运、红美丽、拓荒者等,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佳,适于鲜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缩小我国与国.外李品种之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李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红色、优质、丰产的李品种,推动我国李产业的发展。现将秦红李的选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李的引种栽培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外的李品种选育与栽培利用概况和我国李品种的引进栽培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国外李品种在我国的栽培及相应的适应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从近年来吉林,黑龙江李子栽培来看,早熟品种不多,现在栽培的长李15,吉早黄,由于离核,抗寒,耐储运等方面不尽人意,而且晚熟品种吉胜栽植面积过大,将来必然会出现产品过剩的问题,而7月中下旬吉林地区的李子不多,因此应适当发展一些大果优质的早熟品种。牡丹红是一个农家品种,在吉林地区有零星少量栽培,在腰屯栽培10年以上,表现丰产稳产,经济效益好于当时的其它品种。1主要特性1.1植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黑宝石李在黄山地区的表现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宝石李是我站于1995年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的晚熟李品种,定植在黄山市屯溪特种果树示范试验场。经过4年的示范试验栽培,取得初步成功,在黄山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是黄山地区很有推广前景的优质晚熟李品种。1 黄山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示范试验园的状况1.1 自然条件黄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沿江江南,属于亚热带北缘地区。年降水量1670mm,≥10℃年积温5140℃,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7天。1.2 示范试验园的基本情况示范试验园距黄山市区4km,为抛荒的高土旁水稻田,中性砂壤土,水肥条件中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番茄生产中大、小果型品种均有,栽培模式多样;生产中要根据其栽培模式、当地气候及消费习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品种,可选用拉比、迪利奥、德奥特7728、利得001等大果型品种或格格、友思、亚蔬11号、夏红宝等小果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导读:目前镇江地区南瓜栽培有塑料大棚早熟栽培、秋延后设施栽培、露地栽培3种类型,所用品种已由以前的地方品种,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发展到利用杂交品种,栽培面积及效益大幅提升,但也存在病害发生严重、南瓜“花而不瓜”等问题,需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和优良品种,潜力品种有:小果型旭日南瓜和碧玉南瓜。  相似文献   

17.
日本栽培的李主要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日本的有些中国李品种引入我国后表现出综合性状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李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原产日本的“大石早生”是日本的主栽品种之一,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00年该品种栽培面积最大,占整个李栽培面积的22.6%.该品种引入我国后表现出成熟早、品质优、适应区域广等特点,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深受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欢迎,已成为我国南、北方李产区的主栽品种之一.胡国宏对2000年以前日本农林水产省登录的23个李品种的介绍,在这些品种中文名称的规范和指导国内引种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0年以来,日本农林水产省又陆续登录了中国李新品种9个,笔者收集整理了这些中国李品种的资料并对其中文名称进行了推敲,以期规范这些新品种的中文名称,不至于在引种过程中引起品种混乱.  相似文献   

18.
为选出适宜焦作地区栽培的优质高效晚熟李品种,我所于1998-1999年引入了5个国外晚熟李,凯尔斯李(Kalsey)为其中之一,来源于美国。经观察,认为该品种果形奇特,个大,味甘甜,丰产,商品价值极高,适宜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李、杏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地区分布广泛。李和杏果实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水果品种。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李、杏主栽品种为地方品种,特点是优质、适应性好,但成熟后果肉软、外观不鲜艳、稳产性不好、商品性差,如辽宁的盖县大李、浙江的槜李、福建的芙蓉李、广东的三华李、四川的脆李、河北的串枝红杏、北京的骆驼黄杏等。  相似文献   

20.
黄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缘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潮湿地区,现已是全球普遍栽培的主要蔬菜,形成了欧洲温室型、欧美露地型、中国华北型、中国华南型、中国西南型、加工型等丰富多样的类型和品种。主要从品种类型、栽培特性、栽培季节、高效模式、大棚黄瓜栽培、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