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鸭血清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中非特异性因子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水禽在病毒的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改变,由不易感但带毒的贮存宿主演变为易感动物,所以鸭禽流感的监测工作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鸭禽流感血清抗体的日常监测工作中,经常遇到鸭血清对鸡红细胞悬液的非特异现象,它会造成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判定时,鸡红细胞不流淌或流淌不完全,给判定造成严重干扰.为寻求能有效去除非特异现象并便于应用的测定方法,试验选取了能够去除水禽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的胰酶-高碘酸盐预处理法,选用可以去除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同源红细胞进行直接测定,同时将两种方法加以组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及环状病毒的血凝(HA)活性早有报导,Dini发现了BTV对羊红细胞有强烈的凝集作用。H(?)bsehle和Van der Wale 1979年分别通过实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经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而不经处理则不表现血凝活性,并证明血  相似文献   

6.
7.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鉴于本科呼肠孤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中的某些成员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活性(下简称血凝活性),学者们推测蓝舌病病毒也可能具有这种活性,但许多年来未被证实。直至1979年,才由Hubschle和Van der Walt分别通过实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的血凝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杭州地区奶牛群结核病达到健康化标准后,每年检出的牛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牛,经过一段时间隔离后,大部分出现皮变反应减弱或转为阴性。为了摸清转变原  相似文献   

9.
10.
蓝舌病病毒外层结构多肽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笔者曾报告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血凝抑制试验已成为型特异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各国已在广泛使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性问题是抗原的制备和处理。按照Hubschle和Van der Wa 的方法,抗原的制备手续相当繁琐,需要特殊的设备,产量也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联邦德国动物病毒病研究中心Huschle实验室曾建立了一种简易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就可制备出高效价的血凝抗原,产量提高10倍以上。本文报告这一制备程序,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排除牛结核检疫中非特异性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变态反应和ELISA相结合的方法对牛结核进行检疫,并以剖检、组织学和细菌学证实。通过对3230头奶牛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结核变态反应和ELISA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结检疫的特异性,排除非典型分枝杆菌引起的非特异性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为排除检测牛副结核抗体的ELISA反应中的非特异性反应,我们曾采用日本yokomizo等报道的方法,用草分枝杆菌进行吸收,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求其吸收效果,我们将用于吸收的草分枝杆菌抗原进行了几种不同的处理,并加以比较。材料与方法一、草分枝杆菌吸收抗原的制备将分枝杆菌接种于W-R液体培养基上,37℃培养3周左右,收获,以0.01MPBS(PH7.4)洗涤,离心,去上清,重复三次,取离心沉淀物置37℃温箱中烘干,以乳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是以节肢动物为媒介,感染多种反刍动物的病毒病。1876年,该病首先在非洲出现。自1949年以来,逐渐向世界各地蔓延。最近些年,我国临近几国都相继发生本病。为调查本病是否已侵入我国以及为进出口检疫提供方法,我们首先进行了蓝舌病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14.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可用于禽流感免疫监测,或通过前后抗体滴度变化用于疾病发生的推测性诊断。然而,在近年实验中发现相当多水禽血清样品用该方法进行禽流感免疫监测时出现非特异现象,导致无法得出实验结果。经查资料,禽血清中都有低的或无法检测到的非特异因子,特别是水禽血清对鸡红细胞可能产生非特异性的凝集。在本实验室中出现非特异现象的检验对象包括鸭、鹅、鹌鹑等。为了消除非特异现象,曾用各种方法处理血清,如56℃30m in灭活加上鸡红细胞吸附、胰酶处理、过碘酸钾处理,但效果均不佳,后来用公番鸭红细胞替代1%鸡红细胞,部分血清…  相似文献   

15.
16.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文章针对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常见问题,从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缓冲体系、血凝板或微量振荡器、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犊牛和成牛血清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D_(78)株(IBDV D_(78))的蚀斑形成抑制率在80%以上;对猪细小病毒的血凝抑制(HI)效价在32倍以上;对禽流感抗原的 HI 效价在64倍以上。胎牛血清对 IBDV D_(78)的蚀斑形成平均抑制率只有18.5%;对猪细小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的 HI 效价与成牛血清相同。成牛二血情(86-6号)经60℃30分钟、肝素·氯化镁、高碘酸钾处理后,对 IBDV D_(78)的蚀斑形成平均抑制率与处理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经65℃30分钟、丙酮、乙醚、受体破坏酶(RDE),高岭土处理后,对 IBDV D_(78)蚀斑形成抑制率较处理前显著降低,成牛血清经高岭土和胰酶处理后,对禽流感和猪细小病毒的 HI 效价消失;经乙醚、丙酮和 RDE 处理后,对禽流感病毒的 HI 效价降到32倍,对猪细小病毒的分别降到16倍和24倍;经65℃30分钟处理后,对猪细小病毒的 HI 效价仍为32倍,对禽流感病毒则升高到85.3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规模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户科学养殖意识的增强,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技术越来越重要,其操作繁杂,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控,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才能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文从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试验器材的准备及操作、血凝价的判定、4单位抗原的配制、抗原回归试验、血凝抑制效价的判定、试验后的整理和消毒等方面简述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应用提纯结核菌素诊断奶牛结核病以来,由于使用的变态原(牛PPD)中含有多种分枝杆菌交叉抗原,从而导致临床诊断上出现非特异反应。为排除这种反应,我们采用了牛PPD、禽PPD对比检查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动物:牛PPD变态反应阳性或疑似且临检未见异常的成年奶牛,共61头。  相似文献   

20.
目前较为成熟、简单、快速且易于推广的“兔瘟”诊断的方法当首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但因本试验方法尚无统一规程,对试验结果的判定亦各有差异。为此我们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室三年来实验室及现场诊断所积累的经验,提出以下“兔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方法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