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花苜蓿是重要的牧草作物,培育优质苜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苜蓿品质改良、提高抗逆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及转抗原基因等方面对基因工程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工程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中应用的优缺点并就紫花苜蓿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奶牛是陕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论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奶牛遗传改良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奶牛遗传改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加快陕西奶牛遗传改良的进展和良种化进程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将胚胎移植技术运用于奶牛选择的各条通径上,增强母牛繁殖力,提高了选择强度,从而加快奶牛遗传改良的速度。同时也概括了胚胎移植运用于奶牛遗传改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07,(2):61-61
在德国Gatersleben进行了一项关于豌豆遗传改良的田间试验。这些豌豆种是由一家小型的植物生物技术公司Novoplant提供。如果这项豌豆改良试验和预期的结果一致,将在猪饲料中添加这种遗传改良豌豆用来预防肠道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江西饲料》2007,(2):47-47
在德国Gatersleben进行了一项关于豌豆遗传改良的田间试验。这些豌豆种是由一家小型的植物生物技术公司Novoplant提供。如果这项豌豆改良试验和预期的结果一致.将在猪饲料中添加这种遗传改良豌豆用来预防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基于表型信息和谱系信息估计基因加性效应值的种畜遗传评定方法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因其无法真正了解控制经济性状的遗传本质,影响了家畜遗传改良的进一步进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畜遗传评定准确性,但在目前不能精确定位QTL或基因时,其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提高种畜遗传评定准确性的最有效途径应是直接利用控制经济性状的基因,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同时,多个家畜品种基因组测序完成和大量SNP多态性的发现,使得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多态性标记信息的基因组选择方法为家畜遗传评定开拓了又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迪卡育种公司已就迪卡蛋鸡的许多生产性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良,使迪卡蛋鸡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迪卡育种公司在育种过程不引进外来公系,而采用家系内育种,因此这些生产性状的改良均属稳定的系内改良。中外合资上海大江有限公司从美国迪卡布公司引进了迪卡蛋鸡,主要饲养迪卡-沃伦雌雄自别系褐壳蛋鸡(DEKALB—Warren,Sex—sel—link),即“大江迪卡”。该蛋鸡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遗传一致性,因此保证  相似文献   

8.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肉质特性,在生猪养殖中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开展杂交生产或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实现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是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途径。该文总结了我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并对其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名优茶地方群体种的遗传改良方法研究唐明熙(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目前,各地以现有老茶园进行名优茶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施以重修剪或台刘,并加强肥培管理,这些措施虽然起到了提高名优茶产量和品质的效果,但使用周期不长,故根据名优茶要求,有些需要改良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孙强 《饲料工业》2007,28(7):58-60
<正>1母猪育种的目标和问题随着现代遗传育种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趋向性地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猪遗传特性进行改良。现代遗传育种的方向是追求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在母猪的选育中就更明显,包括:①脂肪组织减少;②成熟体重增大;③性成熟提前;④更高的饲料转化率。在以上这些遗传性状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  相似文献   

11.
 奶牛作为陕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陕西奶牛经过多年的选育改良,品质明显提高,但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陕西省奶牛遗传育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遗传育种工作。论文在对陕西省奶牛遗传改良历程、国外经验、目前奶牛改良存在问题等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我省奶牛遗传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奶牛业中最主要的改良品种方法是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种公牛在牛群遗传改良中的作用,推进品种改良,提高和改善畜产品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搞好奶牛的人工授精尤为重要. 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即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采精1次就可以配几十头母牛,甚至更多.提高后代遗传水平,使种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可以达到总遗传进展的75%~95%,使用这些公牛的冻精进行授精,会大大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提高受胎率,即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时,每次输精都使用经过筛选、检查的冻精,选择最适当的发情时机输精,大大提高了受胎率.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即采用人工授精,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不直接接触,防止了由交配引起的疾病传播.可以应用性别控制,即使用性别控制精液,可以使产母犊的比例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奶牛饲养户的经济效益.若不使用人工授精,得到母犊的几率是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品种、遗传、管理、环境和营养等.近年来,随着种猪遗传品质的改良提高,对营养的需求及饲养技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日粮营养组成和饲养技术直接影响到繁殖母猪的繁殖性能.为提高种猪的遗传潜力,本文就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物主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属于数量性状。经典数量遗传学理论认为 ,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 ,其基因型值是控制该性状的所有基因加性效应的总和。因此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一直是作为一个遗传整体用统计学方法加以研究和分析的 ,比如用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来描述数量性状的遗传性质 ,这些理论对动物的遗传改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育种实践中 ,人们不断发现 ,有些数量性状除了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外 ,还受某一主效基因的影响 ,对这些主基因的研究、鉴别和利用就又成为一新的研究课题。所谓主基因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  相似文献   

15.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猪主要经济性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过10年发展,对我国生猪育种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收集2010—2019年全国猪育种数据,分析我国猪育种主要考虑的3个目标经济性状表型和遗传进展,反映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成效。结果表明:我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种猪登记和性能测定数据量逐年增长,建立了约15万头母猪组成的育种核心群;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猪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达100 kg体重日龄为0.90、0.67、0.5 d和0.51、0.3、0.4 d;100 kg活体背膘厚为0.07、0.06、0.04 mm和0.06、0.02、0.02 mm;长白和大白总产仔数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为0.10、0.17头和0.013、0.016头,杜洛克主要考虑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总产仔数变化不大。3个品种核心群群体结构不断优化,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入了"引种-适应-改良-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遗传改良技术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沙子岭猪的遗传改良实践,详细介绍了地方猪纯种选育、杂交利用、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繁育推广体系构建等常规遗传改良技术。文章分析指出,性能测定是遗传改良的基础,遗传评估是精准选种的依据;科学选配父本品种是地方猪取得杂交改良效果的重要手段;培育新品种(配套系)是地方猪种高效利用的最佳技术途径;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是发挥高产种猪遗传潜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发展的独立板快,其独特的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关系到高寒牧区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发展.文中从牦牛的遗传改良、杂交改良利用、牦牛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论述了牦牛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张沅 《中国乳业》2013,(1):20-24
本文从牧场角度出发,简述了如何通过奶牛的遗传改良来提高牧场效益,详细介绍了奶牛的科学养殖理念,奶牛的遗传改良模式,优秀种公牛的选育方法,如何选择优秀种公牛冻精以及如何全面做好牛群的遗传改良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猪遗传评估效果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所受影响因素较多,这些影响因素参与了生猪性能的改良。本文将研究影响猪遗传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猪持续性育种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遗传资源重新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仍在快速流失.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方式的改变、杂交改良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化都是造成畜禽遗传资源快速流失的原因.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目前畜禽遗传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利用方法,结合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