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瓜是山东设施大棚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越冬茬、秋冬茬和秋延茬黄瓜在夏季都有2~3个月的空棚期。草菇是一种优质耐高温食用菌,可以利用金针菇菌渣进行栽培。本文作者介绍了在设施黄瓜空棚期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技术,技术要点包括栽培料准备、大棚前期准备、草菇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料还田替代有机肥。同时通过2021年的试验结果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经济收益、环境效益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京津地区日光温室耐低温黄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京津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的耐低温黄瓜品种,根据温室特性选择4个黄瓜品种,分别为津优35、津冬育和、博耐30、东美405,并在秋冬茬日光温室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博耐30始收期较其他3个品种提前5~8 d,且秋冬总产量显著高于东美405和津冬育和;津优35与其他3个品种的秋冬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低温寒冷的1月份采收量显著高于博耐30和津冬育和,说明其低温抗性较强。因此,4个品种中博耐30和津优35可作为京津地区日光温室秋冬季节适宜种植的黄瓜品种。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等资源种植高效益经济作物.并结合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温室大中小拱棚等多种保护设施的推广应用,提早或延后了蔬菜的产品供应期。我们在长期的生产指导与实践中探索出了越夏大豆接茬种植秋冬黄瓜间作苦瓜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鲁西南地区较好的土、肥、水、光、热等资源,既充分发挥了大豆与黄瓜、苦瓜根系群体分布不同,可吸收不同土壤层的养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罗甸县"天然温室"气候优势,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2003-2008年在罗甸县进行了秋冬四季豆栽培试验、示范及推广.通过对种植地区、品种、播期、种植模式等的研究,总结出了秋冬四季豆栽培技术,筛选出早果菜-水稻-秋冬四季豆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在海拔400m以下和400~580 m的地区实施秋冬四季豆栽培,以四川架豆王1号、2号和春秋架豆王表现较好,产量在1 200~1 250 kg/667m2;在罗甸,秋冬四季豆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上旬至9月底,最迟不超过10月初.罗句秋冬四季豆栽培技术可供同类型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东北蔬菜保护地面积不断增加,冬季温室蔬菜种植品种由单一的黄瓜、西红柿向品种的多样化发展,秋冬茬西葫芦、甜椒、辣椒、茄子、草莓等栽培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秋冬茬西葫芦栽培面积大并且表现突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阜宁设施蔬菜的种植效益,示范集成了大棚黄瓜-豇豆-青菜+芹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大棚设施的利用率,早春采取多层覆盖增温保温技术,实现黄瓜提前种植,提早上市;夏季利用连栋大棚避雨栽培,用遮阳网覆盖降温种植豇豆,借助连栋大棚的钢架和空间,黄瓜、豇豆可以利用立体吊蔓栽培技术,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产量;秋冬适时抢播青菜和芹菜,实现三茬四收,提高了大棚利用率,提高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日光温室夏季空闲期,研究了草菇(夏季填闲)-黄瓜(秋冬茬)轮作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黄瓜轮作栽培可以有效优化根际环境,协调土、肥、水、气环境,促进黄瓜植株生长,轮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的含量;轮作可以缓解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容重,疏松土壤;轮作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团粒结构占比,改善了土壤颗粒通气透水性;轮作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缓解了土壤酸化,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因此,草菇-黄瓜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温室空闲期,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质量,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蔬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之一,生津止渴的黄瓜和降暑败火的苦瓜更是两种人们所喜食的首选蔬菜品种,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现推荐一种投入少,收入高的黄瓜——苦瓜间作模式。一、采取主要模式秋冬茬黄瓜—越冬苦瓜模式,利用苦瓜苗期生长缓慢,时间较长,套种在黄瓜中间。二、主要种植作物品种秋冬茬黄瓜品种一般为琳达961、津优35,苦瓜品种为绿壮元。三、茬口时间安排黄瓜10月初定植,11月下旬开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现有蔬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日光温室蔬菜多茬栽培技术模式研究,提出了667 m2黄瓜产量达7 169.6 kg、西瓜产量达1 996.1 kg和豇豆产量3 231.5 kg的秋冬黄瓜—早春西瓜—豇豆三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乐都县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把蔬菜种植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为提高蔬菜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笔者通过近年的努力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冬油菜-早春黄瓜-秋冬番茄的高效栽培技术摸式,并推广种植15km2,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现以大力推广.该摸式667m2平均收获冬油菜3000kg,产值3400元;早春黄瓜5200kg,产值8200元;秋冬番茄5400kg,产值7480元,全年667m2产值19080元,纯收入16000元.  相似文献   

11.
马艳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65-167
大球盖菇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品种,其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大球盖菇温室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在宁夏地区秋冬季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高产技术措施,为大球盖菇在宁夏地区推广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火龙果园的收益,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火龙果套作秋冬季菜心种植模式,总结出了该种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秋冬季火龙果管理技术、菜心套种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火龙果园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叙 《广西农学报》2008,23(6):46-49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北京市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提高京郊设施黄瓜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特安排了秋大棚黄瓜品种比较试验、栽培密度试验、播种期试验,并举办秋大棚黄瓜高产竞赛。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北京204、中农4号、中农16号、中农1号和秋棚2号综合表现较好,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4000株/667m2,最佳播种期为7月16日。高产竞赛667m2平均产量比全市平均增产1200.4kg,产值比全市平均增加3179元。通过对试验和高产竞赛的分析,总结出2008年度秋大棚黄瓜生产中的栽培技术经验及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台湾加工专用型花生品种台南选9号春、秋两季的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N为代表)4个栽培因子的研究,明确了台南选9号春、秋季的最佳栽培技术为:春季以播期3月底至4月初,株距12cm,穴播2-3粒种,施纯N60kg/hm2为最适宜;秋季以播期8月初,株距12cm,穴播3粒种,施纯N45kg/hm2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分析了广西冬耕季气温、降雨及日照气候条件对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指出广西冬耕季灾害性天气霜(冰)冻、干旱及连阴雨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区划出广西适宜冬种马铃薯的主要区域,并提出了规避广西冬种马铃薯不利气象条件的栽培措施,以为广西冬马铃薯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贵阳地区夏秋草莓栽培中,果实口感下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与正季草莓和促成栽培的冬草莓相比,环境条件的变化以温度最大。试验目的是试图找到温度条件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关系。试验表明,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温度的高低成负相关,温度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温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不同品种变化幅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秋地黄瓜萌芽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乙二醇(PEG-6000)通过渗透胁迫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甘肃陇东地区栽培的5个秋地黄瓜品种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0.50 MPa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环境条件下,根据秋地黄瓜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种子活力抗旱指数等种子萌发指标的表现,各供试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新唐山秋黄瓜、板桥白黄瓜、合水老来少黄瓜、四季秋黄瓜、唐山秋黄瓜。  相似文献   

19.
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在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君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7-1027
[目的]探寻在日光温室作物栽培中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技术。[方法]采用示范对比的方法研究了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在目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得出,滴灌比漫灌可节省费用5985元/hm^2,平均增产23 755kg/hm^2,增产率为20.99%,每茬可节水4318t/hm^2,比漫灌节水近一半。[结论]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