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寄生虫病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寄生虫病是长期困扰我国高原牦牛业的两大难题之一。严重影响高在牧区牦牛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牦牛寄生虫在牦牛业中的侵袭感染情况,进一步分析说明了对牦牛业生产的危害,并就牦牛群体感染率高,危害严重的寄生蠕虫病和皮蝇属幼虫病作为防治重点,结合高原区的和产特点,相应提出了牦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集川西北阿坝州红原县和甘孜州理塘县总计402份牦牛粪便样本,采用廖氏计数法(改良)对4类常见体内寄生虫虫卵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计数,以了解该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红原县牦牛体内线虫、绦虫、吸虫、球虫虫卵或卵囊(EPG或OPG)的平均感染量分别为11.59、23.77、42.45和14.72,总感染量为92.53(48.91~154.90);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01%、36.62%、44.68%、17.37%,总感染率为76.39%,表明吸虫是红原的优势寄生虫虫种,绦虫也是重要虫种。理塘县牦牛线虫、绦虫、吸虫、球虫的虫卵或卵囊(EPG或OPG)的感染量分别为52.38、13.10、20.24和1.19,总感染量为86.90;感染率分别为52.38%、19.05%、23.81%和2.38%,总感染率为78.57%,表明线虫为该地区的优势虫种。红原县和理塘县两地牦牛体内寄生虫虫卵感染主要以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二者的总和分别为69.31%和78.57%,分别占总感染率的90.73%和100%。本研究结果证实牦牛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危害牦牛生产和当地牧民健康的一类重要疫病。该研究丰富了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牦牛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牦牛寄生虫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昆明小哨和香格里拉市随机采集106份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共检测出49份样品有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23%。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0.57%,吸虫感染率为16.98%,线虫和吸虫混合感染率为11.32%。调查表明,该地区中甸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以线虫感染为主。中甸牦牛对驱虫药比较敏感,驱虫效果明显,感染率显著低于自由放牧牛群。因此,生产中应加强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以确保牦牛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吐尔尕特口岸区域内牛、羊体内寄生虫情况,采用常规剖检法,对吐尔尕特口岸范围内的6头牦牛、14只绵羊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内寄生虫检查,经检查绵羊感染寄生虫13只,从绵羊体内检出寄生虫9种,感染率92.8%,牦牛感染寄生虫6头,牦牛体内检出4种,感染率100%。证明口岸区域内牛、羊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其中牛、羊棘球蚴、细颈囊尾蚴、肝片吸虫为人畜共患病,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口岸范围内动物寄生虫病的疫情监测和当地牛羊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是我国牦牛、藏羊养殖的主要地区,牦牛和藏羊是稀缺物种,其繁殖率较低,且易出现疾病,其中最严重的是肠道寄生虫感染病,严重影响牦牛和藏羊的顺利繁衍。为此,本文对青海地区的牦牛、藏羊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防治寄生虫的措施:制定牦牛及藏羊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对患病牦牛及藏羊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青海地区牦牛和藏羊的存活率,促进该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牦牛皮蝇蛆病是危害高原牦牛的主要寄生虫之一,随着牦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牛皮蝇蛆的发病机率也越来越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笔者对互助县牦牛皮蝇蛆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牦牛1000头,感染率45.8%,平均强度2.33;用阿维菌素对300头牦牛进行了防治,驱净率92.67%。  相似文献   

7.
一、猪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危害 据近年对集约化猪场的数千个粪样进行普查的资料显示,猪的肠道寄生虫如仅以感染率统计.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其次是猪蛔虫和毛首线虫(鞭虫).但以它的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则猪蛔虫占据首位.一般猪群猪蛔虫的感染率达50%~75%。猪的外寄生虫病则以猪疥螨的感染和危害最为严重,当前我同猪疥螨的感染率除SPF猪场或猪群外,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针对养猪生产中寄生虫感染率较高的实际情况,笔者对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种类、感染特点、对养猪生产的影响,以及对寄生虫的控制、用药和效果进行了深入调查,旨在引起生猪养殖企业对寄生虫病危害的重视,从而保障集约化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生物资源,是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支柱畜种之一,在草原畜牧业中由于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终年放牧,寄生虫的感染极为普遍,寄生虫病是制约牦牛饲养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牦牛寄生虫病,我们于2009年4月份对海晏县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牦牛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产业,而皮蝇蛆病作为危害牦牛的严重寄生虫病,必须加强对其的防治。笔者主要选择未使用任何抗寄生虫药物的112头牦牛进行试验,采用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进行防治,探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原牦牛牛皮蝇蛆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牦牛牛皮蝇蛆病是危害高原牦牛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随着牦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笔者对互助县牦牛牛皮蝇蛆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牦牛1049头,感染率为56.24%,平均强度为9.91个;用阿维菌素对400头牦牛进行了防治,驱净率达97.75%。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青海省畜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牛羊寄生虫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定期进行牛羊寄生虫病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掌握牛羊寄生虫的分布状况,动态规律,从而为有效地提高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和驱虫技术,加快畜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王启菊~([1])对青海德令哈市的牦牛,蔡金山等~([2])对青海共和县牦牛,张超舞~([3])对青海化隆县牦牛均进行过寄生虫区系调查,近年来未见泽库县牦牛寄生虫调查报道。鉴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甘肃省天祝县白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有效开展白牦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笔者等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天祝县开展了白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通过离心沉淀、饱和蔗糖水漂浮、虫卵计数、贝尔曼幼虫分离等方法,共发现天祝白牦牛有12种消化道寄生虫,其中包括线虫10个属,吸虫2个属。结果提示,天祝县白牦牛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虫体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4.
鸡寄生虫病的防治宋红颖(甘肃省秦安县畜牧站741600)鸡寄生虫病危害严重,若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县农村散养鸡中,寄生虫病的感染率高达100%。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多达5~6种,感染虫数可达434条/只。且流行广、死亡率高,特别是雏鸡...  相似文献   

15.
牦牛皮蝇蛆病是放牧区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皮蝇属幼虫寄生于牛背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牛一旦感染该种寄生虫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使得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引起牛出现死亡。青海省大通县是典型的牧区,该地区牦牛养殖模式主要以放牧养殖为主,牦牛皮蝇蛆病危害严重。为了了解大通县牦牛皮蝇蛆病流行现状,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的3月和5月就本地区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情况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11,(1):F0002-F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主要从事新时期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动物寄生虫病原生物学和资源保存技术研究,动物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与免疫学研究,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检测与免疫预防新技术研究,动物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频繁暴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国内的许多学者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主要在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动态以及寄生虫病的区系发生情况等生态方面做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工作,摸清了许多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对有目的的防治鱼类寄生虫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文章提出了一些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常用方法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寄生虫病作为威胁牦牛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影响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牦牛寄生虫病的危害、发病原因、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牦牛养殖中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天祝县牦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于2020年初对天祝县养殖牦牛的重点乡(镇)开展了牦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调查,针对放牧和舍饲两种不同养殖方式下的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经济实惠的驱治方案,并在广大农牧区进行了普及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剖检20头牦牛和镜检30份新鲜藏系绵羊粪便,对若尔盖县牛羊进行了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感染牛羊的寄生虫主要为前后盘吸虫、鞭虫、仰口线虫、绦虫和牛蝇蛆,其中前后盘吸虫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